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鵬凌 胡家強
(1.吉林建筑大學 城建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2.長春理工大學 光電信息學院,吉林 長春13000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變化,人們對居住空間環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居住空間環境做為人們的棲身之處與養心之所,也做為人們一生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與之相伴的場所空間,則必然因為人民物質生活的改善與居住空間面積的增大而日益面臨新的問題。衣食住行,作為人生在世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向來相提并論;而研究“住”的問題,就離不開對居住空間環境的研究和設計。現在,人們理想中的家居應該是時尚、舒適、賞心悅目的,并且能與實際的空間分割與布局相搭配,陳設要體現出的文化氣息能夠體現出居住者的個性、喜好與修養,這樣才能使家居從物理場所轉變成一定意義上精神的家園,并使得居住者能夠樂享其中,從而達到居住環境設計的目的。因此,居住空間設計中如何將科學性、人性和藝術性結合在一起,就成為設計過程中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以下將對居住空間設計的科學性、藝術性、創造性,以及人性化的設計理念等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并闡述它們在設計當中的作用和意義。
居住空間的設計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空間的形態,圍合的界面,空間實體要素的定位,陳設與裝飾物品及空間環境的藝術處理等。而科學性在居住空間設計當中指的就是空間設計中實用功能的合理性。在設計的過程中要達到科學性的要求,需要研究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居住空間的設計應當以滿足人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為前提,是在建筑構件的限定下進行的空間環境設計。因此,我們要依照建筑結構的自身特點,把這個圍合的界面在功能上設計得更為合理。例如大家都知道陽光是人們舒適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居住空間設計首要解決的就是光環境的問題,在設計的過程中光源包括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兩種方式。自然光是自然賦予人類的最好禮物,一方面,它可以節約能源,并且能夠通過太陽東升西落的自然規律來調節人體視覺的平衡狀態,它是最佳的采光方式,也是最符合人們生存規律的方式。設計師應在設計的過程中優先考慮自然采光方式,并且會用科學的設計方式來獲取更多的自然光。通常室內自然光的采取是通過窗口設計來實現的。窗口面積的大小、方向和形狀決定了采光質量的優劣程度。科學實驗證明,若窗戶的面積小于室內地面的六分之一,居住者則會產生不舒服的生理狀態。那么,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就要著重研究如何合理的利用自然光,我們可以根據光源的方向以及采光口所處的位置來合理的進行空間分割,并按照窗戶面積與地板面積的標準比值來進行空間的規劃與布局,盡可能在科學的滿足人們對陽光量需求的前提下避免由于長時間直射造成的太陽弦光對人的眼睛以及室內陳設的傷害。另一方面,人工采光可以彌補由于自然采光不足給使用者帶來的諸多不便,并能夠營造更好的空間氛圍,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從居住空間裝飾的角度講,在室內空間制造一個人工的光環境,除了能夠滿足人們視覺的需要,還能滿足空間內部環境的美觀和協調。只有兩者的完美結合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光環境,并能夠使光與居住空間的契合程度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能夠更好的為使用者所用。
其次,居住空間的設計需要確定好空間實體要素的位置,要明確人們每天活動需要經過的主要交通轉換點以及功能分區中的主要駐足點,從而可以圍合出不同用途的使用區域和引導組織人們在室內的行動路線。這需要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與業主進行充分的溝通,從他們的年齡、家庭成員、生活習慣和審美需求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解,以此來進行設計并確立空間的虛實布局,從而能夠更好的確定實體要素的位置。然后,要根據材料、空間形態、色彩等的順序依次進行綜合考慮,從而進行布局與設計。第一,居住空間的材料主要考慮實用、經濟、美觀、環保,安全,要注意利用材料自身的優勢與美感,同時注意材料質感與空間整體風格相吻合。第二,不同的空間形態組合也能給人帶來不同的空間感受,例如,矩形空間是空間形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它很容易與建筑的結構形式相互融合與協調,且平面的方向性較為單一,立面也無方向感,是一個較穩定的空間形態,屬于相對靜態的滯留空間。第三,色彩搭配也是營造空間的重要元素,比如,相近色調的搭配會給人以穩定的印象,而對比色的組合則具有個性鮮明的特征。第四,居住空間的設計不僅豐富了空間的變化,也注意了設計元素之間的相互協調統一,不僅注重了與周圍空間環境的融合,也體現了設計的個性美。居住空間的科學性也正是通過靈活把握這些設計要素而得以實現。同時,這種追求人性化的居住空間設計也使設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居住空間的陳設包括物品陳設、綠化陳設、織物陳設等方面。就物品陳設而言,它直接與家具的布置相關,家具的擺放奠定了居住空間陳設的基調,并且它無形中又起到了一定的裝飾作用。因此,它成為陳設裝飾藝術中主要的內容。其次,植物也是室內的裝飾陳設物之一,將植物引入室內,就完成了室內外空間的和諧過渡。而且,由于室內綠化具有觀賞性,植物可以巧妙而含蓄的調節居住空間內的色彩,柔化建筑內部的硬線條,放松人們的心情。而且植物特有的自然姿態和造型加上自然光照射所產生的美麗影像會無形中給室內空間憑添幾分宜人親切之感。再次,就室內的織物陳設而言,它作為一種陳設物不僅可以從色彩上調節空間的韻律和節奏,而且它以柔軟的質感,豐富的色澤成為空間當中自由的音符,使人在這個空間當中享受藝術與美。同時,它既可以吸聲保持室內安靜,又有利于創造舒適溫馨的室內氣氛,它所起的豐富空間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文化一直與設計緊密相連,兩者之間不可分割。居住空間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已經逐漸與文化結合起來,作為一種藝術的存在形式,它的內涵已超出美學范疇而成為了某種精神的象征。設計在為人創造新的物質生活方式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創造一種新的文化。而文化的中心是人,那么設計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把人們的精神追求在造物中加以體現,把人們對物質的追求體現為富有文化藝術氣息和理性意味的獨特形式。結合了文化,也就結合了民族精神的靈魂。以這些為指導,設計師就能夠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居住空間,并可以使地域文化精神得到延續與弘揚,同時,設計作品的感染力與設計師的情感關系緊密,強烈的創作欲望必將極大地調動起設計師的生活感悟和文化積淀,在設計作品中體現出設計者對各種日常生活素材的收集,對各種文化素材的理解,對各國風土人情的領悟,以及對設計的傾注。標新立異的意境創造不僅要依靠設計者超凡的空間想象力,也要依靠設計者深厚廣博的生活積累。因此,設計者只有具備了理性的科學思維與開放的藝術修養才能設計出充分滿足人們需求的居住空間環境。
當下的設計現狀對設計師的個人品味、文化程度、審美標準,以及與業主溝通能力等方面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畢竟,居住空間設計在本質上是藝術的創新,是設計者的審美情趣、藝術修養與科學原理的完美結合,是設計師通過設計過程達到實用功能的科學性和審美功能的藝術性的完美的結合。當代的居住空間設計受信息網絡及傳媒影響,我們更應該努力挖掘,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保持自己的設計特色,并對外來的設計思潮兼收并蓄,完善自己。我們要勇敢面對未來的家居空間設計帶來的挑戰,進一步加深對居住空間設計的認識,完善居住空間的設計理念,積極探索,相信我們的設計隊伍能夠構造一個完美的蘊涵中國人文化內涵和現代審美精神的綠色家園。
[1]張綺曼,鄭曙旸.室內設計資料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莊榮,吳葉紅.家具與陳設[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美〕約翰·派爾.世界室內設計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