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瑩輝
(武漢東湖學院,湖北 武漢 430212)
實踐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認識社會、思考人生,成長成才。迄今為止許多高校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了一定探索,積累了相關經驗,但是總體上來看還不完善,現階段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大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意義和作用有了進一步認識,但從總體上來看認識還不到位,一些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從校領導到思政課教師以及學生,都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重視不夠。某些高校校領導認為學校辦得好不好,重要的是招生水平和畢業生就業率,思政課可以放在次要的地位,思政課實踐教學根本沒有必要搞;有的在壓力之下即使同意搞,也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評估,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并不給予有力支持。某些思政課教師認為只要把課堂理論學習搞好了,學生理論課考試及格了,就是完成教學計劃了,實踐活動可以放在他們以后的工作當中去開展;或者為了完成任務,將在課內進行的專題講授、演講、辯論等完全等同于實踐教學。還有部分學生對思政課興趣不大,在思政課上學習英語、專業課、看小說甚至睡覺,對思政課實踐教學更是不重視。
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的學校部門包括教務處、學工處、校團委、財務處、后勤處和思政課部等的分工負責、領導與管理。這其中任何一個部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
1.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組織協調。要搞好思政課實踐教學,需要各部門分工負責,如果缺乏協調、責任不明,人員及經費難以保障、工作量計算不清、成果難以評價,實踐教學也就難以有效展開,甚至會造成學校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
2.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系統完善的教學計劃。思政課實踐教學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要求、內容、方法和手段、模式,如果沒有充分準備,缺乏相應的教學大綱、教材和實踐教學指南,隨意安排組織會使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3.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豐富而有效的形式及內容。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還停留于專題講授、演講、辯論等課堂活動上。有部分高校搞校外實踐,但也主要是局限于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社區服務等少數幾項常規性的活動,這些活動還只能派出學生代表參加,多數同學根本沒有機會參與。
4.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激勵機制。教師安排一次校外實踐教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完成大量繁雜的工作。如果制度不全、工作量計算不合理、獎罰不明,將嚴重挫傷教師實施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1.經費不足。思政課實踐教學是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的系統而復雜的教學活動,與相關社會單位的接洽非常密切,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考察以及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費用。因此,各高校理應按照學生總數和生均思政課社會實踐經費的數額來安排思政課社會實踐專項經費,專款專用。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專項經費很少甚至沒有,缺乏良好的經費保障機制。
2.后勤保障不力。由于前文提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組織協調,學生所在院系和學校后勤部門難以及時有力的提供相關保障,使得實踐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后勤保障支持,比如帶領學生去校外實踐時所需的車輛、飲用水、食宿等。這也成為影響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開展的制約因素。
3.師資短缺。高校思政課教師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直接指導者與組織者。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思政課教師的數量、水平以及精力投入的多少有著直接的關系。要在高校學生中普遍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就需要大量經驗豐富、有責任感的思政課教師。與龐大的學生隊伍相比,思政課教師明顯不足。而且實踐教學組織工作既費時又費力,大部分思政課教師都承擔著繁重的授課和科研任務,對開展實踐教學缺少熱情,也不會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研究實踐教學。
4.基地缺乏。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需要政府、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積極配合、協同開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進行基地建設時都遇到了程度不同的各種困難,如:由于經費不足,教師在選擇實踐教學基地時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企業、單位怕實踐教學影響其正常工作而拒絕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場地;一些免費的社會單位如博物館、紀念館等地方又缺乏針對性和特色等等,高校很難與實踐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些問題都使得思政課實踐教學難以順利進行和取得滿意的成效。
前文提到的當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要構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長效機制,首先就要構建思想保障機制,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及高校學生都要改變過去那種認為實踐教學不重要或者認為課內演講、辯論等教學活動就是實踐教學的錯誤觀念,樹立起實踐教學是常態教學,是走出課堂,通過學生自身的參與、體驗活動而獲得對理論知識的真正理解的教育理念。
1.要將學生思政課社會實踐納入學校常規教學計劃。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納入學校常規教學計劃,規定相應學分和課時,是有效開展思政課社會實踐的重要舉措。比如武漢東湖學院就把思政課社會實踐作為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一門必修課程單列,納入學校教學總體規劃和課程管理系統,與其他實踐類課程一視同仁,將除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外的其他三門思政課都安排了相關的實踐教學學分和課時。從而保證了學生思政課社會實踐的順利進行。
2.要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學大綱。為了保證社會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按照必修課的要求制定具體的教學大綱、實施辦法等,明確規定思政課社會實踐的目標、步驟、要求、方式方法、考核指標等各項教學環節,并要求任課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組織實踐教學,進行成績考核,并對社會實踐的時間作出適當安排,做到有的放矢,確保每年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長效機制構建的核心是操作實行過程。在設計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方案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并根據思政課各門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興趣,選擇適當的實踐教學形式,豐富內容,增強實踐教學的感染力。
1.要堅持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創新實踐教學形式。這里所說的校內實踐教學并不是課堂實踐活動,而是指組織學生在校園內廣泛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勤工助學活動、“三愛”教育活動等。同時,也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社會,進行參觀調查、志愿服務、社區服務、公益勞動等活動,使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服務家鄉、社區、農村,回報社會。
2.要堅持社會調查與專題研究相結合,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如果幾門思政課全部單獨搞社會調查,會造成重復、浪費資源。因此,我們主張社會調查與專題研究相結合。社會調查可以是單獨的、廣泛的走出校園親身體驗、參觀訪問,但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更應該結合四門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結合對社會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和思想問題,參考經典著作和文獻資料的閱讀、研究、討論,進行實際調研,完成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的撰寫工作,使學生對實踐活動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高校思政課社會實踐具有普遍性、廣泛性的特點,要構建實踐教學的長效機制,還要關注多部門全方位的組織協調,為實踐教學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要成立學校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工作領導小組。為了保證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有一個領導小組,統一思想,有效分配資源。要成立以分管思政的校領導為組長的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黨委宣傳部、學工部、教務處、財務處、科研處、思政課部、校團委和后勤處等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由它具體負責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組織工作,具體工作由思政課部負責。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工作領導小組能使各部門、機構分工有序、責任明確,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合力育人的良性互動格局;解決在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并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提出指導性意見。
2.優化師資隊伍。思政課實踐教學需要一支數量充裕,素質較高,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調研寫作能力的指導教師隊伍。高校要從學校和學生發展大局出發,盡量按師生之比合理配備思政課教師。要加強對教師的崗位培訓,有計劃地選派骨干教師出外進修學習,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要組織教師開展社會調查,促使思政課教師開闊視野、更新知識、增加實踐經驗。在安排教學任務時,做到統籌安排,合理調配,優先保證安排好實踐環節的指導教師。
3.加強基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是進行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要長期有效地開展實踐教學,就要建立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要以學校名義出面組織協調,統籌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目標,建立起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教學基地。“比如,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城市及周邊區域中所擁有的具有典型性的革命歷史遺跡,以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社區和新農村建設示范點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公園等建立人文素質教育基地;與落后地區建立起“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基地;與高校附近的中小學建立校外輔導員實踐基地等。”在建立和管理實踐教學基地過程中,應當堅持合作共建、雙向受益的原則,從地方建設發展的實際需求和大學生鍛煉成長的需要出發,力爭每門思政課都建有幾個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
動員激勵機制的構建是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一套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既有利于實踐教學的組織領導和制度措施的落實,又為廣大師生以飽滿的熱情支持及參與實踐教學提供精神、物質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1.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思政課實踐教學考核應當對學生在品德修養、團隊精神、綜合能力、創新精神等方面作出綜合評價,應堅持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動態評價與靜態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的原則,對相當認真又做出一定成績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物質及精神獎勵,比如評獎評優學生干部選拔等方面都要參考思政課社會實踐活動表現,以提高其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2.對思政課教師的考核評價。思政課實踐教學對教師的考核評價主要看教師是否按照實踐教學大綱開展教學活動,是否有詳細的實踐教學計劃,教學活動的組織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明顯等。應堅持教師自我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和教師相互之間的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首先要承認思政課教師的實踐教學工作量,而且應當與理論課工作量等同。其次,對作出突出成績的教研室和教師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鼓勵,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對實踐教學敷衍了事、教學效果極差的教師給予一定的批評和懲戒。只有這樣才能激勵教師在實踐教學工作中的熱情,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質量。
[1]熊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和長效機制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2]郭純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3,(1).
[3]羅斌.試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長效機制的構建[J].法制與社會,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