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麒宇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綿陽 621709)
流行音樂是指符合大眾的審美標準,簡短易懂,朗朗上口,抒發了大眾的真實的情感的音樂。通常這類音樂代表了一定時期的社會的大眾審美主流趨勢和社會風貌,并在一定時代廣為傳頌甚至成為永遠的經典[1]。目前,流行音樂教育在我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境地:面對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流行音樂的課程以及教學內容形式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且發展速度緩慢。因此,作為高職音樂教育人員,應該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如何推動流行音樂教育發展作為研究的重要方面。
教師與學生對流行音樂教育理解不統一導致流行音樂教育的目標不明確。首先,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由于生活中充滿了流行音樂,他們對于流行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度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高職聲樂教師大多是在傳統聲樂教育背景下培養出來的,受的教育大多以傳統聲樂形式為主,所以在教授學生流行音樂的時候對于所教授的內容并不能產生很強的共鳴,往往在與學生溝通的時候會出現代溝,從而導致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無法正確地理解學生學習流行音樂的目標,出現了流行音樂教學的目標不明確的問題。作為音樂教師,本身沒有對流行音樂教育有充分而且完全的理解,例如在現代高職聲樂教育中開設流行音樂課程對于培養學生有什么意義和對于整個社會有什么意義,以及在流行音樂教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哪些方面的培養等問題。這一些都是由于對于流行音樂教學目的不明確所導致的后果,所以要想為流行音樂教育找到合適的發展道路,首先要明確道路的目的地在哪里。
由于流行音樂源于人民大眾,所以其風格以及表達方式都與古典音樂完全不同。古典音樂的內容和表達形式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也是固定不變的,所以,當音樂確定了基本情感內容之后,其表達風格都必須是嚴格按照統一的標準來進行,不同的演唱者在詮釋同一首經典名曲的時候都必須是正確的按照歌曲的創作要求的,不可以隨意的更改作品的風格;但是流行音樂就完全不一樣了,一首流行音樂作品一旦創作出來,雖然其有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但是演唱者的詮釋方式和風格可以有充分的自我發揮的空間,一首經典的流行歌曲甚至可以擁有幾十種不同的版本,這也是流行音樂受到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原因之一,每個人都可以將其與自己的個性相結合,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音樂[2]。所以,學生在詮釋流行音樂時可能因個人風格不同之間會有不同的差異,或者因為演唱時間地點不同也會發生風格上的變化。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教授流行音樂的過程中會將其與古典音樂相混淆,從而照搬傳統聲樂的表演方式,使流行歌曲也被演繹得呆板統一。符合標準固然是需要反復不斷的練習,但是流行音樂更需要的是教師給予學生以自由發揮的空間,根據學生不同的演唱風格來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表演方式。
我國傳統的高職聲樂教育因為各個高職院校的聲樂專業以及其他單純的音樂學校都面臨著聲樂教師與學生比例不平衡的問題,所以每個課堂至少都有十幾個學生,甚至幾百個學生同時參與,雖然也有根據不同學生風格進行大概的班級分配,但是其分類仍然很受師資力量不足的影響。但是在流行音樂教育方面,這種方法不再適合堅持下去。因為流行音樂的靈魂就是每個演唱者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如果不能再課堂上將學生的個性培養出來,對于以后的事業也不會有良好的發展,教學的目的無法達到。
當前我國的高職聲樂教育中流行音樂教育的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傳統聲樂教育背景中出來的,之前接受的教育或是美聲,或是民族,其擁有的教學經驗固然會對流行音樂的教育有所幫助,有利于學生打牢聲樂基礎。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流行音樂是獨立于傳統音樂的具有獨特個性的音樂形式,對其音樂內涵的理解需要真正懂得流行音樂的人才能領悟到。而當前很多教師都仍然在用傳統音樂的眼光看待流行音樂,無法正確領會到其真諦,從而無法將流行音樂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另外,這也表現在對流行音樂教學的評價上,我國高職流行音樂教學缺乏專門針對流行音樂教學的評價方法,僅僅依靠其他音樂形式的教學評價方法不利于高職流行音樂的教學以及長遠的發展。
合理明確的目標是任何一件事情按照正確的方向發展的指明燈。在流行音樂聲樂教育方面,由于現階段仍然處于初期階段,制定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就更顯得重要了[3]。在目標制定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與傳統音樂教育相區分開來,然后根據目標再逐步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等。一般來說,流行音樂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擁有以下幾個能力:
第一,各種不同演唱風格的自由運用轉換能力。這是由流行音樂的多變風格的特點決定的,學生需要在堅實的演唱技巧基礎上,學會如何根據不同音樂的特點靈活的運用不同的歌曲表演形式。在幾個目標中,這個是最重要的之一。
第二,除了表演方面之外,流行音樂教育也需要擁有自己的理論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理論研究運用的能力,為以后其在音樂事業中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這是由于高職院校的具體特點不僅僅是表現音樂,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音樂的真諦傳授給更多的人。具體來說,學生需要掌握的包括正確的演唱技巧以及扎實的聲樂基礎。
第三,音樂也離不開硬件的支持,所以流行音樂專業的學生還需要掌握最基本的音樂硬件使用知識,如音頻剪輯制作,音響調試等。音響是關系到演唱水平的重要硬件條件,所以懂得如何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音頻的制作不僅僅是從事演唱事業的人需要的素質,對于從事學生教育方面也很有益處。
各大高職學校音樂課程設置參差不齊,音樂系列教材運用的差別很大,沒有形成一定的教學體系和統一的課程設計。這非常不利于流行音樂教學持久快速的發展。所以,流行音樂教育的教材編寫任務就顯得異常的重要和緊急。在聲樂教育中,歌曲就是教材的內容,因此在選擇歌曲時,教師一定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的特點來精心挑選,循序漸進的增強難度。例如,一二年級的時候,選擇的歌曲難度不能太大,音域始終,感情起伏不大,節奏變換簡單;到了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對于聲音的控制能力加強,音域也會變寬,同時能夠很好地把握住歌曲的情感變化,這個時候可以選擇難度加大的歌曲,如音域加寬,情緒起伏加大,節奏變換增強的不同風格的作品讓學生來練習。到了四年級的時候,學生對于舞臺表現力的各方面都能夠很熟練地掌握,演唱技巧扎實,臺風自然有張力,聲音的表現能力增強,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選擇一些難度較大,情感豐富,極具表現力的歌曲作品,如音樂劇等[4]。
結合目前高職音樂教育的實際資源和條件,筆者認為高職音樂教育中可采用小班制的方式開展流行音樂教學。小班制就是指一個課堂上不超過 5個學生的教學模式。在小班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加強,對于個人問題的反應也會變得迅速,最重要的是可以及時做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流行歌曲的演唱需要大量的聯系,而小班的方法,學生以個人或組合的形式可以擁有更多時間去練習演唱技巧,得到老師及時的指導和糾正,培養演唱中的合作技巧,和聲技巧以及舞蹈技巧等。同時,通過小班上課,學生可以更好的觀察他人的表現,從而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技巧,為流行音樂的教育打下理論基礎。
我國高職流行音樂教育的評價系統包括評價主體——評價方(人或組織),評價客體也稱評價對象——針對什么來進行評價,以及評價方法[5]。想要進行明確有效的評價,首先我們要設定一個評價目標,即我們為什么要進行這個評價,這有明確了目標之后,我們的評價才會找到合適的方向和途徑,然后才可以勾畫出評價思路和模型。作者認為高職音樂教育的評價模式應該主要包括評價框架、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評價數據等方面。其中評價框架的構造需要充分的將高職教育的每一方面考慮進去。評價模式的創建需要平衡幾個方面的關系:高職教育的短期與最終目標之間的關系,教學的激勵與評價的關系,教育者與學生之間或其群體內的關系,學習專業知識與知識的靈活運用表現的關系等。通過合理完整的評價模式,我國高職流行音樂的教育的效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更加有效的應對今后不斷變化的機遇與挑戰。
綜上所述,隨著高職音樂教育的發展,在高職音樂中非常有必要引入流行音樂的教學,本文通過對我國高職流行音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針對性和建議和解決方案,希望能夠為我國今后專業化的流行音樂教育貢獻出一份力量,也為我國高職流行音樂教育的后續發展提供一定理論參考,促進我國高職流行音樂教育事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
[1]任海蘭. 高校流行演唱教學現狀淺析與思考[J]. 大眾文藝,2010,(1).
[2]晁岱健. 流行音樂與市場[J]. 藝術百家,2007,(1).
[3]王新嬌,葛朝暉. 流行音樂是一個良好的教育平臺[J]. 科教文匯,2008,(11).
[4]蔡丹丹. 讓流行音樂走進課堂——流行音樂在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中的影響和作用[J]. 大舞臺,2009,(3).
[5]劉鵬. 流行音樂及其教育淺探[J]. 龍巖師專學報,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