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王 瑛,盧國華
研究生教育是一個國家教育和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砝碼。護理研究生教育是高等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護理管理、教學、科研及臨床高級護理人才的主要渠道。2010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置護理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職業嵌入作為一個源于工作嵌入的新概念,為員工職業穩定性提供了更廣闊的解釋空間,并為預測員工離職提供了一個新視角。目前,國內針對職業嵌入的研究及相關成果介紹還不多見,本研究旨在職業嵌入視域下對當前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我國護理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思路。
嵌入概念的產生源于美國新經濟社會學關于經濟與社會關系的認識,原指緊緊埋入、鑲入之意。2001年美國心理學家Mitchell等[1]首次提出“工作嵌入”的概念,并將其描述為:個體與工作內、外環境存在多種多樣的關系,這些關系就像一張網絡,使個體深陷其中,成為其中的一個結點,個體的行為會受到網絡中各種關系不同程度的影響,網絡關系越密集,嵌入越深。主要用于員工離職情況的研究,工作嵌入越深,離職行為發生率越低。正如員工可能會“陷入”工作中一樣,也會長期“陷入”特定的職業。因此,2007年Feldman等從理論上對工作嵌入做了進一步的拓展,提出了職業嵌入的概念,并將其界定為促使員工留在當前職業的各種力量的集合[2]。主要包含聯結、匹配和犧牲3個維度,聯結是指員工在職業中與他人、職業活動或機構聯系的緊密程度,即同行聯系(協會等);匹配是指員工同職業要求、職業價值相匹配的程度,即職業認同感;犧牲是指員工轉換職業所造成的所有物質財富和人力資本投資的損失,即職業技能、職業聯系、職業價值[3]。研究人員分別從“職業內”與“職業外”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4]。Professional degree直譯應為“職業學位”,是相對于科學學位而言的一種學位類型,1990年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綜合考慮我國國情等因素后決定采用“專業學位”這一翻譯,但其本質依然是有明確職業背景的學位。
2.1 培養目標 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ACN)制定的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各臨床專科護理特長的高級實踐護士(APN)及護理指導者,以提高護理質量、促進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更好地服務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人群。我國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提出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專門人才。這與科研型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有明顯區別,更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護理實用型人才的要求。各招生院校也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自己的培養目標[5],但是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總的培養目標雖然明確,各專科方向的培養目標卻沒有界定[6],這就使培養目標失去了實踐性、可操作性,不利于護理碩士研究生的具體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實施。
2.2 培養方向 我國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一直采用通才教育,培養方向不明確。收集我國2014年招收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30所院校的護理碩士專業招生專業目錄和招生簡章。發現部分院校培養方向定為內外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公共衛生護理、兒童保健等[7],另有部分院校定為“臨床護理技能訓練與研究”[8],還有一些院校不區分研究方向[9]。
2.3 臨床能力 當前,人們對臨床能力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界定。Smith[10]認為:臨床能力是通過知識、臨床經驗、臨床成績獲得的一種技能,并且是一個發展過程,需要認知、精神運動和情感能力。楊雍[11]認為臨床能力應包括臨床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臨床交流與溝通能力幾個方面。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重點是實踐能力的培養[12-14]。這與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ACN)[15]1999年提出的APN須具備的6種核心能力以及2005年美國護理學者 Hamric等[16]提出的 APN必需具備的7種核心能力中,排在首位的為“臨床實踐能力”一致。但由于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尤其是在臨床實踐環節,還缺乏足夠的經驗。傳統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下,由于不少師生不能很好地處理臨床能力培養和撰寫科研論文之間的矛盾,甚至存在“輕臨床重科研”的傾向,不能保證用于臨床實踐的時間和精力,導致臨床培養質量不高,培養目標難以達到。
2.4 職業嵌入 有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后想脫離臨床護理工作,造成臨床護理人才的流失及教育資源的浪費[17]。侯睿等[18,19]對部分護理專業碩士畢業生的就業意向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目前護理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以從事護理教育為主,而選擇臨床和社區護理工作的只占極少部分。他們進而認為影響護理碩士生就業意向前5位的因素依次是:是否有提升和發展的空間、工作性質、是否為正式編制、工資水平、能否解決戶口。劉濤等[20]建議將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引入護理教育,幫助學生通過自我分析、評估護理專業、個人能力測評、確定專業發展途徑、制定行動策略5步驟正確定位。另有研究者調查發現,醫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中存在明顯的職業緊張,個體應對資源相對不足,也是導致臨床護理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21]。適度職業緊張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積極性。相反,過度職業緊張會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導致免疫功能受損、情感障礙和自殺等身心疾病。彭易等[22]對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就讀體驗的質性研究指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心理體驗包括理想與期望不符、心理負荷過重等,這樣的心理狀態勢必會影響培養質量,甚至導致其畢業后脫離臨床護理工作。Stacey等[23]的調查研究也顯示,護理研究生在工作環境中遇到的問題包括同事的妒忌、團隊不配合、領導不重用等。以上結果表明,我國護理職業嵌入情況不良,導致臨床護理人才的大量流失。目前,國內對護理碩士生就業去向研究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如何通過教育改革,促進護理研究生臨床就業穩定發展,提高護理職業認同感,加強護理職業嵌入,關系到今后護理學科臨床支撐體系的完善,也是目前護理教育者、管理者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專業學位是有明確職業背景的學位,而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職業方面的學習和培訓異常的缺失。而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護理的職業化只會向前推進,因此,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護理人才的職業化教育應該是重點發展方向。
3.1 確定具體培養目標,加強其指導性與可操作性 每個專科方向都應該以總體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根據各自特點制定具有專科特色的培養目標[24],可以嘗試針對研究生專業學習精而深的特點進一步具體,而具體培養目標則有賴于培養方向的確定。李煥等[25]研究指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應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性。各高校應該結合本校具體情況,以職業嵌入理論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抽象、宏觀的培養目標分解細化,使其成為具體、微觀的指標,構建包括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定性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的培養目標體系。
3.2 細化培養方向,早期確定專科方向,早期介入臨床實踐2011年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修訂學科目錄,新增護理學為一級學科,自此二級學科(專業方向)的設置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強調護理教育應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大力培養臨床實用型人才,注重護理實踐能力的提高。張艷等[26]在對中美護理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方向設置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建議借鑒美國經驗,突出職業特征,以職業勝任力作為研究生培養指導框架,設置符合我國國情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向。各高校應以職業嵌入理論為基礎,以提高學生職業勝任力為目標,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加強學校與社會及行業的溝通,早期確定專科方向,早期介入臨床實踐,保證學校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無縫銜接”。引導學生加入護理學術組織,成為護理家族的一員,緊密學生與職業的聯結。
3.3 優化課程體系,突出臨床能力培養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要求培養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突出特定職業領域實踐能力的要求。王淑粉等[27]指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學習以臨床實踐內容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在培養過程中,根據職業嵌入的3個維度對課程體系進行完善,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或講座,提高職業認同感;專業課程在職業發展的基礎上,采用模塊化課程設置,如職業基礎模塊、職業發展模塊、職業前沿模塊等,積極推進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突出臨床實踐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臨床分析能力的培養。同時,將職業素養的培養貫穿始終,進一步加強其職業認同感。
3.4 構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職業嵌入模式,推進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保證護理職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在一些領域出現了從事高級實踐活動的護士,但在國家層面并未對其進行相關職業資格認證,這就阻礙了護理職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應盡快確立具有高級實踐水平的護士角色,這是解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的根本保證,也是促進我國護理職業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步。呼吁政府建立高級實踐護士的管理體系和注冊制度,并以此指導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制訂,實現高級實踐護士的培養和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雙軌合一”[28],保證我國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發展和高級實踐護士的培養,積極推進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針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自感優勢不足,心理負荷過重等問題,專家建議護理教育管理者,要在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心理疏導的同時滿足其強烈的需求,以此形成良性循環,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興趣[22]。
總之,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還處于起始階段,教育過程中尚存在諸多不足。護理教育者應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的辦學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以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護理碩士教育水平之間的差距。
[1] Mitchell TR,Holtom BC,Lee TW,etal.Why people stay:Using job embeddedness to predict voluntary turnover[J].AMJ,2001,44(6):1102-1121.
[2] 張明.工作嵌入的理論進展及在離職管理中的應對策略[J].生產力研究,2012(2):155-158.
[3] 張再生,張廷君.中國MPA教育與公務員職業嵌入機制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9):30-34.
[4] 施丹,段笑晗,陳典.職業嵌入研究述評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35(8):54-62.
[5] 李煥,張小曼,邢鳳梅.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3,28(5):61-63.
[6] 胡翠環,袁瑜,顏巧元,等.我國護理科學學位和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現狀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1,26(16):25-27.
[7] 北京協和醫學院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及招生專業目錄[EB/OL].[2013-12-19].http://info.pumc.edu.cn/eapdomain/static/component/cms/cmp_cms_pim_show/showInfoDetail.jsp?infoId=14630&config_id=5641.
[8] 北京大學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內地)[EB/OL].[2013-12-19].http://w3.pku.edu.cn/cgi-bin/websql/zhcx/graduate/yjs/zs_ss_dw.hts
[9] 山東大學--068護理學院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EB/OL].[2013-12-19].http://www.yzms.sdu.edu.cn/nrecruit/recruit_show-RecruitMajorCatalogInfo.do?collegeNum = 068&ssbs =1&recruitYear=2014.
[10] Smith Q.Needed by new baccalaureate graduates[J].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04,25(4):166-170.
[11] 楊雍.關于加強醫學生臨床能力培養的思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10):796-798.
[12] 張慧,牟紹玉.我國專業型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探討[J].激光雜志,2011,32(5):94-95.
[13] 劉東玲,楊培常.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現象學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4):2245-2247.
[14] 譚靜.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與課程設置的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11:62.
[15]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EB/OL].[2013-12-19].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resources/MasEssentials96.pdf.
[16] Hamric AB,Spross JA.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An Integrative Approach[M].St.Louis:Elsevier Saunders,2008:123-158;315-345.
[17] 曾兢,朱京慈.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對專業學位及臨床實踐培養認知調查[J].護理研究,2013,27(1A):24-26.
[18] 侯睿,朱秀,陳華.護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09,9(9):38-39.
[19] 黎貴,李崢.我國2008屆護理專業碩士畢業生擇業意向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9,9(1):2-4.
[20] 劉濤,鐘玉杰,周艷.職業成熟度及其在護理教育中的重要性[J].護理學雜志,2009,24(13):92-94.
[21] 趙小磊,牟紹玉,朱文芬,等.醫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期間職業緊張狀況調查分析[J].激光雜志,2012,33(6):89-90.
[22] 彭易,程云,鐘亞萍.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就讀體驗與應對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1,8(8):339-342.
[23] Stacey G,Felton A,Joynson K.Masters at work:A narrative inquiry into the experiences of mental health nurses qualifying with an undergraduate master degree[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0,30(4):333-337.
[24] 徐澤俊,許翠萍,張潔,等.我國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設置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7C):2293-2295.
[25] 李煥,張小曼,邢鳳梅.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3,28(5):61-63.
[26] 張艷,姜安麗.中美護理學碩士專業研究方向設置比較及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85-187.
[27] 王淑粉,張振香,楊培常,等.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臨床特色課程進展[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6):45-47.
[28] 侯秀云,張會敏,李榮.臨床護理專家培養模式探索[J].護理研究,2013,27(1A):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