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井銀(梯門中學 山東 泰安271500)
我國學校體育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由于傳統文化意識和赫爾巴特教師中心論的影響,造成了不重視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而且對學生身心健康,完善人格的教育也不足。大量的文獻資料顯示以往的體育教學存在著教育觀念落后、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公式化、評價內容和方法單一等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快樂體育”作為體育一種教育思想,其理念、目標、特點、內容和形式更能吻合《新課程》的要求。特別作為中小學體育教學,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快樂體育的教學”正演繹著一種全新的中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它更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內化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中小學階段,深化和推廣“快樂體育教學”的研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本文就“快樂體育”教學模式進行重點研究。
快樂體育萌芽于20世紀60、70年代。作為一種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快樂體育是以通過體驗運動的快樂感和喜悅感來激發學生參加運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目的。 它的產生和流行使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需要,反映了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對教育的新要求,是時代的產物。人們喜歡向多樣化發展,不喜歡整齊劃一,喜歡符合自己的情趣和個性發展。快樂體育反映了體育活動與身心健康的價值關系。
(1)快樂體育十分重視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因作用,即主體作用。快樂體育理論認為,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從人的發展看,興趣和動機是構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快樂體育強調體育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存在著雙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
(1)有利于學校體育教學理論體系完善。
實施“快樂體育”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相關方面進行探討,這就大大豐富了教學理論,使之趨于完善。
(2)有利于在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發展。
“快樂體育”的順利實施需要對學生心理、興趣、教學理念、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研究,使許多學者投入其中,勢必有利于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發展。
(3)有利于體育的課程和教材建設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現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及體系結構仍未完全擺脫傳統束縛,教學方法的科學化、現代化水平仍需大力提高。快樂體育能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有利于培養自我體育能力與完美的人格,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4)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給予鼓勵,堅定他們的信心,肯定他們的活動,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在生活當中離不開體育。
(5)有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形成。
教師掌握著教學的方向、進度和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積極性和身體狀況等方面都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中小學生心智發展還沒有完全成熟,許多行為受情緒控制,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無論那一門課,只要學生喜歡任課老師,覺得老師很贊賞他,他就愿意學那一門課,這一門課成績就會比別的科成績好。
快樂體育是隨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而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快樂體育教學模式,不僅發揮了老師的指導作用,同時也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老師和學生在和諧,快樂的氣氛中達到了教學的目的。應做到以下幾點。
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身、心素質良好的人才,是我們中小學體育面臨的考驗,快樂體育就是在教學中充分調動教和學的積極性,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使學生在師生融洽合作的環境中生動活潑的求發展;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充分體驗運動的樂趣,體驗克服困難應取得“發展式成功”快樂的一種教學思想,從而達到我們所預期的教學目標。
(1)教學內容。
①簡單化:對于學校化改造后的競技運動項目,我們必須要把它的活動方法和活動規則進行簡單化處理,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活動的方法,從而在同學之間能進行活動和比賽。
②趣味化: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趣味化改造是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的。在校的學生年齡都比較小,興奮和抑制過程在大腦皮質容易擴散,神經活動的強度和集中都較弱。這就要求我們在改造競技運動項目時要努力使原本枯燥單調的競技項目趣味化,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體育帶給他的歡樂。
(2)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方法的改變,是影響積極參與體育上課的學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該項目的喜愛程度。
1.情景法: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或把活動內容用情節串聯起來,將師生的情感融于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一個愉悅、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學習,以引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游戲法: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參與各種新奇、有趣的游戲,在動中思、玩中學,從中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寓教于樂,最終達到發展身心之目的。
3.小組學習法:在學習中,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的形式,由小組自定目標或選擇練習形式,組內分工協作,學習過程共同思考,相互幫助,對學習效果進行相互評價。
(1)認真備課,合理規劃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應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2)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安排具有競技性比賽性的體育活動。
中學階段學生一般處于12至18歲之間,這一時期,學生個人表現欲望非常強,而且具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就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3)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快樂體育效果的取得,最大的快樂莫過于自身創造性的快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是快樂的創造者。
總之,快樂體育教學不能以單純享受運動樂趣為目的,而應以系統的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有效地增強體質的科學鍛煉和享受運動樂趣為目的。應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學校體育客觀實際,吸取其他國家開展優秀教學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學校體育客觀實際的“快樂體育”教育學模式。
[1]潘紹偉.學校體育理論與實踐探索[J].體育科技,1998,18(3).
[2]潘紹偉.快樂體育的優點與局限[J].學校體育,1987,1(2).
[3]程傳銀.對引進快樂體育的一點疑慮[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86,6(4).
[4]包昌明.體育教育與快樂體育[J].福建體育科技,1987,1(3).
[5]包昌明.快樂體育是一種體育教育思想[J].中國學校體育,1987,3(1).
[6]硯淑.日本學校體育是一種趨向——終身體育與快樂體育[J].學校體育,1986,5(5).
[7]毛振明.快樂體育就是為了快樂嗎?[J].安徽體育科技,1992,2(4).
[8]黃一飛等.關于快樂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浙江體育科學,19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