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英
(酒泉市康盛小學,甘肅 酒泉 735000)
近日,在本地一家網站《百姓話題》欄目中,一位家長曬出了某校一位一年級老師通過校訊通平臺發送的語文家庭作業:“1.把《元宵節》一課的生字‘宵、窗、圓、湯、節、歡、吃、正、慶、團’帶拼音每個寫一行,然后組一個詞語,每個詞語帶拼音寫一行。2.背會《元宵節》。3.預習《看花燈》:(1)將課文最少讀5遍。(2)將課文后的生字上面的每個字組兩個詞,都寫在生字的下面。(3)將后面所有生字的拼音在課文中標出來……”一年級學生家庭作業,該老師用了100余字表述,煩瑣冗長。該家長說:“我使勁督促孩子寫,孩子都寫哭了,還是沒辦法讓孩子做完。”這則信息,立刻引起了網友的關注與熱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及家長,我深切感受到該老師對減負精神及課程標準的漠視,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現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如下:
1.教學觀念陳舊。有的教師堅信“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于是布置作業機械重復,毫無靈活性和趣味性可言;有的老師作業布置隨性隨心,只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量,而忽視完成作業的質;還有的教師,放不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對學生的教育零容忍,動輒采取罰作業的方式,以此樹立教師的權威,重復機械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
2.課堂教學低效。有的教師疏于自我管理,工作得過且過,方法陳舊,上課味同嚼蠟,隨意性大,教學目標完成滯后……于是通過機械重復的作業練習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識記,課內損失課外彌補,從而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
3.教師彼此缺乏合作意識。教師的自我意識強,對學生而言,體現在學生只有接受的份,沒有選擇和回旋的余地;對教師群體而言,大多抱著“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態度,只注重學生對本門學科的學習,教師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各吹各調,從而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
評價學校優劣一個重要的指標是看畢業班教學成績。我們有理由相信,教育主管部門表彰先進的目的是鼓舞干勁,讓學校潛心辦教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讓人民滿意。但這種以升學率分優劣的評價機制無疑如緊箍咒一樣左右著學校的教學管理,導致學校施壓于教師,教師再轉嫁于學生,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不足為奇。
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觀念的影響,部分家長唯恐孩子落后,要么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要么給孩子購置各種學習輔導資料。孩子做完學校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家長布置的作業。久而久之,短期的功利思想換來了兒童的身心疲憊,可以說,是家長助推了學生課業負擔加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出現厭學情緒有時并不完全在于教師,有的學生學習習慣差,邊玩邊做作業,費了時間卻收效甚微;還有的學生缺乏主動性,課堂作業不按時完成,在老師“追討”下,作業成了無形的壓力……因此,學生自身學習態度是課業負擔過重的又一個因素。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職業是一門良心活,縱使存在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否認教師的勞動。就教師層面而言,怎樣避免“作業誤區”,讓溫故知新成為一種自覺,我認為: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作為老師一定要及時更新知識結構,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潛下心來研究教學,研究學生,著力構建務實有效的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效益,變課后作業為當堂練習,及時查漏補缺,逐步加大課堂訓練力度,循序漸進,減少學生知識負積累,讓學生體會到成功之樂、學習之樂。
以書寫生字為例,大部分老師忽視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全班一刀切,統一規定書寫遍數,如果有學生少寫則被認為沒有完成家庭作業,而事實上,這個學生已經會寫這個字。因此,我認為,布置作業時,老師可以彈性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書寫的量,而老師著重于“質”的測查,使得質量意識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長此以往,學生會努力以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收益,作業的實效性才能凸顯出來。
少量的重復是必要的,在識記和背誦的基礎上,語文老師要打破“非寫即讀”的作業模式,要在趣味上下功夫,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要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過程。如同樣是認字,有的老師讓學生給生字寶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學生在讀、找、涂的過程中達到了識字的目的;有的老師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學生得法,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還有的老師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通過識字剪貼報等形式,豐富作業形式,使得作業趣味化。
對高年級的學生,作業的布置要體現學生綜合能力的運用,避免簡單的抄抄寫寫。如我在教學《白鶴梁的沉浮》時,布置了兩項作業:一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寫出100字左右的白鶴梁題刻簡介,課堂爭當小導游。二是針對專家提出的白鶴梁保護方案,通過填表格的方式對比優劣。建立評價機制課堂上學生躍躍欲試,參與積極性頗高,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庇胁贾镁鸵袡z查,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負責的學習態度。學生家庭作業監管在家長,檢查在學生,督促在老師。三者之間,如果能夠發揮多元評價機制作用,讓學生把作業當作展示自我的過程,學生心理上就會減少對作業的厭倦情緒。
對低年級的學生,如果家長能夠適時對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和質量評價,哪怕是口頭一句“你很棒!”孩子也會樂此不疲。在同學檢查時,大多時候報憂不報喜,如果老師能改變策略,讓小組長夸一夸作業做得好的同學,并說說好在哪里也能給表現好的學生以鼓勵。老師要精心選擇作業內容,因材分層布置作業,并允許學生有問題,當學生有沒完成家庭作業的現象時,要冷靜分析,理性對待,讓學生不為作業所困所累,切實把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