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李靜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二醫院科教辦 福建 南平 353000)
實習生教學是醫院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經過系統培訓的的實習生可以成為科室帶教老師的得力助手,為以后成為優秀的醫務工作者打下扎實的基礎;然而相反的,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卻沒在臨床工作中得到系統培訓的臨床專業實習生,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障礙,例如說:基本技能操作缺少經驗,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上缺乏技巧,檢查申請單、報告單、病歷書不規范,在臨床學習中缺少明確的目標等一系列問題。個別臨床專業實習生最后會出現在醫院實習一年后,發現實習階段只是在不斷換著科室打雜,混日子,沒有完成以學習臨床各專業知識的目的。
如何形成規范的教學模式一直是醫院教學工作的難題。在建立規范的實習生臨床教學模式中,主要會遇到以下幾方面的困難:
第一、教學工作本身具有的特點。教學工作由于任務多且繁瑣、投入精力多、回報少以及效益潛在性、效益外在性造成了不被重視,被視為工作中的“雞肋”。
第二、外部環境。醫院所處的外部環境主要是指政策環境和社會上對在醫院教學的認可程度。首先是政策環境會極大的影響帶教老師的工作,例如醫院為了迎接等級評審、醫保檢查、工作組檢查等,會分派給一線醫生大量的文書方面的工作,大大超出了帶教老師正常的工作量。這樣就促使帶教老師在教學、醫療、文書工作中放棄部分工作。在問卷調查中,有七成醫生會放棄大部分的教學任務,先應對領導重視的檢查工作,只有一成醫生會選擇減少醫療工作。從以上數據可以很直觀得看出,臨床實習生的教學工作是屬于“弱勢”的。其次,社會上對實習生在臨床上參與治療具有偏見,在大部分患者不愿意實習生參與治療,即使是在帶教老師勸說,帶教老師監督的情況下也不愿意。這造成了臨床專業實習生缺少技能操作機會,特別是具有一定風險的四大基礎穿刺術。
第三、舊有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舊有的教學模式下,醫院教學工作處于一種自由散漫的狀態,實習生授課與科室業務學習等同,教學查房與科主任查房等同,實習生出科理論與技能考核流于形式等弊端。所以系統的教學模式到科室后,科室帶教老師也會以應付的心態對待,讓教學工作繼續流于形式。
第四、醫院輕視教學工作。在大多數醫院內部結構設置和職能看,醫院醫院沒有統管教學工作的專職院領導,多是管理醫療方面的業務副院長或是醫務處主任兼職教學管理。醫院多設立教學辦、科教辦或繼教辦管理醫院醫生、護士、實習生與進修生的教學工作,有多人專職管理教學工作。然而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教學辦會接到承辦學術會議、科研項目立項報獎、全院醫務人常規理論技能考核、五生日常管理以及醫院各項行政任務,所以用于檢查科室各項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的時間是很少的,當教學辦不能組織一月一次的常規檢查時,科室常會產生惰性,隨意應付各項教學工作。科室教學管理上,多是由1-2名高年資主治醫師擔任教學秘書管理科室教學工作。科主任處于觀察者的狀態。這樣時常會發生教學秘書在同資歷的帶教老師中缺乏約束力,而系統的教學模式是需要帶教老師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完成的,所以沒有較強的執行力下,是很難推行的。
第五、教學模式的特殊性。雖然在全國很多醫院都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教學模式,可是由于醫院外部環境、醫院自身因素、學生素質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直接借用是行不通的。例如說在國內外得到普遍認可的PBL教學模式,卻在中小型醫院里,因為學生素質不高,帶教老師不能適應等問題不能開展。
針對以上問題,我院在建立規范化臨床專業實習生教學模式上采用的幾點措施。
第一、提供補助。提供科室教學秘書津貼,對完成本月特殊教學任務的教學老師給予獎勵,以保障帶教老師的付出得到相應的有償回報。同時,在檢查工作中,對帶教任務完成優秀的科室給于通報,而完成較差的科室給予通報批評,并記錄在月考評內。
第二、設立系統的管理體系。在臨床科室設立兼職教學秘書,在各教研室設立專職教員1名,設立專職部門科教辦,由2-3人專職管理醫院實習生進修生等教學工作,由臨床上具有豐富經驗的返聘醫師作為顧問,監督指導技能和理論教學。
第三、逐步規范教學模式。在已有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逐步改進落實各項教學工作。例如:疑難病歷討論制度,在原有科室疑難病歷討論的基礎上,要求科室教學秘書月底上報各科室疑難病歷,由科教辦從中選出難度與內容合適的病歷,組織全院實習生在提前預習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相關科室帶教老師出席,解答實習生疑問。
第四、建立常態化的監督機制。科教辦每月不定期對科室各項教學工作進行檢查,檢查計入科室月考評,科主任、教學秘書及教研室教員同樣對應的考評分值,對不負責的人員在月教學工作會議中予以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