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平
圖書出版業雖然是審批制下的國家壟斷行業,但由于大批書商的介入,也由于大批經營圖書的電商(如當當網、京東商城等)的介入,其壟斷地位大為削弱。出版的下游產業發行渠道及實體書店則更是被沖擊得慘不忍睹;出版的上游產業出版社也是舉步維艱。在1978年以前,出版社的作者自由來稿極多,有著很大的挑選余地,因而各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中,自由來稿的采用量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地方出版社,自由來稿采用量甚至占絕大多數。于是便有了“伏案編輯”一說,更有從事編輯工作直到退休都未曾策劃和組織過一種書稿而精于“伏案”的編輯,成為編輯的楷模。但1978年以后,出版單位激增,現如今更有數以千計的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書商和極具影響力的電商的參與競爭,出版社還能像過去那樣居高臨下安享太平的日子嗎?編輯們還有可能坐等稿件上門嗎?如今自由來稿極少,偶爾有也多是沒有市場需求的自費出版業務,這便是時代的變化。
既然時代變了,那么,圖書編輯又該如何與時俱進,以適應這種變化呢?答案就是轉型升級。無論是出版單位還是圖書編輯,都要轉型升級,而且刻不容緩。作為圖書編輯必備的基本素質,如良好的政治素質、扎實的語言功底、嫻熟的文字技巧、一定的社交能力以及熟練的電腦操作水平,這些都是從業的基本能力。本文主要從編輯的角度來談談圖書編輯在數字時代需要提升的四個方面的素質。
首先是文化修養。作為圖書編輯,作為文化人,其文化修養至關重要。所謂文化修養,不在于你讀了多少書讀了什么書,寫了多少文章或有什么著作,關鍵是你讀了多少有價值的書,并從中吸取了多少,得到了多少教益,并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自然地表露。在面對作者時,不論對方是高官名流、專家學者,還是工人農民、自由職業者,在編輯眼里,都是作者或潛在的作者,都要自然得體地運用恰當的姿態和語言與對方交流,既不因對方而自感精神壓力,也不給對方精神壓力,而是總能運用自己的知識積累和對方找到共同語言,從而營造出和諧的氣氛。這便是一個文化修養好的人的表現。作為圖書編輯,只有文化修養達到一定的水平,才算具備了較好的組稿能力,才能和各類作者成為朋友,才能不斷擴大自己的作者群。
再者是專業修養。作為圖書編輯,不論是從事工作多年的老編輯,還是剛剛走出校園的新編輯,大都有一定的專業選擇和分工,比如文學、美術、音樂、經濟、醫藥、工業、農業、教材教輔、科普等。有的編輯專攻一類圖書,如小說、詩歌、美術等;但大多數的編輯往往需要從事多學科、多專業的交叉和跨界的圖書編輯工作。由于編輯工作的特殊性,雖然不要求編輯成為某專業的專家或學者,但這并不意味著編輯可以放松和降低專業修養。比如從事小說類的圖書編輯不一定非要是小說家,詩歌編輯不一定是詩人,醫學編輯不必是醫學專家。但是,作為從事這類圖書的編輯,必須要對該類圖書的現狀和發展有清醒的認識,尤其是科技類編輯,必須對該學科的現狀和前沿學科發展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選題策劃和約稿保持先進性,才能保證所編圖書是有價值的出版物。否則,所組稿和編輯出版的圖書就是落后的或價值有限的,其社會價值和市場表現也必然不好。因此,圖書編輯要始終有一個追求,就是“決不生產一種雷同、落后、平庸的圖書產品”。
現在是信息時代,網絡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紙媒,電子出版物也在取代紙質圖書。當數字出版進入人們的生活,有的人預言“紙質圖書”終將消亡;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紙質圖書”的萎縮將不可避免,但決不會消亡,或者成為高昂的“奢侈品”和驕傲的“收藏品”,終究會在社會上和人們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所有這些都是關于圖書的遠期預判,即使果真如此,也還有一個發展過程,而作為圖書編輯還是要因勢利導,忠于職守,做好圖書出版工作。
在信息時代,各種信息傳播渠道甚多,信息工具更是日新月異。這些變化雖然對圖書出版有很大的沖擊和影響,但從另一方面講,因為有了這些便捷的信息來源,會極大地降低獲取信息的時間成本,這對編輯工作是極為有利的。圖書編輯就是要從各類信息中捕捉有用的信息,發現新的作者、新的選題方向、新的商機。這便要求圖書編輯培養和提高自己對信息的敏感度,要善于過濾和處理雜亂信息,并在此過程中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編輯能力和編輯水平永不落伍。
創新能力是對圖書編輯最根本的要求。在出版單位,專門從事文字加工整理的伏案編輯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而出版單位急需的是極具智慧的、創新能力強的選題策劃者。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具有策劃能力的人才難得,也不可多得。因此,各出版單位很注重策劃人才的發現和培養。作為圖書編輯,就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本單位不可替代的策劃編輯。這也是出版由“經驗型出版”走向“智慧型出版”的必然,也是圖書出版轉型升級對圖書編輯提出的新要求,即圖書編輯要盡快擺脫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要跟上時代并與時代對接,不斷創新選題思路。否則,圖書編輯將無立足之地。
編輯要成為社會活動家,這一觀點早有人提出,但卻沒有引起業界的足夠重視。時至今日,當網絡和電商大舉入侵出版界后,出版人應該警醒了。現在有些科技公司和網絡運營商正在著力打通圖書出版的全產業鏈,如盛大文學網,他們將內容出版擴展到數字出版、影視、動漫、游戲等領域,一旦他們掌控了內容,便全方位買斷版權,分頭賣給各有關行業,而作為紙質圖書的出版社,只是其產業鏈上的一環而已。作為傳統的有相當影響力的國有出版單位,能否把這些科技網絡公司作為出版業的一環,讓他們變成出版單位的買方呢?要達到此目的,圖書編輯就要做有影響力的作者或作品的第一個發現者,策劃并拓展其作品,最終成為他們的簽約人,全面代理其相關作品。換句話說,出版社要做作者的經紀人,圖書編輯要成為出版社全面授權的經紀代理人。這是出版單位的轉型,也是圖書編輯工作的轉型。這種轉型是對圖書編輯社交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圖書編輯學識水平、鑒賞能力、經濟頭腦和市場意識的考驗。圖書編輯作為經紀代理人,對各類作品要有準確的判斷,并能確定購買或代理其作品。
鑒于當前圖書出版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出版單位要盡可能擁有一批高素質的編輯人才;為了迎接挑戰,圖書編輯更需要做好能力提升和全面轉型的準備,并積極運用到實際的編輯工作中去。
[1]閻曉宏.關于出版、數字出版的幾個問題[J].新華文摘,2013(15).
[2]楊牧之.創新是出版的靈魂[J].中國出版,2006(11).
[3]蘇雨恒.關于出版業轉型升級的認識與思考[J].新華文摘,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