糖友老陸,患有2型糖尿病5年了,一直吃降糖藥控制血糖。但是近期他的血糖波動比較大,去醫院檢查時大夫建議他打胰島素治療,他一聽打胰島素就非常排斥,跟大夫說無論如何自己都不打胰島素,原因是害怕打了就撤不下來,并且會發胖,而且每天打會很疼。
糖尿病目前的治療觀念已從單純降糖轉變為注重胰島功能的保護,胰島素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正常機體每日會產生適量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自身胰島素量或其作用不足而需要外源性補充胰島素來降糖,這種降糖治療是最直接的。胰島素是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療選擇方式,可延緩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還可以盡量避免肝腎功能受損傷。一旦血糖被控制住,就可以考慮減小劑量或停用。但對于口服藥失效或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可能需要長期使用。
雖然胰島素也有一定副作用,但其副作用較小,患者不必對胰島素充滿恐懼,只要在醫生建議下合理使用,做好血糖監測,避免發生低血糖,就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
還有些糖友因為害怕疼而拒絕注射。事實上目前注射胰島素的專用針頭都有光滑的外涂層,且針頭非常細,注射時幾乎不會感覺到疼。另外,常用注射部位(如腹部)神經末梢少,疼痛感不明顯。
胰島素是迄今為止降糖效果最好的藥物,它的降糖作用是任何其他藥物無法取代的。胰島素本身是人體分泌的一種激素,它能讓血液中“無所事事”的葡萄糖回到組織、器官中,被身體利用,多余的則以脂肪等形式儲存起來。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身體不能將血糖充分利用,即便吃得多,也會覺得餓、沒力氣,嚴重的還會消瘦。
糖友打胰島素后體重增加,一方面說明藥物起效了,扭轉了血糖被白白浪費的狀況。一般來說,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體重會增加2.5~3公斤。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體重增加過多,會抵消糖尿病治療所做的努力。研究表明,身體每超重1公斤,心血管病風險會增加約3%。所以,肥胖的糖友一般不建議首選胰島素,但對于必須使用胰島素的糖友來說,不能因噎廢食,應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胖”措施。
第一,控制飲食,適當運動。飲食調整和運動本來就是糖尿病治療重要的組成部分。糖友“管住嘴”、“邁開腿”對于預防打胰島素后發胖很有幫助。
第二,加用其他藥物。在臨床上,醫生往往讓體重正常或略胖的胰島素使用者同時服用二甲雙胍。另外,抗糖尿病新藥腸促胰素類似物(GLP-1)有抑制食欲的作用,與胰島素合用可以預防發胖,并且能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第三,盡量選擇對體重影響小的胰島素。速效和長效胰島素的低血糖風險少,患者不必經常加餐來預防低血糖,因此對體重的影響相對小。另外,長效胰島素中的地特胰島素主要將血糖“收編”到肝臟中,而不是轉化成脂肪,在體重管理方面更有優勢。
強化治療方案是模擬胰島素生理分泌的治療方案,這是最有效、最易控制血糖達標的方案,而且也最容易進行劑量調節。有超過5 0%的患者選擇預混胰島素。預混胰島素是將不同作用時效的胰島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預先混合制成,使用便捷,但由于比例固定,不易進行劑量調節,因而療效降低,影響血糖達標。1型糖尿病患者應盡早進行強化治療并堅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島素治療可保護β細胞功能的恢復,延長、甚至逆轉β細胞功能衰變的過程,從而改善預后。患者可選擇口服降糖藥+胰島素的聯合治療,少數病程短但血糖相當高的中等體重的患者,在口服降糖藥效果差的情況下,改用胰島素強化治療一段時間,可達到完全停藥,僅靠飲食控制即可維持正常血糖。
1.所有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經飲食及口服降糖藥治療未獲得良好控制者,經體力鍛煉和飲食治療效果不佳者亦可直接加用胰島素治療。
3.糖尿病急性代謝紊亂: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等。
4.糖尿病患者合并重癥感染或消耗性疾病,出現各種并發癥,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小球硬化癥,或并發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等都是胰島素治療的適癥證。
5.糖尿病患者伴有外科病圍手術期。
6.糖尿病患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和分娩時。
7.營養不良相關糖尿病。
溫馨提示
打完胰島素不宜立即泡澡
隨著氣溫逐漸降低,許多人會選擇泡一個熱水澡放松身心,但是泡熱水澡也有一定的禁忌,比如糖尿病患者在剛注射完胰島素后就不宜立即泡澡。
泡澡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會使胰島素吸收加快,加之泡澡會消耗大量熱量,糖友很容易就會出現低血糖的現象,此時如果出現頭暈加之浴室地板滑,很容易發生意外。因此,建議糖友最好打完胰島素半小時后再去泡澡,而且水溫不要超過40℃,持續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同理,不建議打完胰島素立即運動,運動后,由于活動量明顯增加,可以相應加餐或減少胰島素用量。
除此之外,糖友還需注意打完胰島素后,要在藥效達到高峰之前按時進食或加餐,對于老年人來說,睡前打胰島素要調整藥量,以免發生夜間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