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苗(河南大學公共體育教研部 河南 開封 475001)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比較繁瑣,在理論體系方面面臨著嚴重的問題。首先,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過分追求“內容大方面廣”,這就忽略了運動技術所特有的基本運動規律,學生在面對這種現象時會感到疲乏;其次,學校普遍重視對體育活動的實踐運作,往往缺乏對體育理論體系的教授,使得學生在訓練中沒有正確的理論作為指導,同時對運動保健知識也是一知半解,這嚴重阻礙了學生開展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活動;再次,在沒有對學生的基本素質與接收能力進行充分了解,故使得體育教學內容與教材的設置和安排中缺乏針對性,沒有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指導思想,有些自身素質較差的學生根本無法達標,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學校偏愛對田徑與球類運動項目的開展,但是這些項目的競技性質較為強烈,導致體育學習失去娛樂性、休閑性,也極大地削弱了學生的鍛煉積極性。
據調查顯示,我國多數高校中體育教學器材和場館的建設還不能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這對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消極的影響作用。尤其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還不平衡的地區,高校中的訓練場地嚴重不足,例如學生最喜愛的運動項目:足球、游泳、網球等運動場地、設施、場館建設等。
高校中的競技體育項目設置較多,忽略了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的養成。調查顯示,高校中的低年級有很多項目內容與中學的體育課程一致,并在課程中單一重視對項目運動技能的學習,鍛煉項目也較單一。而高年級的體育教學偏重對競技項目的技術提高,沒有關注學生的愛好與興趣,更沒有將終身體育鍛煉和鍛煉習慣貫徹到教學中,這些體育教學缺陷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健身理念的養成和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
高校體育教育要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的同步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個人特長,另外,要逐步轉變傳統的著重開展競技體育的教學思想,應當合理安排競技與娛樂項目的安排,并尤其要注重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因此,在體育教學項目中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評價制度,在淡化學生只為成績而鍛煉的競技心理,而是轉變為學生的健身意識養成,促進學生的體育參與積極性。
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逐步優化體育教學課程,合理配置基礎課,并增設選修課與理論課的開展,充分利用課程安排的靈活性,使得基礎課與選修課課程設置保持較為合理的比例。高校教師可以根據本院自身特點,通過對社會以及學生的了解,增加具有趣味性、保健性、休閑性質的體育項目,從而調動不同層面的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另外,高校體育過分注重實踐教學,忽略了對理論知識的講授,針對此現象,要嚴格控制理論課的設置比例,理論內容要包含體育基礎知識、運動保健、生理心理、運動醫學等拓展性知識,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到體育文化內涵以及鍛煉的必要性,還可以減少運動中不必要的身體損傷,大大提高體育訓練質量,在學生的體育意識強化下增加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使通過班級統一授課,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評價指標,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自身情況,并完全脫離了因材施教,在沒有從教學主體而出發的教學是遠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改善體育教學方法,例如分層教學法的提出,對學生進行不同標準之間的分層,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內容、評價指標。具體措施如:對于身體素質和基礎能力極差的學生主要開展身體素質訓練和基層知識的講授;處于中等的學生則可自由選擇自己愛好的體育項目,如籃球、排球等,另外,增加單項技能培養的講授;而能力較強的學生,除了日常的訓練和技能培養之外,加設對其管理與組織等社交能力的培養。同時,各高校還應積極探索適合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特點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從而最大力度地調動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和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使教學質量實現質一般的飛躍。
高校相關領導部門要注重對體育設備和場地的建設,使其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解決場地與器材緊缺的措施主要有兩種:一是最大化地利用已有的教學設施,充分發揮其作用;二是相關部門通過考察,結合實際情況加大對體育場地和設施的投資力度,根據本院實際情況優先建設緊缺設備,采購廉價物美的體育運動器材,從總體上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1]沈金花.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在高校體育中的應用與對策[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2]張華瑩.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問題及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0,(2).
[3]文晶晶.大學生合作能力培養目標定位下的高校傳統體育教學[J].體育博覽,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