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晶
(北京師范大學新余附屬學校 新余市 338000)
為了更好地時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學美術教師應當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精神的教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握好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興趣培養方向,轉變自身教育理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課堂上感受人文教育的內涵,并逐步學會在美術作品中表達自身情感,從而加深其美術修養和人文素質水平。
由于美術科目并不是應試教育中的主要科目,考試范圍也具有固定性,導致大部分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側重于對考試內容進行講解,而忽略了課堂教學中的美術人文教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考核,教師通常都只針對美術考試中的側重點來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并沒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和興趣方向的培養,更缺乏對學生人文素質精神的培養。枯燥單一的教學內容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對美術的學習興趣,進而對課程教學產生抗拒和抵觸心理。盡管在近年來新課改深入各大校區,并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將人文教育引入課堂教學中,但仍然有部分地區的美術教學課堂上缺乏人文內容的滲透,需要引起相關的重視。尤其是在中學美術課堂上實行人文教育,不僅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在人文視域下進行中學美術教學,就是期望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得以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我們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在課程教育中突出人文精神,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整體人文素質,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美術課程教育的文化內涵。
《新美術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美術教師時刻關注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對美術教學的讓你問認識,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師應當緊跟素質教育改革的步伐,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由教師為主導為引導,將課堂主體還給學生,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從旁引導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全面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態,了解學生的興趣方向,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如在學生群體中展開調查,讓學生針對美術課程的上課過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課堂情緒變化,靈活調控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和鍛煉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從課堂抓起,運用美術教學來強化其創造意識,完善學生人格與文化素養。
對于美術這項藝術活動而言,任何藝術作品的誕生都需要依賴一定的文化環境,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首先自身就需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才能夠運用自身的人文知識去熏陶和教導學生認識美術,把握美術的內涵,從而感受到美術的獨特魅力。因此,教師一定要意識到人文精神對于教學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素質,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教學榜樣。如在日常教學外多參加教學研討,閱讀美術相關的藝術作品,豐富自身學識。同時還要具備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學會在課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生中來,配合教師完成教學工作。
一些美術教師受到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影響,認為課堂教學只是知識的傳授地,忽視了教書育人的真正內涵,在課堂上枯燥的講解,學生被動的接收課堂知識,導致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進而對美術課堂學習失去興趣。新課改下的人文理念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思想理念,既要做一個為學生答疑解惑的人,也要成為一名能夠啟迪學生思想,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指導者,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創新意識的激發,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角度的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重視學生的創造性,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從而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其人文藝術修養。
在美術教育中,教師除了要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之外,還要會組織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課堂學習氛圍能夠影響到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人文精神所要求的教師必須在課堂建立具有人文關懷性的環境,利用情景教學的模式來創設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中教師應當建立良好的雙向溝通平臺,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根據教材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豐富自身人文意識,從而更好地幫助教師向學生傳授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綜上所述,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既能夠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能力,還能夠提升其人文素養水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到美術的人文藝術魅力。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及時轉變自身教育理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倉干.優化美術課堂教學,展現人文教育魅力——淺析初中美術教學與人文教育[J].新課程導學(上),2012(18).
[2]趙冠群.人文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與實施[J].中學教學參考,2012(33):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