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香,郝玉芳,王 琦,楊曉瑋,李艷琳
《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1]從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全局出發,明確了“繼承、創新、現代化、國際化”4個方面的基本任務,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醫護理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推動中醫護理的國際化是中醫護理學者關注的問題。我院一直致力于推動中醫護理的國際化交流,探索中醫護理國際化交流模式。自2010年起我院與日本福岡縣立大學建立了互派教師講學的合作關系,每年8月份派教師前往日本福岡縣立大學護理學院開展為期3周的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本研究對日本福岡縣立大學護理學院師生進行問卷調查,旨在了解他們對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培訓需求及對培訓的滿意度,為改進和完善中醫護理知識的對外培訓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參加2012年暑期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的日本福岡縣立大學護理學院師生進行問卷調查。培訓分3期,第1期的17名學員作為預調查對象,第2期和第3期的30名學員作為本研究的調查對象。
1.2 調查工具 在查閱文獻和咨詢專家的基礎上,自設調查問卷,內容包括4部分:①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專業等;②對培訓的滿意度,包括對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師資的滿意度;③對培訓內容的需求,包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需求;④對培訓的期望與建議,為1個開放式問題。問卷經專家審閱后進行修訂,并由1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翻譯為日文,1名曾在中國留學的日本學生進行校譯,2人均為本次培訓班的翻譯。正式調查前,先對第1期的17名學員進行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結果再次修訂問卷,并形成最終問卷。開放式問題的答案由培訓班的翻譯譯成中文。
1.3 調查方法 在每期培訓結束時研究者現場發放問卷,由調查對象自行填寫,當場回收,并由研究者當場檢查問卷是否填寫完整。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有效回收率100%。此外,在培訓結束后召開座談會,收集學員的意見。
1.4 培訓內容 培訓分3期,每期培訓時間為1周,共30學時。培訓內容為中醫護理相關知識,包括陰陽學說(2學時)、五行學說(2學時)、藏象學說(4學時)、經絡學說(8學時)、產前產后護理(2學時);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包括拔罐法(2學時)、灸法(2學時)、刮痧法(2學時);實踐操作(6學時)。理論知識以課堂講授為主,技術操作為理論講授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前對每份問卷進行審核,用Excel電子表格建立數據庫并進行數據雙錄入,數據經邏輯檢查后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1 一般資料 30名培訓學員中21人(70%)為學生,9人(30%)為教師;男1人(3%),女29人(97%);年齡以30歲以下居多,占總人數的80%。
2.2 學員對培訓的滿意度 經過1周的集中培訓,83.4%的學員認為培訓重要;96.7%的學員感覺培訓收獲很大;對于培訓時間,76.6%的學員希望為1周,20.1%的學員希望為2周,3.3%學員則希望培訓時間可以超過2年。對于培訓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的安排,83.3%的學員認為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且學員一致認為教師授課通俗易懂,培訓采用的教學方法合適。本次培訓中,學員滿意度最高的3個培訓項目依次為刮痧法、拔罐法、灸法,認為最需要加強的3個培訓項目依次為臟象學說、五行學說、陰陽學說。
2.3 學員對培訓內容的需求 學員認為對自我保健或護理他人最有幫助的中醫護理相關知識依次為臟象學說(83.3%)、經絡學說(63.3%)、五行學說(56.7%)、陰陽學說(56.7%);認為對自我保健或護理他人最有幫助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依次為刮痧法(86.7%)、灸法(66.7%)、拔罐法(20.0%)。學員最希望得到的中醫護理相關知識的培訓依次為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象學說和經絡學說;最希望得到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培訓依次為刮痧法、拔罐法、灸法。除本次培訓內容,學員還希望得到的培訓項目依次為足底按摩、耳穴埋豆法、太極拳、針刺法、食療、常見疾病的辨證施護、八段錦和五禽戲。
2.4 學員座談會意見反饋 每期培訓結束后召開的座談會與問卷開放式問題反饋的意見與期望基本一致,學員認為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非常有必要,教師授課非常好,收獲很大。學員對培訓意見主要集中在以下3點:①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非常實用,希望有更多練習的機會;②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僅安排了3項,希望能增加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培訓項目;③希望增加中醫傳統養生術的培訓。
3.1 學員對培訓的滿意度 學員滿意度是衡量培訓質量的重要指標[2]。調查結果表明,學員對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項目的總體滿意度較高,提示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安排合理,基本滿足了日本護理學院師生對于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需求,而且教師授課方法及授課水平也受到學員的認可,培訓質量較高。一方面源于我院與日本福岡縣立大學護理學院暑期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項目已連續開展3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確保培訓的有效開展,每年培訓開展前我院都會與日方就培訓時間、內容等進行多次協商,且每年培訓項目結束后中日雙方也會就培訓的實施情況及效果進行反饋和總結,以不斷修改和完善培訓項目。另一方面也與我院每年都選派治學嚴謹認真、專業知識扎實、授課經驗豐富的教師前往日本開展培訓有關。師資是培訓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感染力、責任心和專業水平等直接影響學員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2]。因此,在今后的培訓項目設計與實施中,應繼續加大培訓師資的選拔和建設,確保培訓效果和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學員最滿意的3個培訓項目均為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而認為最需要加強的培訓項目均為中醫護理知識。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與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以實踐為主,學員可以在實踐過程中體驗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作用,更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中醫護理知識以理論講授為主,學員缺乏中醫基礎知識,理論授課學時又相對較短,增加了學員的學習難度。因此,今后在培訓內容設置上可適當增加實用性更強的技術操作,增加學員的學習興趣。
3.2 學員對培訓內容的需求 調查顯示,學員對培訓內容需求廣泛,包括中醫理論知識、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中醫傳統健身術、食療、常見疾病的辨證施護。中醫理論知識方面,學員最希望得到的培訓項目為五行學說、臟象學說、經絡學說、陰陽學說。這些內容是學習中醫護理和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基礎,也是學員認識中醫的基礎,因此應作為中醫護理知識培訓項目的必要內容之一。但由于學員對該部分知識的學習難度較大,因此在授課知識點的選擇上要重點突出,授課方式要多樣化,講授語言要淺顯易懂。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方面,學員希望得到的培訓項目除本次培訓涉及的刮痧、拔罐、灸法外,還涉及足底按摩、耳穴埋豆、針刺法。分析原因,可能與這些護理技能操作簡單方便、適應范圍廣泛、療效可靠有關[3-6]。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作為中國傳統養生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動靜結合、運動量適中,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防病治病,不僅深受國人喜愛,也因其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癥病人平衡功能[7,8]、改善大腦皮層厚度[9]、有效緩解疼痛[10,11]、提高睡眠質量[12]等作用而受到世界人民的關注。因此,建議在今后的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對外培訓項目中增加操作技能的比重,并將中國傳統養生術作為培訓內容之一,增加學員學習興趣,同時推動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和中國傳統養生術在國際上的傳播。食療、常見疾病的辨證施護也是中醫護理的特色內容,學員對于膳食養生、常見疾病的辨證施護興趣濃厚。座談會上有學員提到“對于不同人群、不同季節的適宜食物知之甚少,但飲食養生非常有意思,希望有機會學習”“希望了解常見疾病如感冒、胃痛等的中醫護理方法”。鑒于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醫療體制存在差異,某些食物和藥物在不同國家的適用性不同。因此,在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對外培訓項目內容設置時,應根據培訓對象的特點,選擇適宜的食物作為食療講授內容,常見疾病的辨證施護講解時應側重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運用,可減少中藥服藥方法的講授。
研究結果顯示,日本福岡縣立大學護理學院師生對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的滿意度較高,對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中醫傳統健身術、食療、常見疾病的辨證施護的培訓需求強烈。建議結合培訓對象的需求,完善培訓項目,更好地推動中醫護理的國際化交流。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等.關于印發《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通知[S].國科發社字[2007]77 號.http://www.most.gov.cn/tztg/200703/t20070320_42240.htm(2013-09-15).
[2] 孫建中,胡浙芳,顧華,等.學員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培訓的滿意度評價[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12):88-89.
[3] Cao Huijuan,Han Mei,Li Xun,etal.Clinical research evidence of cupping therapy in China: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0,16(10):70.
[4] Cao Huijuan,Li Xun,Liu Jianping.An updated review of the efficacy of cupping therapy[J].Plos One,2012,7(2):e31793.
[5] Liu B,Xu H,Guo S,et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discomfort and acceptability of acupuncture among outpatients in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partments:A across-sectional study[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715480.
[6] He Xinan,Wang Quan,Li Pingping.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3,14(5):3067-3074.
[7] Li F,Harmer P,Fitzgerald K,etal.Tai Chi 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N Engl J Med,2012,366(6):511-519.
[8] Tsang WW.Tai Chi training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balance impairments and fall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J Physiother,2013,59(1):55.
[9] Wei GX,Xu T,Fan FM,etal.Can Tai Chi reshape the brain?A brain morphometry study[J].Plos One,2013,8(4):e61038.
[10] Wang C,Schmid CH,Rones R,etal.A randomized trial of Tai Chi for fibromyalgia[J].N Engl J Med,2010,363(8):743-754.
[11] An BC,Wang Y,Jiang X,etal.Effects of Baduanjin exercise on knee osteoarthritis:A one-year study[J].Chin J Integr Med,2013,19(2):143-148.
[12] Chen MC,Liu HE,Huang HY,etal.The effect of a simple traditional exercise programme(Baduanjin exercise)on sleep quality of older adul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t J Nurs Stud,2012,49(3):26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