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采
在互聯網盛行的時代,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新媒體正在以不可阻擋的速度迅速崛起。傳統媒體在巨大的沖擊力下不得不做出重大調整,從節目內容、制作方法、編排形式、播出時間等方面尋求新的改變以突破新媒體的強大沖擊。一檔節目能否吸引觀眾、有賣點是由很多綜合因素構成的,多家媒體通過引進外國優秀電視、廣播節目和開發新的“處女地”來不斷地競爭受眾。然而,一個節目要想長期、穩定地占據市場,就必須有自己的風格,打造出節目獨特的“品牌”。品牌節目的出現離不開優秀的節目記者和主持人,“具有鮮明個性化的記者主持人賦予節目獨特的魅力,關系到節目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記者主持人,即記者型節目主持人,就是高度融入節目報道意識,以采訪、主持見長,集采、編、播于一體的主持人,具有記者和主持人雙重的角色要求。他們憑著敏銳的洞察力及良好的新聞素質打造出好的節目以贏取廣大觀眾的好評。
美國的電視新聞雜志欄目《60分鐘》的主持人最大的特點是參與整個節目的創作,從選題、策劃、采訪到最終的錄制編輯,完全按照一脈相承的邏輯制作,記者即主持人。在這種情況下,主持人知道如何以最佳的方式述說、報道節目,能夠深刻地了解節目背后的制作過程和要表達的思想,使得節目思路統一又富有吸引力。《60分鐘》的制片人唐·休伊特曾說過:“《60分鐘》是以主持人為主人公的電視新聞節目。”
《60分鐘》聘用主持人的條件是記者經歷和新聞從業經驗,而不是容貌和聲音等外在條件。現任的這批主持人學識淵博、閱歷豐富,工作經驗極其豐富,比如麥克·華萊士。麥克·華萊士在50歲的時候出任采編記者,到2006年之前一直為其效力。正如唐·休伊特所言:“麥克·華萊士對《60分鐘》的貢獻簡直無法描述,因為麥克本人就是《60分鐘》。”像華萊士這樣個人與節目融為一體并且成為作為節目代言人的記者主持人,對記者本身和節目來講,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觀眾認可主持人的風格和言論,自然就記住了該節目。
在節目中,主持人要口播新聞,要現場采訪,進行電視訪問和電視辯論等,這些報道形式穿插運用,在短時間內給觀眾最豐富的信息量,并且主持人還要時刻留意編導和制作人員發出的各種信號以便隨時調整節目內容。中國的《東方時空》在播出時間內,也非常注重記者主持人的作用,并培養和造就了如敬一丹、白巖松、方宏進等一批優秀的記者主持人。就像《60分鐘》的主持人那樣,《東方時空》的這批主持人也是深入新聞采訪現場,追蹤和剖析新聞事實,深度挖掘節目,揭示事實的內涵,報道發展趨勢。只可惜,隨著新一輪的節目改版,《東方時空》開始從播音員中選拔主持人,過分注重主持人的容貌、聲音,忽視從業者的新聞素養和工作經驗,使得主持人向年輕化方向傾斜。這樣的主持人“不了解新聞事件的發展勢態,而對現場的記者或各方當事人的提問往往流于形式,缺乏追蹤性和調查性”。
當然,記者擔任主持人,主持人參與到節目制作的各個環節,并不是意味著主持人就是導演或者編輯。一個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需要有完整的一班人馬,記者主持人并不能包攬全部工作,重要的是主持人不能僅僅是一只“傳話筒”,而應該在節目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除此之外,記者主持人還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風格,形成辨識度高的個人特色。《60分鐘》的三位主持人和評論員各有其播報特點,“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溫文爾雅,有的尖刻激烈”,“甚至發出刺耳的尖叫”。風格迥異的播報形式讓《60分鐘》每一板塊都讓觀眾印象深刻。觀眾在記住主持人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對節目內容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晚上播出的節目是第二天早上人們的話題”的效果。
美國電視新聞節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其形式相當成熟。《60分鐘》記者主持人的素質代表了美國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最高水平。誠然,隨著時代的變遷,《60分鐘》的記者主持人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老齡化傾向嚴重等。然而其成功之道對中國現階段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仍有很深遠的影響。周恩來曾說過:“我們的記者能向西方記者學習些什么?資產階級新聞事業有著比無產階級長得多的歷史,他們積累了更多的實踐經驗,進行了較為充分的研究。”在這個全媒體時代,中國的電視新聞節目更應該不斷從歷史當中尋找靈感,借鑒其優秀的節目理念和運作方式,最終實現本土的創新。
[1]張檀.淺論廣播電視主持人的作用與責任[J].北方文學(下),2013(1).
[2]章瑩瑩.類型化電臺的特點及主持人的作用——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之聲”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4).
[3]馮穎.訪談節目中主持人的作用[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2(5).
[4]王俊杰,李瑞苓,史京雷.《60分鐘》和《東方時空》節目形態之比較.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