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嬌
(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 長春市 136000)
按照教育部出臺的文件《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高[2011]9號)的要求,對2000年以來參加過院校評估并且獲得通過的普通本科院校實行審核評估。對于高校來講,審核評估既是壓力,也是完善自身的契機。要進行審核評估,首先要明確審核評估的題中之義。
在我國現有的對高校的評估體系中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合格評估,它是將一定的標準作為最低標準,認定高校的辦學資格是否合格,這種評估是選擇“低者”,也就是說及格即可;第二種是水平評估,它是設定了一套系統的指標體系,設立了多個等級,目的是讓高校“爭優”,也就是說,它像一場比賽,有名次好壞的差異,水平評估的存在可以促進高校為了取得好的評定等級而努力但同時也暴漏出來很多弊端。為了彌補水平評估的種種缺陷,第三種評估方式應運而生,那就是審核評估,審核評估是“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頭”,一校一個標準,教育部不設統一的審核標準,評估專家要做的,不是評價不同學校之間的優劣,而是看審核學校的學校建設與自身設定的辦學目標是否吻合,讓學校以評助建,在審核評估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辦學定位、培養學生的目標以及不斷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然后完善。
審核評估分為兩種,一種是外部審核,即校外的專家進校,進行評估;另一種叫內部審核,即由學校自己組織的審核。
審核評估模式的出現,有如下優勢:
第一,有效地遏制了評估中弄虛作假現象的發生
第二,審核評估更適應我國現在評估高校的形勢
第三,審核評估能有效地凸顯人才培養質量在高校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審核評估對于高校來講,是一次重要的評估,但是該提前多長時間準備,并沒有現成的樣板可以借鑒,準備時間過短,易使準備過程倉促,準備時間過長,容易造成“再而衰,三而竭”的尷尬局面,在準備時間確定的問題上,應該足夠重視,并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學校的基本情況較好,可以適當縮短準備時間,反之,則應加長。
第一,制定標準從依賴外部向依據學校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轉移。在水平評估和合格評估的模式下,國家考核高校的標準是統一的,確定的,高校再根據國家設定的統一標準進行自己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設定,這樣的評估標準很可能脫離學校的實際情況,與學校自身實際的人才培養方式脫離,在統一標準下建立起來的高校質量保障體系很可能造成“千校一面”的局面,不利于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培養出符合自己特色的學生。
所以,在審核評估的背景下,國家不設立統一的標準,將設立標準的權利下放到了高校,高校應該依據自身的辦學定位和目標,重新量體裁衣地為本校設定新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第二,制定標準的中心從學校轉變為學生。水平評估和合格評估的核心是學校,注重對學校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和辦學聲譽進行考核,審核評估的核心是學生,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需求、注重教學系統的運行是否完善以及教學效果是否良好。
評定高校教學質量評估體系運行良好的標準主要體現在學校發展的目標定位符合國家、社會、學生需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對教學資源的利用的合理度、教學體系與培養目標的契合度、管理體制對人才培養方案落實的支持度。
從這些標準可以看出審核評估處處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以人才培養為落腳點,高校在審核評估的過程中,應牢記這一點,建立圍繞人才培養為核心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第三,評估的參與者應由領導參與向全校共同參與轉變。以往的評估多是考核學校的運轉,很少涉及老師和學生以及基層的管理人員、校友和用人單位反饋,不能充分地反應基層的心聲,這樣一來,大學的民主自治,學術自由的氛圍就無法真正實現,教師參與學校管理以及學生參與學校建設并決定自己如何學習的權力就無法實現,他們只是評估的被參與者,喪失了自己的主動性地位。
在當今的背景下,大學的體制觀念悄悄轉變,教育界更多的人開始認同大學應該是一個利益相關體,高校中的每一個個體都與學校的發展進步息息相關,尤其是老師學生這樣的非領導群體,應該轉變自己被動參與的狀態,應該明確自己學校利益相關體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對學校建設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建言建策,站在自己獨特的角度去審視學校的發展,從自己的獨有的視角為學校的發展提出建議,這樣的審核評估真正做到全體參與,這樣的評估結果更透明,更有代表性。
審核評估的號角已經吹響,這對高校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更快地把握審核評估的精神指向,更好地轉變迎接審核評估的思路,更主動的借此機會完善自我,這是當下每個迎評高校要做到的事,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運轉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這對一個學校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長遠來看,不為評估而評估,以評估為契機,加快自身的改革,是高校將來立于領先地位的關鍵。
[1]鐘秉林.本科教學評估若干熱點問題淺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6):40.
[2]李奇,鐘秉林等.實施質量審核加強內涵建設推動多元發展——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基本問題探析(五)[J].中國高等教育,2009(17):35.
[3]袁益民.教育評估理論與實踐:概念、構念和理念的中外比較(上、下)[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1(1、2):24.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高[2011]9號)[Z].2011.
[5]杜瑞軍,等.高等教育質量多元化與高教評估改革[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7(1):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