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昕
新聞記者是作為專門職業出現的,主要從事采集信息、播送、傳播和評論事件中的新聞信息以及人物,這要求記者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采訪能力,不僅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還要了解很多其他學科的知識。此外,記者這個職業是“顯學歷”與“潛學歷”的結合,也是“非專業”與“專業”的結合,要把已經掌握的新聞學專業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新聞記者在媒體中的作用。
如今關于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并沒有官方定義,通常對采訪主要有兩個定義:一是把采訪看成是每件事情的報道工作,把一系列新聞消息報道出來。二是認為新聞采訪是經過系統的新聞調查,研究出某些被隱瞞的事實,然后通過一些渠道把它對觀眾公開。雖然有兩種不一樣的說法,但都是對新聞采訪工作進行了相應的描述,唯一的不同點就是,第一個觀點認為采訪工作是將新聞整合起來,第二個觀點顯然就認為采訪是一個調查活動。事實證明,新聞采訪并不是單純地將新聞收集起來,而是將信息經過分析后,確保準確再分散出去,保證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記者的工作就是把事實作為出發點,以事實為基礎開展工作,不能因為個人原因或持不同觀點,違背職業道德,破壞新聞的真實性。新聞采訪受新聞原則的制約,新聞的報道是客觀事實的高度概括,要以唯物主義為原則,從真實性原則出發,為了新聞報道而寫作,不能盲目地報道。
新聞采訪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提問對方問題所決定的。一個問題的問法有很多種,有些人直接問,有些人間接問。所以提問有很多技巧,不同提問方法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我問你答,是一種藝術。第一,記者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對采訪過程的控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要有計劃地進行,對相關信息進行了解,準備好足夠的問題,找到能引起對方共鳴的話題,這些都有助于采訪任務的順利完成。第三,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尊重對方,還要在傾聽過程中提出新問題,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深入追問,這樣易于激發采訪對象的激情。第四,要看對象,面對不一樣的采訪對象,要運用不同的技巧。記者在實踐中會面對的采訪對象的態度不一樣,有的冷漠,有的抵觸,還有的輕視。因此,要根據對象運用不一樣的溝通技巧,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也不能一個問題追問到底。但不管面對什么人,都要保持質疑的態度;不論對方是誰,要保持平等的姿態。多提一些鮮明的問題,了解一些錯綜復雜的事情,才能展示給觀眾真實而又觸動人心的信息。
政治立場就是人們觀察問題時所體現的根本立場,這也是新聞記者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在全球被信息充斥的今天,中國一方面在加快經濟的發展速度,一方面也面臨著多元文化的沖擊。因此,新聞記者及新聞媒體勇于承擔自身肩負的責任。實踐證明,一個記者的政治立場,可以決定其提出什么問題,揭示事物的什么方面;其次,有沒有正確而堅定的政治立場、敏銳的政治洞察力、高度的新聞敏感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記者的知識修養以及政策水平。
新聞記者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是記者責任心的體現。新聞記者要一切從人民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果一個記者的責任心不強,沒有使命感,輿論導向錯誤,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新聞信息具有嚴謹性,它涉及各種學科的內容以及各種社會熱點,因此,記者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在學術上有深入的研究才能正確地采集新聞信息,合理地編輯新聞稿件。其次,記者要有現代的思想觀念,能夠從多角度去判斷信息的可靠性。一個記者的思想就是一個信息的靈魂,要培養好發散思維,摒棄一些定向思維模式,才能提升自我。
記者是媒體行業的重要組成人員,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思想。新聞采訪同時又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如果采訪不過關,后面的工作將難以進行,因此,新聞記者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與職業素養,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
[1]劉紅艷.對提高新聞記者從業素質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2(13).
[2]呂靈芝.淺論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的關系[J].東方企業文化,2010(18).
[3]于海波.將深度報道的理念融入到新聞采訪寫作中[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