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麗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5)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專學生雖然也和普通學生一樣有符合當代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但也有其特點。其一,文化基礎水平較差,綜合素質不是很高。近幾年,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明顯下降。大專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層次,其學生的素質特別是文化課的成績也是大專學校領導和老師最頭疼的問題。大專已是如此,何況中專。基本上只要不想出去工作的初中畢業生,不管成績為多少,都可以讀中專,所以其文化基礎可想而知。學生本身在課業上的自信心就不足,再加上其處在叛逆期,對于學校來說,對他們的管理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其二,對人生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及自覺性,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導致中專學生學習成績差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同學沒有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這使他們在知識的接受上比同年齡的學生要慢一些。而且課外他們并不會給自己施加壓力。人生的長遠目標極其模糊,或者說有些學生害怕考慮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他們一直在回避,或者說是在逃避這個問題。并且他們并沒有同年齡人對知識的渴求及廣泛涉獵,缺乏進取的精神。
教師在對中專學生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哪些注意點呢?
很多教師認為備課僅僅是備好教材,這種觀念是比較狹隘的。要真正備好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備方法。
教師由于備課不充分,會導致缺乏教學組織,對知識點表達不清晰,從而造成失誤,引起課堂問題。比如教學過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過渡環節的話,會使學生無法參與教學過程。又如果教師講課的時候顯得不靈活、遲緩、笨拙,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困死在某個問題上的話,那么學生就有可能在課堂上進行搗亂。
一本教材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需要面面具到,其中有些內容可能只要帶過,有些內容可能又需要反復練習。這樣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適當的調整。例如,學生在《標準日本語》的時候,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夠真正學有所用。那么,在教學的時候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對話部分,要盡可能多得讓學生開口練習,那么相對來說語方面的解說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教師的其中一項基本要求就是要富有教學機智。在學生的聽課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教師要能夠換一種教學方式,或者重新提一個新話題,讓學生產生興趣。
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設備越來越多,教學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比如在教授日語假名之后,學生記不住假名的讀法,則可以選擇適當的歌曲,通過音響設備播放,讓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掌握假名的讀法。
在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起,師生關系中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性。課堂教學往往是按照教師的想法進行的,這樣的理念首先應該打破。我們要通過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從而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以人為本的新的教學管理理念。
課堂紀律問題是師生雙方的共同問題。紀律的好壞不一定是學生單方面的原因。有時候還和教師的講課水平有關。曾經看過一個事例,有個老教授在講臺上講課,但是臺下的學生卻看書的看書,用手機的用手機。老教師看不下去,就要求其中的一個看書的女生把書收起來,要不就走出教室。女生頭也不回地走了,邊走還邊說:“走就走,盡讀書,我自己看書還不是一樣?”這個例子說明一個我們很多教師都不面對的問題,那就是紀律問題和教師的講課水平也存在很大的關系。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改進教學方法,而不是盲目的停課整頓學生紀律。雖然停課整頓開始可能很有成效,紀律暫時好了,但是繼續上課之后往往又亂了。
同時,有班級紀律問題的教師應該自己解決問題,而不要借助其他人的權力。實際上是有很多教師通過班主任或學校領導來管理學生,以期解決課堂紀律問題。但是這么做得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道理很簡單:一方面,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不能由其他任何人代為建立或改善的。另一方面,教師的這種做法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無能,從而更加輕視或不尊重他,有些叛逆的學生對教師通過領導或班主任來管理自己而感到不服,于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使教師和某些學生的關系更緊張。如果教師放下身段,態度誠懇地和學生共同研究如何才能上好課,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學生也就不會輕易和教師起沖突,相反,學生還會對教師產生好感,從而真誠的與教師合作。這樣,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課堂紀律的好壞和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否有威信有很大的關系。而威信的樹立又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
教師不但要用言語教育學生,更要是言行一致,為人師表。當教師的言語和行為相互一致的時候,在學生心中就產生了強化作用。而當言語和行為所表達的信息不一致、相互矛盾的時候,學生往往不能信服教師的言語,而往往參照教師的行為。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做的事自己也必須做出榜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才能相信教師,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
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而自己卻遲到,學生是不會遵守紀律的。學生對管理中的不合理的現象比教師想象中要敏感的多。言行不一的教師往往得不到學生的信任,甚至會產生鄙視、厭惡的情感。沒有威信的教師面前一定有不守紀律的學生,而且那些沒有表現紀律問題的學生也會支持這些搗亂分子,背后也會對教師有諸多的不滿。在師生的互動上,我們要深刻理解榜樣的巨大作用。
[1] 張楚廷. 學校管理學[M].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教育部人事司. 高等教與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