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清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6)
廣西北海港位于北部灣北岸,毗鄰東南亞,是我國西南省份通向海外的必經之道,也是我國距東盟最近的海港,其分為舊港和新港。舊港包含石步嶺港和海角港,新港特指鐵山港。廣西北海出口加工區成立于2003年3月,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臨海的、最靠近東盟國家的出口加工區。隨著我國產業向西部轉移,因沿海且靠邊的區位優勢,北海出口加工區聚集了臺灣光寶集團、建興光電子、日本三洋激光頭、香港德昌電機等一批電子信息類企業共63家,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出口型產業集群。2009年,國務院批準北海出口加工區從原來單一的保稅加工功能,擴展了保稅物流、研發、檢測維修等功能,2012年,國務院批準同意擴大北海出口加工區規劃范圍。擴大后的北海出口加工區共分為兩個區塊。其中,區塊一(A區)為北海出口加工區原有區域;區塊二(B區)位于鐵山港區,B區及其配套產業園區將充分發揮保稅加工、保稅物流、生產型服務一體化的功能優勢,主動承接加工貿易及現代服務業轉移,逐步建設成為現代化、生態型出口加工綜合產業園區。
“區港聯動”是國家為解決因“區港分離”而導致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無法發揮“免稅、免證、保稅”政策優勢和“境內關外”運作模式而采取的有力舉措。通常而言,“區港聯動”發生在保稅區和港口之間、保稅港區和工業園區之間或保稅物流園區和港口之間。然而,北海港與出口加工區之間的“區港聯動”卻運作在港口和工業園區之間,北海港只是一個普通的港口,本身不具備保稅物流功能,北海出口加工區屬于進料加工或者來料加工,產品出口時享受免稅政策優惠,并且,北海出口加工區分為A、B兩個片區,A區臨近北海港,以組裝、加工出口產品為主,B區毗鄰北海鐵山港,以保稅物流加工為主,在此基礎上,增添了保稅物流功能。因此,從地域特征來看,北海港的“區港聯動”與一般意義上的“區港聯動”不盡相同。
普通的“區港聯動”在港口和保稅區之間開展,而港口和保稅區都享有國家很多優惠政策,二者的有機結合必然帶來政策疊加,優勢共享,從而使園區企業進出口政策優勢達到最大化。目前,我國“區港聯動”后的港口打破了單一的經營管理模式,先后開辟了保稅加工、增值加工、保稅倉儲、轉口貿易、國際貿易、國際中轉、商品展示、國際配送、國際采購等高附加值業務,形成了高效運轉的運、儲、供、銷、產、配產業發展鏈條。但是,北海港與出口加工區之間的“區港聯動”功能僅僅局限在國際貿易、保稅物流、保稅產品研發、保稅物品檢測、保稅商品維修、保稅貨物售后服務等方面,因此,相對而言,北海港與出口加工區之間的“區港聯動”是局限在特定范圍內的“區港聯動”。
(1)“區港聯動”增加了港口的綜合實力。未實行“區港聯動”之前,北海港下轄兩個港區,分別是石步嶺港區和海角港區,港口擁有9個生產性碼頭泊位,其中,2個1萬t級泊位,1個2萬t級泊位,1個3.5萬t級泊位,年吞吐能力215萬t。以集裝箱、件雜貨運輸和客運碼頭為主,是為內外貿運輸服務的綜合性商港。實行“區港聯動”后,原有港口承載條件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外貿易需要,于是,經國務院批準后,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于2007年5月啟動鐵山港建設項目,鐵山港位于北海市東南部,距北海港40多km,鐵山港水深港闊,為我國北部灣港區少見的天然良港。鐵山港可建10萬至20萬t級大型深水泊位30個。目前已建成2個10萬t級泊位,15萬t級航道疏浚和進港公路、鐵路、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正在緊張施工。按照遠景建設規劃,鐵山港吞吐量為4億t,加上原有北海港,可以預見,北海港即將步入吞吐量億噸大港行列。
(2)“區港聯動”拓寬了港口的功能。由于“區港聯動”具有稅費優惠,同時采用高效運轉的管理機制,一些進出口企業為了簡化手續,促進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往往會首選具有保稅功能的港口開展進出口貿易,港口為應對市場需求,滿足顧客需要,都會開拓諸多柔性化服務。又因“區港聯動”輻射業務多樣、涵蓋范圍廣泛,不僅具有貨物的裝卸、搬運、倉儲、中轉和貨運等物流基本業務,還可根據用戶要求提供加工、分拆、包裝、就地交易、貨運等服務,從而增加了港口的服務功能。據港口商務部門統計,北海港實行“區港聯動”的五年間,港口功能增加了32項,使港口整體收益提高了30%。
(1)“區港聯動”吸引了眾多優秀企業。北海港實行“區港聯動”后,出口加工區功能全面升級,提升了北海出口加工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發揮了良好的招商作用。世界500強企業建興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北海出口加工區A區,并且與其配套的下游企業,如永昶電子、富優科技等企業紛紛到此投資興業。神華國華廣投北海發電有限公司、北海誠德鎳業有限公司、國投北部灣發電有限公司、廣西渤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斯道拉恩索(廣西)林漿紙有限公司則選擇了北海出口加工區B區,另還有12家國際知名保稅物流企業與北海出口加工區B區簽訂了投資合同,特別是具有產業龍頭帶動效應的中石化北海煉油異地改造石油化工項目,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2)“區港聯動”拓展了園區企業的業務范圍。保稅物流等諸多功能的拓展,使北海出口加工區從單一和低附加值的“加工廠”,向擁有完整產業鏈的“保稅流轉基地”、“保稅倉儲基地”、“研發基地”和“保稅制造基地”華麗轉身。過去,北海出口加工區只允許加工企業、倉儲企業、配套運輸企業入區經營單一的保稅加工,貨物不許在園區就地銷售。單一的功能已不能適應企業的快速發展需求,出現了產業鏈、供應鏈、銷售鏈嚴重脫節的現象,制約了出口加工區的升級換代。未實行“區港聯動”之前,北海出口加工區企業的產品出口到美國后,如果因質量或者包裝問題退港,廠家無法向海關申請到質量不符退運的批文,毫無疑問給雙方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現在如果再遇到以上問題,企業可以先將貨品由香港碼頭轉入北海出口加工區保稅倉庫進行存儲,然后派工人到倉庫改換包裝或對產品進行整改維修,完成后就可以將產品裝柜直接交給國外客戶,既方便快捷又降低了風險。加工區內企業可以采購和銷售在其經營范圍內的原輔材料、零配件等各類貨物,最終將徹底解決其生產產品的售后服務問題。
(3)“區港聯動”刺激區內出口。按照“區港聯動”政策規定,從北海出口加工區途徑北海港出港的貨物視為出口,這對所有的園區生產商和園區外出口商無疑是一種激勵,改變了以前從北海港出口的貨物必須繞道香港港口的慣例。實行“區港聯動”后,北海出口加工區被賦予完全的國際中轉業務功能,吸引更多出口加工企業來此投資辦廠,吸引國內外的貨物來園區聚散,從而增加區內貨物出口數量。
(1)“區港聯動”推動了交通立體化網絡的構建。眾所周知,港口的服務范圍早就超過了其所屬地域,港口要騰飛,必須有穩定的后方經濟腹地作為支撐。當今,港口的競爭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相結合的競爭,最終是吞吐量的競爭,也就是經濟腹地的競爭。為吸引貨源,發展更多的經濟腹地,港口必須構建物盡其流的立體化交通網絡。目前,與北海港連成一片的交通立體網絡基本形成。公路方面,連接廣西南寧、欽州、防城,輻射廣西內陸地區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濱海高速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設,連接云南省的衡昆高速途徑廣西百色可直達北海,蜿蜒幾千公里的蘭海高速給貴州、重慶、四川的出口貨物提供了便利的出海通道。鐵路方面,廣西北部灣沿海鐵路網已經形成,以南寧為基點連接云南、貴州、重慶、四川、湖南的鐵路南昆線、渝黔線、黔桂線、湘桂線四通八達,貴廣高鐵、衡南高鐵、南廣高鐵、北部灣高鐵雛形初現。航空方面,北海福成機場航線基本覆蓋北海港所有經濟腹地。
(2)“區港聯動”產生了巨大的“蝴蝶效應”。內陸地區商品要出口,必須找到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出海港的經濟繁榮會對其腹地城市產生巨大的輻射作用,這被稱之為港口“蝴蝶效應”。實行“區港聯動”后,從云南、貴州、重慶、四川經北海港進出口的貨物實行“境內關外”模式管理,享受進區退稅、免證、免稅、保稅等優惠政策,激發了港口腹地經濟地帶產品進出口熱情,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據統計,最近3年,從北海港進出口的貨物,廣西省增長29.8%,云南省增長26.7%,貴州省增長31.4%,重慶增長29.9%,四川增長35.6%。
(1)“兩區”和“兩港”之間的“小分離”。因為自然因素和地理條件的限制,北海港分為北海港口區和鐵山港口區,北海出口加工區則分為A、B兩區,北海港與北海出口加工區A區相隔2km,鐵山港與北海出口加工區B區相隔3km,因為管理主體的不同,北海港和鐵山港屬于北部灣港務局直管,出口加工區屬于北海市管轄,港口與園區之間難以實現有機融合,致使“區港聯動”的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優勢不再,“境內關外”運作模式形同虛設。經北海出口加工區A、B兩區從北海港和鐵山港出口的貨物需要往返多次報關、報檢,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
(2)廣西北部灣港口群與保稅區群之間的“大分離”。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口群有北海港、鐵山港、欽州港、防城港等4個港口,在廣西區域內的保稅區則有南寧保稅物流中心、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北海出口加工區(含保稅功能)等4個保稅功能區域,這些保稅功能區域和港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因此,彼此之間缺乏業務聯系與配合,這種“大分離”引發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貨物從其中一個港口流轉至另外一個港口,或者從一個保稅區流轉至另外一個保稅區,必須多次報關、報檢,企業花費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居高難下,給企業帶來許多額外負擔。
(1)北海港與鐵山港分工不明。北海港屬于老港口,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形成了穩定的貨源,進港貨物以瀝青、硫磺、化肥、集裝箱為主,出港貨物以煙花炮竹、錳礦、高嶺土、集裝箱為主,是北部灣港口群知名的件雜貨港和危險品港。按照鐵山港的功能定位,建成后的鐵山港主要進出口石油、礦產、集裝箱。依此判斷,兩個港口分工不甚明朗,出現功能交叉的現象,這樣必定會導致重復建設、浪費資源,最終阻礙港口的長遠發展。
(2)北海出口加工區A、B區分工混亂。北海出口加工區A區自開園至今,已經承接了從廣東轉移的企業近60家,逐步形成了以電子加工產業為主,以食品、服裝、紡織品等產業為輔的產業集群。按照規劃,北海出口加工區B區將充分體現保稅加工、保稅物流、生產型服務一體化的特色,成為未來廣東產業轉移的新場所。不難看出,北海出口加工區A、B兩區也存在產業重疊的地方,都以承接廣東產業轉移為目標,沒有對A、B區進行資源重新整合和明確分工。
長期以來,北海港執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員工工作懶散,工作效率低下,與一些舉世聞名的24h不夜港如鹿特丹港、新加坡港完全不同,買方市場尚未形成,致使穩固的后方經濟腹地出現動搖,比如,云南省、貴州省開始選擇北海港周邊的欽州港和防城港進出口貨物,有的客戶寧愿多走200多km選擇北海港南面的廣東湛江港。重慶和四川則探索從新疆繞道俄羅斯通往歐洲的陸地出海通道。據統計,實行“區港聯動”后,盡管北海港吞吐量年年攀升,但是,固有客戶的流失率卻高達17.9%。
(1)實現“兩區兩港”無間隙對接。“兩區兩港”無間隙對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北海出口加工區A區與北海港要實現高度對接,在區港分離的2km地帶設置保稅物流倉儲專屬區,興建出口加工A區通往北海港碼頭泊位的專門通道;其二,北海出口加工區B區和鐵山港正在建設之中,要吸取A區與北海港“區港分離”的教訓,在分離的3km地帶要預留對接通道,專供進出口保稅貨物使用;其三,北海出口加工區A、B區與北海港、鐵山港之間要實現“區區聯動”、“港港聯動”以及“區港聯動”,保障保稅貨物在“兩區兩港”之間順暢流轉。
(2)創建“四港四區”高度融合平臺。要建立南寧保稅物流中心、欽州保稅港區、憑祥保稅區和北海出口加工區的交流互動平臺,創建北海港、欽州港、防城港資源共享平臺,使來往于“四港四區”的貨物共享“一區一港”待遇,以“四區”為基礎構建完善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形成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四市一體化“區港聯動”的統一格局,組建“口岸分撥、多點申報、一次放行”的大通關模式,有效促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現代物流及其他產業聯動發展。
(1)以產業為基準整合北海出口加工A、B兩區。北海出口加工A區臨近市區,對環境要求較高,所以,應該優先發展電子裝配、服裝加工、食品加工等來料加工或者進料加工類勞動密集型企業,至于那些高投資、高能耗、對環境有污染的石油加工、礦產加工、紙張制造、煙花炮竹生產等企業,應該放在遠離市區的出口加工區B區。
(2)以貨物分類為標準重新規劃北海港與鐵山港。與出口加工區生產企業相對應,北海港重點發展電子產品運輸、服裝運輸、食品運輸、小型集裝箱運輸以及來自于經濟腹地地帶的農產品、輕工業產品等運輸業務。鐵山港則發展礦產品、石油產品、散貨(瀝青、化肥)、大型集裝箱、重工業產品、危險品(煙花炮竹)的運輸業務。
縱觀當今世界大港如荷蘭鹿特丹港、德國漢堡港、新加坡港、我國香港港等,這些港口把貨物保稅功能與港口流通功能進行了高度融合與滲透,建立了高效運轉的管理機制,港口一天24h,一年365d全天候高效運轉,大宗貨物在港口停留時間不超過7d,小宗貨物1d之內即可出港。為了實現“區港聯動”的最大優勢,北海港應該借鑒世界先進港口的管理經驗,一是制訂24h作業方案,二是對港口員工進行技能操作和服務理念培訓,提升服務效率。
[1]程曉玲.區港聯動對廈門物流的影響[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1,(1).
[2]楊麗梅.武漢保稅區和保稅港口聯動效應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12).
[3]廣西保稅體系帶動作用研究課題組.完善機制集約發展加快推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體系建設[J].廣西經濟,2013,(2).
[4]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北海港2012年度生產經營報告[R].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