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曉楠(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53)
行動教學法是一種在傳統職業教學理念上的創新,它是以行動或是工作任務為導向的一種新型職業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比如說:談話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頭腦風暴法,理實一體化等教學法。它是通過教師設計的各種活動引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將認知學習過程與職業行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團隊中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的特點,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前首先先提出教學任務,并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分層次的下達給每個學生。如果對同學安排的教學任務過于簡單,會使得學生感到鍛煉目標沒有挑戰性,練習過程就沒有壓力提不起興趣;如果安排的教學目標過高,讓學生難以達到,就會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失去練習的信心。所以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分配不同內容,不同難度的教學目標,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之后的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就會更加的積極主動。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開展一般可以分為四步:一、課前準備,課前教師應充分做好準備,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按照學生能力的高低,制定不同的任務目標,同時,理論課程中,需要準備好教學設備、多媒體課件等材料;二、下達教學目標,教師以簡潔的語言向每位同學提出教學目標;三,達到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具體同學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在組內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工作,這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主體部分。四,考核。
在高職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增加一些與學生就業和生活相關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力。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在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實施的,體育課程任務的設計也是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根據學生個體情況的不同,因材施教,制定教學全過程的任務目標是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高職體育課程教學任務的指導下,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專業、課程制定相應的訓練目標、教學內容和教法手段,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得到提高。強調教師在課堂上起的僅僅是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團隊合作中,由學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共同承擔不同的角色,通過實踐或行動來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
我國傳統的高職體育的教學是以傳授體育知識、訓練體育技能為主,缺乏學生職業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的培養。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實施多年,根深蒂固,在教師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很難一下子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進平時課堂。而且,行動導向教學法對于教師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對每一學生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安排具體的教學目標。與之相比,傳統教學方法的整齊劃一的教學目標更加省力。
多數高職體育課程教學還是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考核依舊整齊化一,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對學生個人的差異進行有效的、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考核。每個學生的體能不同,按照統一的教學方法,教學任務對有些同學來說是簡單的或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而對有些同學則是過高,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取得成效的。長時間下去,看到別的同學都達到了教學目標,而自己卻失敗了,這樣就損害了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導致學生對體育課堂喪失興趣。
高職體育課程中所選用的教材單一,教材的內容也主要介紹各項基本體育技術,而且過于冗雜,不能突出高職體育課程的教育特點。
傳統的高職體育的教學主要是傳授體育知識、訓練體育技能,而缺乏對學生職業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的培養。在體育運動得到廣泛推廣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弊端,應該給以改進。這就必須要注重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促進學生和諧發展。體育的教學應該是快樂的、有吸引力和創造力的,而不是簡單的重復的練習。
體育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行動導向法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突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自覺的改變自己在體育課堂中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課堂上的指導者和幫助者,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是教學轉變成為助學或是幫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改變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使學生從以個體獨立學習為中心的學習方法,轉變為以團隊合作學習為中心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調動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情緒,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智慧和力量。
在課程建設原有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個人的需求,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和上課形式,是的課堂教學的理論和實際結合的更加緊密。傳統的體育理論課程教學方式就是照本宣科,教材的單一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學習應該豐富體育教學手段,比如說:利用多媒體演示ppt或者播放視頻、讓學生模擬的情景教學等,其目的就是讓學生盡快融入課堂之中,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樣豐富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在期末考試中對學生進行統一標準的考核,教學任務簡單或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標準的同學會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教學任務過高的同學則無法取得好的成績,這樣就損害了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導致學生對體育課堂喪失興趣。
考核目的不是為了最后的分數,而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檢查課程教學效果。在行動導學教學法理念的指導下,以綜合管理技能考核為主線,建立開放式、全程化考核體系。對于高職體育課程應注更加重實踐性和技能培養的要求,所以要轉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實行考核改革,建立與體育課程體系改革相適應的一套科學而嚴格的考核制度,施行以能力為中心的開放式、全程化的考核。這種轉變使得考試不但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手段,還是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及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一體的方法。
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材的編寫和選擇是很重要、很關鍵的一環,所以高職體育教學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制定專門的教材。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高職體育教學課程的建設與發展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教學環境和條件。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開展,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接受綜合職業行為能力的課程訓練。一些合適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或是播放相應內容的視頻,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具有吸引力。在室外鍛煉時,通過對同學安排教學任務或目標,讓同學們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融合,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時,體育教師應充分的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比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的在線答疑等提供方便。
行動教學法是一種在傳統職業教學理念上的創新,它是以行動或是工作任務為導向的一種新型職業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通過教師設計的各種活動引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將認知學習過程與職業行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團隊中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可以推動體育教學模式的變革和教師角色的轉變,對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終身體育理念等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困難,并且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還需要對行動導向教學法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1]崔淑蓮.淺談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五年制高職教育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4,(11).
[2]林希.行動導向教學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29).
[3]馬福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07,(23).
[4]徐曉楓.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對實踐教學的轉化[J].價值工程,2011,30(23).
[5]江熒.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及其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