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咪咪
“起點創意”、“起點超越”、“微小優勢”、“特色突顯”等一系列的詞匯都是“優勢富集效應”的最佳詮釋。“優勢富集效應”是同濟大學王健教授創立的一種起點發展理論,它是指起點的微小優勢經過關鍵過程的級數放大會產生更大級別的優勢積累。在創意時代,要想活下來,活得好,就不能按常規套路出牌。當你覺得扭轉乾坤無力、野蠻生長無望的時候,反常規思維會告訴你:“不,可能!”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例子可以體現該效應的存在。大到國家、企業的管理創新,小到創意人才的發掘。“在相同條件下,‘最先’更有利于達到‘最優’。”要做就做跟別人不一樣的,做不一樣的就要做在別人之前,唯有如此,你才能突顯出來。
其中,橫店影視城的成功就能夠很好地詮釋該效應。相信很多人聽到橫店,都會覺得非常的熟悉——拍戲的地方、旅游的地方。并且人們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被稱之為“中國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聯想到國家的“4A級國家旅游區”;聯想到國家農業龍頭企業“橫店草業”。而所有這些都是橫店集團實施各項戰略所帶來的集中效應。可是,有誰真正想過,全國上百上千家影視城,為何我們只記住了橫店的名字,卻不知其他。橫店影視城之所以在影視基地發展的大軍中站穩了腳跟,在當地人看來,只是因為他們比別人多做了一點。
先來看看橫店影視城的起點,20世紀90年代中期,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徐文榮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與著名電影導演謝晉巧遇,那時的謝晉正在籌備拍攝歷史巨片《鴉片戰爭》。可是歷史演進到1995年,鴉片戰爭主場景地廣州、香港早已跨入新時代行列,到哪里去找一百多年前的老街老店。謝導推心置腹,徐文榮敢挑重擔,在經歷了一番商討斟酌后,徐文榮決定在橫店建造19世紀的“廣州街、香港街”作為《鴉片戰爭》外景拍攝基地,全力支持這部愛國主義教育大片的拍攝。當時的橫店集團還只是以簡單的工業產業為主導的鄉村企業,實力并不雄厚。后來的事實證明,《鴉片戰爭》的成功拍攝和播映既為當地農村開辟了新的就業機遇——當“群眾演員”,同時也為這個半山區偏僻小鎮帶來了巨大的廣告效應和無限的商機,一時間橫店影視城名震天下。正是有了這樣的開頭和起點以及產生的巨大效應,隨后更多像《荊軻刺秦王》、《英雄》、《無極》這樣的大片也選擇在橫店開機。從此以后,橫店的影視實景地就快速地完備起來。“1996年,這里一年沒有幾部戲可以拍,但去年是150部戲,現在累計1200多部戲,人家之所以千里迢迢來這里拍戲,圖的什么,是你有別人所沒有的。”“拿著本子來,帶著片子去。”是橫店影視城的宗旨。“在整個影視生產過程中,所有影視生產的要素在橫店都可以找到,如道具、戲服、發電車,運輸車輛、煙花、化妝、群眾演員、特約演員等。以前來橫店拍戲,一個劇組要來兩三百人,但是現在只需要導演帶幾個主演過來就可以,其他全可以在橫店找到。橫店影視城影視道具庫,有一百多萬件道具,不是一百多個。”橫店影視旅游雜志社總編輯曾毓琳說道。此外,甚至連影片的審查環節都可以在橫店實現,“國家廣電總局把審片的權限委托給浙江省廣電局,由他們組建成立影視審查機構,現在就在橫店就地審片”。如此完整的影視產業鏈是他們的創新,同其他影視基地建設發展比較,產業鏈的完整銜接性是橫店影視城比別人多做的其中一方面。
隨著起點的突破,到后來各項設施的建設完善,再到后來的旅游景區、主題公園、娛樂休閑相關衍生產業的形成,橫店的知名度越來越大。有了知名度、影響力,隨后的發展也就更快,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所以原先看似細微的起點優勢,演變到后來其優勢或許會越變越大,雪球也越滾越大。
而為何其他諸多地方的影視城建設不是虧損大,就是中途倒閉,或只是勉強經營。當然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每個地方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政策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影響,會有不同的發展狀況,這是難免的。但我們應該立足實際,有著長遠發展規劃的眼光,嘗試著去創新,去突破,努力在起點上做文章,做別人沒有的東西,想別人不想的東西,如此才會積累獨特的優勢。
然而,起點的微小優勢并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也需要在一定的自我定位與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得來。等到這種優勢逐漸趨向成熟穩定后,其聚集的優勢效應也會更多、更快。因此,在起點的初級階段,需要定位,需要創新,更需要優勢的累積,為后續的優勢奠定基礎,方可形成優勢聚集的強大效應。
[1]王健.不,可能——反常規思考的力量[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曾毓琳.橫店影視城:每次都有新發現[M].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