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斌
(甘谷縣禮辛初級中學,甘肅 天水741208)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當前,新課程改革已經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在新課程背景下得到了長足發展。然而,由于應試教育思想作祟,當今初中作文教學,仍是個薄弱環節,為數不少學生的作文水平不能提高,原因是各方面的,比如教育環境,學生自身,教師在作文教學觀念、方法、方式上存在著偏差等,一直未能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在此,筆者結合自身對作文教學的認識與感受,談談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以及相應的對策。
第一,生活相對單一,創新意識欠佳。在農村,受經濟條件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學生在學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課、下課的循環中度過。課外及節假日也只能在嬉鬧中度過,獲取知識的途徑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寫作文時,找不到合適的寫作材料,無從下筆,總想翻閱范文,希望以范文來開闊視野,模仿寫作。久而久之,學生的創新意識沒了。
第二,興趣不濃厚,作文“敷衍應付”。“作文作文,一提頭疼”,這一口頭禪形象說明了學生對寫作“一怕二厭三應付”的態度。每當教師布置作文,較多學生唉聲嘆氣,愁容滿面。學生語感不強,語言運用能力自然偏低,作文不僅文采欠缺,而且作文中濫用誤用詞語、前言不搭后語、表達欠嚴密等毛病比比皆是。學生作文時常出現“心會而口難傳,意有而筆不達”的尷尬處境。
第三,教師文學素養不高,自身“水壺”不滿如何倒出。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使學生對作文好之,進而樂之,方是上策。好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優秀的寫作老師會帶動和培養一批喜歡寫作的學生,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部分教師的寫作理論水平不高、實踐經驗不足,培養不出學生的寫作興趣。部分教師的知識面只來源于曾經的書本,對現當代文學閱讀面不廣,涉獵的知識領域狹窄,不能給學生的寫作進行正確引導。
主要原因還是應試教育。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受學校激勵機制的影響,把追求升學率當作當前教學的初始目標。我們進行作文教學,就是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寫作和怎樣寫作。寫作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有效的吸收,可以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興趣,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修為,等等。但我們的教師卻把此當作完成任務的手段,寫作只停留在書本而沒有更深的延伸,學生寫作興趣培養不起來,如何更好消化課本,認清自身不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呢?這是一個嚴重的思想弊端,如此堅持下去,必然會影響學生心智等各方面的發展,也必然會促使學生提起“寫作”二字形成心靈陰影,對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發展造成阻礙。
一是積極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大量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興趣是駛向知識海洋的快艇,是探索知識寶庫的入門證。心理學認為,興趣是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是人的個性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特點。學生的作文興趣是其作文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學生作文的內部態度。培養作文興趣,就是解決學生作文的動機和內部態度。因此,教師應從話題誘發、交流,構思,激發、評講鼓勵、閱讀觸發,積累材料、生活積累多方面、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一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感情,使之先情動于衷而后言于外。二來廣泛開掘對生活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優勢興奮中心,激發寫作興趣。三來通過評贊、鼓勵,點燃他們還處于朦朧狀態的智能星火,激發作文興趣。四來通過閱讀、積累生活、對寫作有新發現,自然地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逐步對作文產生興趣。
二是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入境動情辭勃發。
如果教師構建動態化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可采用問題、音樂、圖像、游戲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學習寫作。
1.借話題、聲音創設情境。話題作文,是近年出現的一種內容和形式全新的作文類型,話題式作文像開了個“作文茶館”,圍繞一個議題天南地北自由飛翔,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間。根據教學需要,可提供幾組音響材料,或讓學生去大自然傾聽,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組合方式進行思考、領悟、聯想、想象、進而發現新問題,產生新見解、新思路、新突破。
2.借表演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體驗寫作題材中的人物,其他學生也能直觀地目睹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和事件的經過。這種情境,能促使學生入境動情,便于打破思維定勢,培養創新思維。如習作前,老師可錄下各種聲音,然后讓學生分辨各種聲音來自哪里,有什么特點,用恰當的擬聲詞記錄下來。最后,因勢利導,這樣會促進一篇篇作文的產生。
三是教師應加強學習,有效增強文學素養。我認為首先是要培養自己對文學方面的興趣,一是積極閱讀中國古典文學、近當代文學。古詩詞,是中國文學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它字句凝練,意境深遠,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手段,能把高度凝練的詩詞語言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引導學生領會古詩詞的意境,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中國近當代詩歌名家薈萃、經典作品頻現,如徐志摩、海子的詩歌都是中國優秀詩歌的杰出代表。二是閱讀一些文學雜志,如《讀者》、《散文世界》、《小說月刊》等,一些自己認為很美的文章或詩歌和一些使自己心靈感動或震撼的文學作品,一定要反復朗誦,直至背熟為止,閑暇無事的時候,要經常反復默誦這些美文。三是要多觀察生活,要形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要學會借鑒別人的寫作方法,要恰如其分使用別人的好詞佳句,創作靈感涌動的時候,才會下筆如有神。如此培養文學素養,才能提高自身文學寫作能力,自己是一桶水,就不難倒給學生半桶水了。
四是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引導學生積極寫作。要引導學生寫作提高寫作能力,教師有必要掌握天水文學現狀。天水作為甘肅的東大門,近年來在文學創作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對經過60多年發展的甘肅文壇而言,天水文學創作已經成為甘肅文學創作的重中之重,從每年的《十月》、《詩刊》、《星星》等國家級刊物大量發表天水詩人的作品的事實來看,天水文學已經成為頗受中國詩壇密切關注的文化現象。這基于新時期以來成長起來的一大批年齡在二十歲和四十歲之間的青年詩人用真誠、獨特、鮮明的詩歌,拓展并創造了天水青年文壇前所未有的詩歌藝術輝煌。了解到這些現實資料后,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天水文學之所以能成為一種現象,除了詩人、作家們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基于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蘊并由此給作家們提供了一種營養文學生長的文化底料,借助這種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他們用文學完成了自己與本土文化、地域特色的恰切融合,從而形成一種獨有的詩歌文化魅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向這些寫作佼佼者學習,學習他們對歷史文化的吸收和表達能力,學習他們對寫作虔誠真誠的情懷。讓學生明白,天水8000年的歷史文化,及五大文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題材。只要能多讀、多寫、多投稿,寫作能力會有一個全新的提高。相信他們會成為未來天水文學群落的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