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莉
(楚雄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2013年,教育部在《改變考試結構、優(yōu)化招生方式,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 》及《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外語科目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語不再在統(tǒng)一高考時舉行,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shù)。[1]北京市也正式頒布了《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該方案指出,從2016年起北京英語高考將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考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 3年內有效,滿分從原來的150分降至 100分,而語文則由原來的 150分增加至 180分。[2]此政策一經(jīng)公布,立即在全國教育專家、學者、教師、學生、家長甚至普通民眾中引起熱議。大家紛紛從不同的角度和出發(fā)點進行討論,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觀點。
持贊同態(tài)度的大多認為這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有助于提高國民的漢語水平。另外,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shù),客觀上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也有利于學生靈活安排時間,同時能促進外語逐步向社會化考試過渡,這“有利于英語教育回歸本質,有利于英語糾偏,恢復英語教學的溝通屬性”,[3]學生不再是“考試機器”。有人認為這是“對自有文化精髓的一種回歸”,是“擺正母語與外語關系的重要杠桿,有利于優(yōu)秀人才選拔的覆蓋面”。[4]“降低高考英語權重是一種文化自信”。[5]
持此態(tài)度的人中,有的人認為考試次數(shù)太多反而會影響學生正常生活,不從根本上改革高考制度,只改變考試次數(shù)是沒有意義的,反而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有些人則認為英語高考降分其實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不能有助于提高國民母語的水平,并以江蘇2008年高考改革為例來證明此看法。在江蘇,高考只將語文、數(shù)學、外語計入總分,其他科目計等級。其中對于文科生,語文200分,數(shù)學160分,外語120分;對于理科生,語文160分,數(shù)學200分,外語120分,但這“并沒有使語文數(shù)學的教學水平上一個臺階”[6]。針對支持高考英語降分所提出的“英語沒有用”的觀點,有人認為“英語降分是一種倒退,花了很多時間英語沒學好,不是英語沒有用,而是英語的教學方式有待改變”[7]。此外,一部分人借此反思過去幾年來“英語過熱”帶來的一些后果,提出高考調整分值不如革新內容與方法。主張在英語教學“內容的取舍上應體現(xiàn)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方向,要突破以教育為功利目的服務的狹隘、片面思想,凸顯其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服務之人本主義理念,強化教育對受教育者人格完善和公民素質養(yǎng)成的重要功能,往‘寬而實’、‘淺而雜’的方向發(fā)展。考的方法則改為將平時的傳統(tǒng)的統(tǒng)考和高考的成績相結合的方式”。[8]有的學者則反思當?shù)馗咧杏⒄Z教育,剖析高中英語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比如顧千羽提出當?shù)馗咧杏⒄Z教學的問題:忽略了高中英語教學同初中英語教學的銜接;高中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相對落后;“重傳教,輕培養(yǎng)”的模式比較突出。并提出“要樹立正確的英語教育理念,英語教學內容要進一步拓展,提高英語教學的趣味性,重視跨文化教育與交際能力的提升”等。[9]
持此態(tài)度的人認為之前英語教育之所以受到非議,并非英語不重要,而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英語被越拔越高,有些地方甚至從幼兒園起就開始教授英語。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龔亞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現(xiàn)在我們在說起英語教育的時候,對英語教育或學習的定位有些不恰當?shù)牡胤剑盎旧线€是從工具性的角度來看英語教育,往往忽略英語育人的作用和內涵”。[10]同時,對于學習英語會不會影響漢語的問題,他認為根據(jù)國外的研究結果,“學習外語對他的母語是有幫助的,能更好地理解母語。學習外語以后,人會變得比較開放,容忍性、包容性更強一些,跟人的交往更靈活一些等等。而且,英語學習可以提高用另外一種語言的思維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性、推理性、思維的縝密性等等,從英語教學來說,正好可以針對現(xiàn)在語文教育當中不注重邏輯性的弱點。”[10]從這些方面來看,英語教育不應該被淡化,英語的意義絕對不限于語言工具本身。拋開英語教育的育人功能,從工具性、實用性的角度來講,英語作為一種世界通用語言,它對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及國家的發(fā)展都是很重要的。
人們對北京高考英語降分的方案莫衷一是,主要是因為改革可能帶來一系列不可預料的影響和結果。一方面,英語高考降分勢必會使學校、教師及學生、家長對英語的重視程度降低,把英語社會化考試當作是“甩包袱”,同時使得多年以來因學英語熱而畢業(yè)的許多英語教師、催生的英語培訓機構等的生存面臨較大的沖擊。另一方面,“這種改革不一定能降低學生的負擔,或者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其實高考英語改革應該說是整個國家改變測試和評價整個體系的其中一步”。[10]
關于此次改革,北京市教委主任聯(lián)平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中、高考作為教育改革的切入點,就是想通過考試命題分值的變化、難度的降低以及招生方式的更加合理化,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轉變教與學方式,從而建立家長和孩子以及廣大教師的信心,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孩子減負松綁傳遞減負增效的正能量。[11]劉毳(2014)指出,高考社會化是對我國當前高考組織形式的根本性突破,是高考管理體制或一系列招考制度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這種改革和創(chuàng)新必將帶動諸如高考內容、錄取方式和高考政策等方面的系列突破。高考社會化不僅包括高考報名、高考組織方式和高考組織機構的社會化,它有利于體現(xiàn)高考招生的多樣性和靈活性。[12]他認為,“聽力、口試一年多考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充當了英語高考、甚至整個高考社會化改革的‘試驗田’”。[12]
有學者指出,“學生對語種的選擇和學習的程度,都會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和自由度。面對這種變,我們不能不對未來的英語教學方向和學習形式進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13]實際上,英語高考改革指向英語教育的社會意義,是英語教育回歸生活化、社會化的必然選擇。即“是英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巨大變革,這種變化會引導英語學習越來越回歸到語言學習本身上,充分發(fā)揮英語最近基本的功能—表達、交流。”[13]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了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培養(yǎng)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為了達成這一根本任務,人們總在實踐中不停地探索,尋找最好的教育方式。每一次英語改革也是基于這樣的出發(fā)點。當前這所以出現(xiàn)力度比較大的改革是人們在過去幾十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英語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并力圖解決問題所實施的對策。過去很多年出現(xiàn)了學英語熱的現(xiàn)象,大家不遺余力地學習英語,但學生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卻不高,同時國語的水平也令人堪憂。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反思并尋找解決的途徑。任何改革都勢必引發(fā)人們的爭論,我們需要認清形勢、轉變觀念,積極應對,推動改革正向發(fā)展。
改革就像雙刃劍,有利有害。在學英語熱了很多年的情況下突然降溫勢必會使很多方面受到打擊。如何處理好由于改革可能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才是目前至關重要的。無論是改革者還是改革的受影響者都應當積極思考良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的負面影響,應該以更大的智慧和責任,去破解英語社會化考試之后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弊端,而非將英語學習一棍子打死。比如,改革之后,大部分中小學出于功利的角度,可能不會再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學習英語。這樣一來,對于那些上不起輔導班的貧困家庭學生來說,又造成了新的不公平,他們有可能在將來求職、深造時因為英語上的弱勢而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還有,要適當限制同一考生參加考試的次數(shù),避免學生為了單純追求高分多次考試,結果反而增加了負擔。
在此次高考英語降分熱議的大潮中,很多專家學者更多的是從另一個角度理性地審視中國之英語教育,積極反思英語教學。思考如何改革英語教學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比如北京教育科學研究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的學者們提出“要在進一步推進高中英語教學課程改革中做出更多思考”,提出“高中英語教育要進一步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共同基礎;開設豐富多彩,滿足學生需求的選修課;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積極開發(fā)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拓寬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等建議。”[11]通過改革英語教學讓英語教育占有應該占的地位,使英語教育良性發(fā)展,這是值得推崇的。
“英語教育的目標有三個:一個是社會文化目標,一個是思維認知目標,一個是語言運用目標,這三個目標應該相輔相成,相互融合。”[10]因此,我們如果緊緊圍繞著三個目標來搞好英語教育,就能夠逐步走出之前長期存在的學英語主要是為了應試的功利性的目標,讓學生改變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避免學習“啞巴英語”。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無疑將能夠側重實際應用能力的,淡化選拔功能,這是英語教學未來的走向。
考試次數(shù)只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考什么內容。我們不能單純從表面降低英語的比重,還應該加強對考試內容及形式的研究,比如在考題中增加有關中國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同樣加強中國文化的學習等。同時,加強小學、中學與高校教學內容、目標、教學模式的溝通銜接。此外還可以將等級制與分數(shù)制相結合,使得英語作為資格考試的作用與英語教育本身的價值區(qū)分開。
北京英語高考改革就是全國英語未來改革的風向標,我們要理性地對待改革,積極面對改革可能帶來一系列不可預料的影響,同時更多地反思英語教育,努力使我國的英語教育回歸本質,良性發(fā)展。
[1]教育部.改變考試結構、優(yōu)化招生方式,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EB/OL].教育部門戶網(wǎng)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310/158642.html.2013-10-22.
[2]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EB/OL].http://www.bjedu.gov.cn/publish/portal0/tab67/info28951.htm.2013-10-21.
[3]毛建國.怎么看英語退出高考[EB/OL].新華網(wǎng),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4-02/14/c_119330796.htm.2014-02-14.
[4]梁好.高考科目分值調整走出改革的第一步[J].教書育人,2014,(1).
[5]盛祥.降低高考英語權重是一種文化自信[J].教書育人,2014,(1).
[6]熊炳奇.換湯不換藥——高考改革不能換湯不換藥的折騰[J].高考金刊,2013,(12).
[7]孫曙巒.高考英語降分是一種倒退[J].教育與職業(yè),2014,(4).
[8]董奇.高考改革調整分值不如革新內容與方法[J].教育與職業(yè),2013,(34).
[9]顧千羽.北京英語高考改革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影響討論[J].都市家教,2013,(10).
[10]龔亞夫.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英語[EB/OL].中國教育在線.http://www.eol.cn/html/lx/english/index.shtml.2014-02-10.
[11]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震驚.思考.展望[J].北京教育[J],2013,(12).
[12]劉毳.高考英語科目的地位演變與政策導向[J].考試研究,2014,(1).
[13]張云英.英語高考分值變化引發(fā)的英語教學思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