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
(云南省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 云南 瀾滄 665699)
支氣管哮喘是門診急診科的常見急癥之一,病情變化快,常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甚至搶救無效死亡。醫院急診科4年間接診的78例重癥支氣管哮喘發作患者,護理人員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采取急診綜合護理,使病人的病情及時得到控制,為病人的轉科、轉院贏得了時間。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急診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者78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齡17~74歲;病程最短的2天,最長的22天,平均11.5天;與過敏有關的17例,與感染有關的38例,精神因素11例,無明顯誘因的12例。
1.2 診斷標準:反復發作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發作時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一般以上癥狀可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
1.3 治療:①給氧:予以鼻導管或面罩低濃度、低流量吸氧;②藥物治療:應盡早解除支氣管痙攣,主要用糖皮質激素、茶堿類、β受體興奮劑等。③積極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④選用廣譜抗菌素抗感染治療;⑤積極處理各種并發癥:有氣胸者予以胸腔穿刺或閉式引流術;⑥對經過上述處理無效,有呼吸肌疲勞及意識障礙者,采取機械通氣治療。
78例病例,經過上述治療,其中71例病情好轉出院,治愈好轉率91.03%;7例分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死亡率8.98%。其中20例進行了機械通氣治療,15例在4天內脫機,2例2周后癥狀改善脫機撥管,3例拒絕機械通氣的病人3天內死于呼吸衰竭。
3.1 一般護理:給予患者安置于清潔舒適、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的房間;采用端坐位或半坐位,以減輕呼吸困難;保持呼吸道濕潤通暢,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痰液較多或黏稠可用霧化吸入。幫助患者拍背,促進排痰。
3.2 病情觀察:注意觀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脈搏、血壓和意識改變,監測血氣和電解質,并做好記錄及相應處理。
3.3 給氧:患者在哮喘發作時,全身處于極度缺氧狀態,呼吸肌處于最大工作狀態,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氣和呼出殘余氣體,以緩解患者的缺氧狀態,給予應用鼻塞低流量持續給氧,吸氧過程中注意患者的反應及血氣變化。
3.4 哮喘持續狀態的護理:哮喘持續狀態屬內科急癥之一,需及時搶救,要求護理人員密切觀察癥狀、體征變化,認真監測肺功能指標及動脈血氣分析結果,以便準確判斷療效;給予吸氧,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協助醫生應用支氣管擴張藥物、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的聯合應用,祛痰排痰,糾正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紊亂,控制感染等。輸液應控制滴速及補液量,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并鼓勵患者口服液體。防止出現嚴重哮喘發作及并發癥。
3.5 心理護理:患者在哮喘發作時常有恐懼,焦慮、緊張、甚至悲觀、消沉心理,從而加重病情變化,醫護人員應關心體貼患者,避免不良刺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使患者和醫護人員之間建立一種密切合作的醫護關系,精心治療護理,給予精神上支持和心理上安慰,幫助患者樹立樂觀、自信的態度,讓患者了解病情,消除其種種顧慮,有利于治療和護理的規范化管理從而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完成各項治療工作。
3.6 飲食護理:患者因哮喘發作,呼氣時間延長及大量出汗,使體內水分及電解質大量丟失,所以合理飲食,補充營養和水分極為重要,予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富含水分的食物。囑多吃新鮮水果、蔬菜,避免冷食、冷飲,應少量多餐,不可過飽,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3.7 健康教育 宣傳哮喘病的有關知識,使患者認識疾病的誘因,有目的進行預防,防止復發;按醫囑堅持用藥,對吸入性止喘藥及激發藥給予重點指導;指導患者自建病歷,自我監測病情,定期門診隨訪;動員家人及朋友,參與對哮喘病人的管理,提供全面的照顧和支持[3]。
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是急診科常見急癥,尤其是重度哮喘治療不及時,可使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死亡。大部分的病人首次就診于急診科,近年來,由于病人的不斷增加,有很大一部分病人不能及時收住院而滯留于急診科,因此急診科的醫護人員進行快速的診斷及搶救是救治患者的關鍵環節,并為進一步收入住院部治療和轉送到有條件的醫療單位贏得了了時間。所以,護理人員要加強急救意識與應急能力,病人入院后,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認真執行醫囑,在參與救治過程中,向患者講解緩解支氣管痙攣的知識[4],即刻建立起靜脈通道,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消除過敏原,改善通氣功能,對患者采用及時的救治及護理,同時進行有效心理護理能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緩解患者的癥狀,提高治愈好轉率。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26(3):137―138
[2] 解玉東.機械通氣聯合鎮靜劑和肌肉松弛劑救治重癥哮喘[J].中國基層醫藥,2008,12(2):232
[3] 蔡柏薔,徐作軍.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治療常規.呼吸內科學診斷,1994,10:314
[4] 胡寧寧.支氣管哮喘心理護理[J].中華臨床醫學進展,2005,8(5):453
[5] 王明英.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0(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