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紅
(蘭州工業學院 會計金融學院,甘肅 蘭州730050)
近年來,甘肅省經濟高速增長產業結構相對優化。以2012年的統計年鑒數據為據,甘肅省整體實現GDP5650.2億元,比2011年增長12.6%,整體經濟增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作為傳統部門的農業產業增加值780.4億元,增幅6.8%;現代部門第二產業2600.6億元,增幅14.2%;以現代服務業和傳統商貿批發等混合的第三產業2269.2億元,增長幅度為12.5%。[1]
從產業的比重角度來看,甘肅省2012年產業結構從2011年13.5∶47.4∶39.1調整為13.8∶46.0∶40.2,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下降1.4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所占比重分別上升0.3和1.1個百分點。[1]在整體范圍內,第二產業所占份額太高,農業所占份額偏低。若綜合來分析,目前甘肅省產業體系中,應該選擇的是工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這與甘肅省宏觀政策工業強省戰略呈一定正相關關系。
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保持較好的發展趨勢。2012年甘肅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0129.69億元,同比增長速度達到19.72%,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0033.40億元,增長19.53%,遠遠高于其他行業的增長幅度。不僅銀行業保持高速增長,保險和證券發展也呈現出良性態勢,2012年度甘肅省境內登記注冊股票上市公司24家,雖然在數量上與2011年保持均衡,但股票市價總值達到1214.78億元,比2011年上升17.45%。同時,證券行業發行、配售股票籌集資金額度88.47億元,比2011年增加幅度為17.90%。保險業同期保持高速增長,2012年區域內保費收入158.77億元,同期增加12.66%。從內部結構分析,財產險、壽險、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1]
根據現代經濟增長的理論,區域經濟的發展本質在于經濟結構的成功轉型與是否符合產業布局的調整和優化。其中主導產業的選擇和培育,是區域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所以,構建符合現有條件下的甘肅支柱型產業體系,對現有體系進行整合,首先得考慮傳統產業體系的關系,并借鑒文化大省建設和蘭州新區建設等宏觀背景,促進整個甘肅的經濟發展。
作為西部欠發達區域,傳統農業在區域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甘肅農業發展呈良性。傳統農業受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生產呈波動性變化,符合農業生產屬性。其中,種植面積方面,甘肅省糧食種植占有絕對比例,以2012年為例,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83.94萬公頃,增長比較穩定,比2011年上升0.57萬公頃。此外,經濟作物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主要經濟作物中,甘肅省傳統作物主要是棉花、油料、水果、高原蔬菜和中藥材。伴隨經濟結構的調整,無論種植面積還是產量均有變化。根據2012數據顯示,棉花產量8.10萬噸,比2011年增加6.7%,種植面積為4.82萬公頃,相對于2011年增加0.03萬公頃,整體在穩定中呈上升趨勢。
作為油料而言,油料產量67.0萬噸,比2011年增加5.5%,種植面積達到33.64萬公頃,相對于2011年呈減少趨勢,遞減1.45萬公頃,整體保持穩定。特色水果產量達到359.71萬噸,增加幅度為8.7%,種植面積也達到45.40萬公頃,比較2011年上升3.86萬公頃。高原蔬菜增產幅度最大,達到1460.42萬噸,相比較于上年度增產10.6%。作為區域重要特色產業的中藥材呈現良好發展趨勢,2012年產量75.94萬噸,增幅22.6%,種植面積擴充到21.12萬公頃,增加額為2.57萬公頃。[1]
甘肅省作為國家“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工業地區,其工業基礎相對雄厚,尤其是改革開放和新時期建設以來,取得了長足發展。在現階段,基于經濟增長方式如何更好地發展區域工業,首先要對甘肅省整體工業處于哪個發展階段、有什么樣的優勢劣勢做出合理判斷,這對于甘肅省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背景下進行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構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發展經濟學中霍夫曼系數原理來測算甘肅省最近五年的霍夫曼系數,從2008年至2012年霍夫曼系數依次分別為15.22、17.53、16.4、14.3、16.8,如果將五年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其值為16.05,根據霍夫曼系數的原理,甘肅省目前工業整體處于工業化中期。
近年來,甘肅工業取得較大發展,各項工業指標均有顯示。2012年,甘肅發電量達到1083.25億千瓦每小時,比2011年增加5.38%;原油完成629.52萬噸,比較上年增加幅度為25.24;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達到810.16萬噸和883.04萬噸;水泥2012年3515.06萬噸,增幅為27.97%,顯示出建筑業強勁發展勢頭,工業內部十種重要有色金屬完成294.10萬噸,增長34.15%。[1]同時,作為傳統強勢產業的石化、有色、電力、冶金、食品、煤炭和裝備制造業等工業內部支柱產業2012年共計實現1755.42億元,比2011年增長13.34%,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90.89%,所實現利潤226.5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7.39%。[1]
從整體分析,甘肅省現代工業由于長期發展的慣性和區域資源等因素的制約,呈現出二元結構特點。根據2012年統計公報顯示,甘肅現代工業實現增加值2600.6億元,其中與消費品聯系緊密的輕工業實現增加值278.75億元,而重工業同期完成增加值1652.62億元。輕工業所占第二產業的比重僅為10.7%,重工業份額達到63.5%,其余為建筑業所完成。就工業內部來分析,雖然輕工業比2011年增長18.8%,增幅高于重工業的14.0%,但并不能改變工業內部二元結構突出的特點。[1]若從規模經濟的角度分析,2012年甘肅省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1488.36億元,股份制企業實現1355.82億元,集體企業實現增加值僅為43.73億元,外資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29.42億元,從側面顯示出甘肅省整體經濟主要依賴國有經濟投資和建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發展比較弱。[1]
作為第三產業,目前甘肅省存在傳統與現代并存的特點。在產業內部,作為傳統產業的批發和零售貿易業2012年實現增加值398.6億元,增長比例為10.4%,所占份額為7.05%和第三產業的17.5%。而新興現代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增加值為184.4億元,增長24.2%,房地產業增加值146.3億元,增長6.5%。[1]無論從增長速度還是增長幅度,均在不斷發展。
此外,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旅游業,發展情況較好,以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整個年度,甘肅省境內國內旅游人數達到7824.26萬,比2011年增加34.29%,境外入境旅游人數10.20萬,比2011年增長12.02%。旅游業所實現的地區經濟總值,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2年甘肅旅游業實現國內收入469.65億元,比2011年增長41.22%,外匯收入2235萬美元,比2011年增長28.47%。[1]縱觀旅游業發展而言,無論從數量還是結構上都可以視為第三產業中增長最為迅速的行業。
作為新興的現代第三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和信息服務產業表現出很強的發展趨勢。至2012年甘肅省內有文化館103個,公共圖書館103個,博物館(含紀念館)150個,藝術表演團體73個,廣播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6.89%、97.56%,相比較于2011年度上升幅度3.19%和3.51%,這作為信息經濟重要的衡量指標說明信息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開始進入比較快速的增長階段。同時,作為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有線數字電視用戶2012年度達到161.77萬戶,比2012年度上升9.47%。新聞出版行業也保持較好的開放發展局面,2012年度甘肅省省級報紙出版5.02億份,比2011年增產4.09%、地方性的特色期刊出版1.18億冊,增加比例達到5.3%、區域特色型圖書出版7112萬冊(張),比2011年增長5.4%。[1]
根據全國2012年的經濟排名,在西部地區選擇貴州省,中部地區選擇安徽省,東部地區選擇山東省作為對比分析的數據樣板,以此起到借鑒意義。
2012年貴州省GDP為6802.20億元、山東省為50013.2億元、安徽省為17212.1億元、甘肅省為5650.2億元,增長速度分別為13.6%、9.8%、12.1%和12.6%,從經濟總體實力而言,甘肅省相對規模較小,僅為東部地區山東省總量的11.2%,中部地區安徽總量的32.8%,比同處西部地區的貴州省絕對量少1152億元。若比較增長速度這一動態指標,甘肅省的GDP增長速度,比貴州省落后,高于山東省和安徽省。[1][2][3][4]
從產業結構的組成分析,四個區域均有共同特點,傳統農業部門增長速度和總量都處于產業較低水平,且西部地區的兩個經濟單位貴州省和甘肅省增長比例相對較高,分別達到8.5%和6.8%,而經濟最為發達的山東省第一產業增長速度僅為4.7%,安徽為5.5%,呈現出區域經濟越發達,傳統部門貢獻率相對較少的特點,四區域第一產業平均增長速度為6.375%。
四個區域中,現代產業部門增長速度均比較高,第二產業增長速度依次為貴州省16.8%、安徽省14.4%、甘肅省14.2%、山東省10.5%,可以看出四省均將第二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進行培育和發展。四個區域經濟增長中第二產業平均經濟增長速度為13.975%,遠遠高于第一產業的6.375%,平均速度高出7.6%。
對于四個樣本空間中的第三產業也各有差異,以2012年統計公報進行分析,產業總量分別為甘肅2269.2億元、貴州3256.79億元、山東19995.8億元、安徽5629.4億元,增速依次對應為12.5%、12.1%、9.8%和11%。由此分析得到,在四個經濟區域中,第三產業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介于傳統部門和現代工業部門之間,增長速度平均為11.35%,且增長速度的偏差較小,山東省最大偏差為1.55%。甘肅省第三產業增長速度高出平均值1.15%,但產業絕對量太低,為貴州省的69.67%、山東省的11.34%和安徽省的40.3%,[1][2][3][4]在四個樣本空間之中屬于規模最小者,但增速最快,更多的是基于后發優勢。
西部五省作為相鄰區域,區域經濟聯系緊密,根據2012年數據總體來看,經濟規模陜西省居首,為14451.18億元,依次為新疆自治區7530.32億元、甘肅省5650.2億元、寧夏自治區2326.64億元、青海省1884.54億元,甘肅省在西部五省區域內處于中間水平,為陜西總值的39.09%、新疆總值的75.03%,約為青海省2.99倍、寧夏的2.42倍。就經濟增長速度而言,增速依次為12.9%、12.0%、12.6%、11.5%、12.3%,甘肅省處于中間偏上水平,西部五省的平均增長速度為12.26%,甘肅省略高于此值。[1][5][6][7][8]
西北五省作為欠發達區域,第一產業具有很強的傳統性。2012年,五個經濟區域傳統部門實現經濟總量依次為陜西省1370.16億元、新疆自治區1320.57億元、甘肅省780.4億元、寧夏自治區200.16億元和青海省176.81億元,增長速度對應表現為6%、7.0%、6.8%、5.6%、5.2%。[1][5][6][7][8]可以比較得知,從農業的增加值絕對量分析,甘肅省處于中間水平,與地區經濟總量的次序吻合,從增速分析,僅次于新疆自治區,高于陜西和其余三個省份,西北五省整體平均增速為6.12。
第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地位,產業總量依次為甘肅省2600.6億元、陜西省8075.42億元、青海省1091.98億元、寧夏自治區1158.58億元、新疆自治區3560.75億元,增速對應為14.2%、14.9%、14.1%、13.8%、13.7%。無論從經濟規模還是經濟增長速度分析,第二產業對西北五省都具有重要的支柱性作用,平均增長速度高達14.14,遠遠高于傳統農業的6.12,為后者的2.31倍。[1][5][6][7][8]對于甘肅省來說,第二產業增速僅次于陜西省,高于其余三個省份,跟西北其他省份一樣,第二產業具有區域經濟發展的絕對意義。
西部五省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和產業總值均保持較高水準。在2012年,各區域產業總量分別為甘肅2269.2億元、陜西5005.6億元、青海615.75億元、寧夏自治區1158.58億元及新疆自治區2649億元,增長速度對應依次為12.5%、11.5%、11.1%、13.8%、12.3%,2012年度西北五省第三產業平均2339.626億元,平均增長速度為12.24。[1][5][6][7][8]甘肅比總量平均水平高出70.42億元,增速高0.2%,對于第三產業而言,甘肅具有競爭優勢,可以視為新的產業增長極和增長點進行培育,使之逐漸轉變為支柱產業。
綜合以上各類分析,可以擬定甘肅省產業體系調整的總體思路為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宏觀背景下,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構建“以新興工業化產業為主導產業、特色農業為基礎產業、創新型現代服務業為第三產業,文化產業、區域旅游業和金融業為重要前景產業”的甘肅省支柱產業體系思路,探討構建過程中所涉及的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以此完善和健全保障體系。
1.強調甘肅省現代農業的基礎性地位。針對于甘肅省為傳統農業省份的特點,基于政府部門“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深入開展,考慮充分發揮農業先天資源稟賦優勢和比較優勢,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重點做好隴藥產業、民族特色食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特色農業的產業化推進。通過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進一步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9]
2.發揮工業主導性作用。在充分考慮甘肅省重工業基地的歷史背景基礎上,以工業作為甘肅省經濟發展的社會基要函數,充分發揮區域的后發優勢,以信息技術帶動工業化,繼續推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轉型發展,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高新科技產業,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10]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產業水平。重點培育石化、有色、電力、冶金、煤炭和制造裝備業等傳統支柱性行業的現代發展,在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著力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和新醫藥及生物產業等新興產業培育成新的產業增長極和主導產業。進一步進行產業集群發展,積極鼓勵、引導現存工業向園區集中,走集約、集群發展道路,用新型工業化作為城鄉協調發展的基本推動力量,推動城鎮化進程,帶動第二、三產業發展,為甘肅省城鄉統籌進一步發展助力。
3.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新的理念和創新帶動甘肅省服務業水平不斷提高,以旅游、文化、現代服務為核心思路分析現代第三產業的新發展、新戰略。在甘肅省構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背景下,重點推進甘肅省現代金融業和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和特色旅游業協同發展、互動發展,將以上諸元素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經濟發展前景產業進行培育和支持。
[1]2012年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2]2012年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3]2012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4]2012年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5]2012年新疆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6]2012年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7]2012年寧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8]2012年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9]牛永紅.甘肅現代農業發展策略研究——基于發展經濟學視角的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9).
[10]牛永紅.基于新型工業化的甘肅工業戰略體系調整[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