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信超
(貴州省交通建設工程檢測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為了確保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符合規定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建筑材料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檢測手段,經過鑒定選擇材料質量合格的建筑材料,使用于工程中。
(1)書面檢驗,是監理工程師對施工單位提供的材料質量保證資料、試驗報告進行審核,看其有無質量問題。
(2)外觀檢驗,是針對材料的外觀(規格、標志、外形尺寸)對材料進行的檢查,看其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外觀檢查主要通過目測和量測進行檢測。目測即憑借感官進行檢查,主要是根據質量要求,采用看、摸、敲、照等方法進行材料檢查。看,就是根據材料的規格標準進行外觀檢查,例如看水泥是否有大的硬塊、混凝土是否過稀等。摸,就是通過觸摸手感進行檢查,例如磚面是否平整,地板塊是否光滑等。敲,就是對材料輕輕敲打聽其聲音。照。就是用燈光對材料進行檢測。
(3)理化檢驗,又稱“器具檢驗”,就是借助物理、化學的方法,使用某種測量工具或儀器設備進行科學的檢驗鑒定。
理化檢驗一般通過試驗的方式進行,工程中常用的理化試驗包括各種物理力學性能方面的檢驗和化學成份及含量的測定等兩個方面。材料物理狀態特征的性質一般有體積密度、密度、堆積密度、表觀密度、孔隙率、開口孔隙率、閉口孔隙率、孔隙率;材料的力學性質一般分為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變形性質和強度,變形性質又分為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力學性能的檢驗指標的測定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抗折強度、沖擊韌性、硬度、承載力等。各種化學方面的試驗如化學成份及含量的測定,(例如鋼筋中的碳、硫含量,混凝土粗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成份測定等),以及耐酸、耐堿、抗腐蝕等。此外,必要時還可在現場通過諸如對樁或地基的現場靜載試驗或打試樁,確定其承載力。對混凝土現場取樣,通過實驗室的抗壓強度試驗,確定混凝土達到的標號。以及通過管道壓水試驗判斷其耐壓及滲漏情況等。
(4)無損檢驗,一般分為超聲檢測、射線檢測和其他無損檢測方法。它們一般可以在不損傷被探測物的情況下,通過利用超聲波、x 射線、表面探傷儀等了解被探測物的質量。
材料檢測是對原材料的成分分析、測量、無損傷檢測和環境模擬測試等,有些檢測還涉及分析機體的體液、組織和排泄物等材料中的環境污染及代謝產物的含量,以確定機體受環境污染的程度和受害的危險性。對于材料檢測標準方式各不相同。例如:混凝土強度應分批進行檢驗評定,一個驗收批的混凝土應由強度等級相同、齡期相同以及生產工藝條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組成。對施工現場的現澆混凝土,應按單位工程的驗收項目劃分驗收批,每個驗收項目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確定;木材構造、性質和利用研究及木材鑒定的研究,可以從木材的物理性質、木材的力學性質、木制品及木材鑒定、室內木材裝修材料物理性能及有害物質限量等進行檢測分析。材料檢測標準是用以衡量材料質量的尺度,掌握材料的檢測標準,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材料和工程的質量。
水泥檢驗項目有標準稠度、凝結時間、抗壓和抗折強度、細度、體積安定性。
鋼材檢驗項目有拉力、拉伸強度、硬度、焊接件和機械連接。
木材的檢驗項目有含水率、順紋抗壓、抗拉、抗彎、抗剪強度等。
磚的檢驗項目有抗壓、抗折、抗凍。
天然石材檢驗項目有表觀密度、孔隙率、抗壓強度等。
砂、石檢驗項目有顆粒級配、實際密度、堆積密度空隙率、含水率、含泥量等。
混凝土的檢驗項目有坍落度、表觀密度、抗壓強度等。
砌筑砂漿的檢驗項目有流動度、抗壓強度。
保溫材料的檢驗項目有表觀密度、含水率、導熱系數、抗壓強度等。
(1)水泥;同品種、同標號的水泥每400 t 為一批,從一批水泥中選取平均試樣20 kg。取樣時從不同部位的至少15 袋或15 處水泥中抽取。(2)砂、石;以200 m3做為一批,做混凝土配合比時,砂子取樣數量為100 kg,石子取樣數量為200 kg。取樣時,分別在砂、石堆的上、中、下三個部位抽取若干數量,拌和均勻。
(3)磚;每20 萬塊為一批,標號測定12 塊,材性測定20 塊。取樣時應從該批磚不同的垛面各抽一塊。
(4)石灰;每60 t 做為一批,取樣數量不少于10 kg。取樣時從石灰堆面的20 cm 處去除表層,抽取約25 kg,混合均勻,用四分法提取。
(5)鋼材;以20 t 為一批,取樣數量3 根。取樣時分別在每根截取拉伸、冷彎化學分析試件各一根,每組拉伸、冷彎、化學分析試件送兩根,截取時先將每根端頭棄去10 cm。
(6)混凝土;取樣時在澆灌地點從同一罐或同一車中均勻采取,其數量不少于試塊所需量的1.5 倍。
(7)砌筑砂漿;按每一樓層或250 m3砌體取樣,每種標號的砂漿作一組強度試塊。
建筑材料的檢測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涉及的業務范圍比較廣。需要檢測人員在材料檢測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材料檢測中認真負責、細致慎密地檢測好每一個項目,保證檢測結果符合質量標準。嚴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進入施工現場,避免由于材料原因給工程造成安全隱患。
[1]杜善偉.淺析建筑材料質量檢測與控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8).
[2]龍濤.提高建筑材料質量檢測措施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1).
[3]宋安華.試論建筑材料的檢測與試驗[J].科技資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