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冬
職業道德是新聞記者所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行業行為規范,是記者自身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確保新聞真實性的關鍵所在。職業道德和職業的特點有著很大的關系,不同的職業對職業道德的要求有著較大的差異,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是新聞職業精神的外在表現,同時也是職業精神的重要體系。用事實說話、情系百姓是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的重要內涵,也是促進新聞記者個人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重要源泉。然而近年來所頻發的新聞記者個人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使得新聞媒介的權威受到很大的質疑,這同時也造成了假新聞事件的不斷出現,民眾對于傳媒質疑的呼聲也越來越大,使得新聞記者的個人形象受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本文主要結合自身的理解和實踐,就目前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開展探討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能夠更好地促進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
真實性和時效性是新聞最為重要的屬性。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發展過程中的命脈,新聞一旦喪失了真實性,也就缺少了應有的價值,而且還會給社會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所以確保新聞的真實性一直以來都是新聞行業所遵循的原則。近年來,虛假新聞事件不斷滋生,影響了新聞本來所應該具有的權威性。虛假新聞的存在不僅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而且一旦被揭發出來,虛假新聞中的主角將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也造成社會公眾難以正確辨別信息的真偽。如在2010年12月6日《中國新聞周刊》官方微博刊發了金庸先生在香港去世的消息,該報道一經發出就在社會上造成很大的轟動,有網友指出該新聞為假新聞,隨后《中國新聞周刊》連夜核實并向公眾和金庸先生本人道歉,這次事件的發生說明了假新聞的嚴重危害性。伴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假新聞出現,有些是個人發出來的,也有一些是媒體未經核實就發出來的,假新聞違背了新聞本身所應該具備的真實,這一點值得關注,假新聞的存在是新聞記者自身職業道德缺失的重要體現。
新聞娛樂化也是目前新聞職業道德缺失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表現。新聞娛樂化主要是指新聞中一些娛樂節目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而嚴肅的新聞節目則大幅度減少。將暴力、刺激以及花邊新聞看做是新聞的重點,從嚴肅的新聞中挖掘娛樂價值,強調新聞的娛樂性,這顯然不是新聞所應該關注的內容。新聞的娛樂化也是目前職業道德缺失的重要表現,嚴重損害了新聞的嚴肅性,給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媒介的商業化已經成為媒介發展的一種重要趨勢,自負盈虧的現狀使得獲取經濟利益成為媒介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事項。在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的社會環境下,不管是傳媒業還是記者本人,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加上目前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興起,使得同行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更好地提升媒體自身的知名度以吸引讀者和觀眾已經成為目前一些媒體造假的主要動機。在這種動機之下,一些媒體利用各種手段來捏造離奇的故事,制造一些假的新聞,這成為目前社會背景下媒體一種十分重要的盈利手段。
對于新聞從業者來講,不管是編輯還是記者,將經濟利益作為自身最高的追求本身也是違背職業道德的,缺少專業的素質和必要的常識,也就注定了會產生各種假新聞,并且各種有償新聞屢禁不止。一些記者為了自身的私利而接受一些個人和企業的賄賂,或者是以曝光威脅個人或企業從而索要報酬,領取所謂的車馬費等,這些都是使用新聞所擁有的話語權來謀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這種做法不僅僅是違背了新聞從業者自身的職業道德,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到了公眾的利益,也違反了我國的相關法律,影響到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
新聞自由是在一定監督之下的自由,沒有了適當的監管,媒介也就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在運行的過程中出現很多盲區。缺少有效的監督和懲罰機制,媒介就會出現無序發展,對社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監督機制的缺乏為一些記者鉆空子和違規違紀提供了空間,造成媒體行業的混亂。媒介的發展要將自律和他律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媒介的健康發展。
在我國,新聞事業是廣大群眾的事業,新聞媒介作為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應當在發展的過程中接受人民的監督,同時還要建立起相應的監管機制和法律體系,對違反新聞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必要的處罰,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新聞環境。新聞機構自身也要建立完善的內部組織結構,建立內部監督的相關工作制度,對于違反新聞機構規定的個人要追究其責任,觸犯國家法律的要移送到司法機關。只有在工作的過程中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夠將記者的職業道德納入法制化建設的軌道之中,促進新時期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作為新聞記者,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應當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在工作的過程中遵守新聞報道真實性的原則,不斷開展自我批評和自我檢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接受、不撰寫有償新聞,這樣才能夠維護好媒介自身的聲譽。同時新聞記者遵守職業道德,堅持說實話、寫實事,也可為新聞記者自身長足的發展奠定比較好的基礎。
強化社會監督,提升廣大群眾的綜合素質,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有償新聞所產生的土壤。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下,媒體也就很難從中獲得非法的利潤,自然也就會減少可能存在的一些虛假新聞。只有觀眾的素質得到提升,新聞媒介的質量才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這有利于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缺失一直以來都是新聞界所不能忽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記者作為新聞事實的直接采訪者,其自身的素質會對新聞的質量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新聞記者不應當為了物質利益而撰寫虛假新聞,而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的專業精神,承擔起必要的社會責任,這樣才可以為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出自身的力量。本文主要結合實踐,探討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夠更好地促進新聞行業在新時期的健康發展。
[1]張富媛.從虛假新聞的危害看媒體的社會責任[J].電影評介,2011(2)
[2]程麗,楊敬.隱性采訪的基本問題研究[J].黑龍江史志,2008(20).
[3]唐燕.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的失范歸因及重塑[J].青年文學家,2009(9).
[4]李國軒,張新星.新聞媒體記者應具備的素質[J].青年文學家,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