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海獻
(開灤鐵路運輸分公司)
開灤礦區是一處有著130多年開采歷史并且現在依然在服務年限的老礦區,礦區面積達670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唐山市路南、路北、開平、豐潤、豐南、玉田等五區一縣。開灤礦區也是中國鐵路的發軔之地,第一條準軌鐵路在這里誕生,礦區鐵路線路像人體血管一樣遍布百里煤海,分布在市區、城鎮等人口稠密區域的線路占到了線路總里程的一半以上,鐵路運輸生產安全問題十分突出。因此,對礦區鐵路交通事故進行分析研究,了解其發生規律及特點,將有助于企業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事故,減少人民生命和財產損失。
從表1中可以看出,路外事故多發時間為6∶00~8∶00之間和16∶00~18∶00之間。從內部因素看,這兩個時間段均屬于班末時段,是交班準備期和管理薄弱期,行車崗位員工在長時間工作后身心較為疲勞,容易出現精神狀態不佳、精力不集中等問題,同時為了盡快完成交班準備工作,可能存在簡化作業程序、冒險蠻干、行車超速等違章行為。從外部因素看,這兩個時段是上下班高峰期,鐵路站場、沿線的閑雜人員多,鐵路道口、平過道的人流量、車流量都比較大,對鐵路運輸生產干擾嚴重。

表1 開灤礦區鐵路路外事故的時間分布
從表2中可以看出,路外事故多發月份為3月份和10月份。主要原因是3月份是傳統春節過后、10月份是國慶中秋長假過后,均處于節后的松懈時間段,假期外出游玩、走親訪友聚會多,消耗體力大,職工回崗后工作心不在焉,沉迷于節日氛圍,安全思想滑坡,精神萎靡,未能做到人回崗,心在崗。

表2 開灤礦區鐵路路外事故月份分布
從表3中可以看出,路外事故多發區域為郊區無人看守道口和市區區間。郊區無人看守道口區域事故高達15起,占到10年路外事故總數的53.6%,造成該區域事故高發的主要原因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城鄉經濟蓬勃發展,鐵路沿線的各類企業增多,沿線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通過無人看守道口的公路交通流量顯著增加,特別是機動車流量呈幾何級數遞增,與增長速度不配套的是多數駕駛員沒有經過系統嚴格的駕駛訓練學習,車輛駕駛技術差,安全常識缺乏,通過道口時,不執行“一站、二看、三通過”的規定,甚至無視道口報警信號的提示,存在僥幸冒險思想,習慣性搶越鐵路道口,甚至是在道口柵欄門關門過程中強行沖過道口,造成事故。市區區間也有6起事故,全部為路外人員自殺事故。

表3 開灤礦區鐵路路外事故區域分布
路外事故涉及崗位主要集中在機車乘務員和道口工兩個崗位上,其中乘務員又多集中在年青司機和負責瞭望的副司機。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主要行車崗位培訓尤其是新工培訓不到位,技術業務能力低,心理素質差,緊急情況應變能力不強;二是現場管理薄弱,管技人員督導檢查少,特別是在后半夜、公休日、吃飯時間、交接班時間易形成安全管理死角,職工作業時僥幸心理嚴重,違反作業制度的行為得不到根本控制。三是道口員職責落實不到位,部分道口看守員責任心不強,缺乏道口看守經驗和應急處置能力,不能及時有效地關閉道口桿(門),致使機動車進入危險地段,在與行人發生爭執時,不能對行人進行有效的勸阻和制止,在車輛和行人比較擁擠時,不能安全有效地對車輛進行疏導,導致意外情況的發生。四是礦區道口、行人過道多,道口條件差,道口各類安全警示標志不醒目,機車及機動車輛、行人瞭望條件差。
加強機車乘務人員安全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加強瞭望,按規定進行鳴笛,嚴格控制行車速度,遇到雨、雪、霧等不良天氣時,更要精力集中,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按規作業。優化人員配置,組織新老員工結對子,讓責任心強的老員工和安全意識薄弱的新員工使用一臺車,讓細膩沉穩的和活潑機靈的使用一臺車,實現經驗互補,性格互補,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加強年青司機和副司機行為的管控,強化安全教育和安全提示,加大崗位操作糾偏力度,對其不按規定呼喚應答、間斷瞭望等違章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加強道口管理,嚴格執行道口安全管理制度,對道口看守工和行車人員加強安全意識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加強業務培訓和技能實操訓練,增強行車人員實際操作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強化領導干部值班盯崗管理,嚴格執行領導帶班盯崗制度,加強管技人員添乘,堅持經常性、針對性、實用性和系統性的檢查不斷線,把安全管理力量向關鍵區域、關鍵時段、關鍵崗位傾斜,防止松懈麻痹和疲沓厭戰,時刻繃緊安全弦。
積極與煤礦主業、公路交通、公安保衛部門聯系配合,進行聯防聯治,不定期深入鐵路沿線、深入礦區、深入學校,加強對鐵路沿線居民、群眾和通過道口司機的安全宣傳教育,采取安全標語、事故宣傳圖片,發放安全知識普及宣傳資料,教育引導群眾自覺遵守鐵路安全法律法規,提高對鐵路安全尤其是道口安全重要性的認識。
加強鐵路沿線封閉,積極安設防護網、壘砌防護墻,防止沿線群眾侵入鐵路限界。規范鐵路道口設置,加強與地方政府和道路交通部門的協調與聯系,最大限度地減少道口的設置,改造或撤銷因地理條件限制的道口,減少平交道口設置,堅決取締非法道口和私設行人小過道。設置道口警示報警和電子監控設施,加強對機車接近道口的預報,提示機動車、行人安全通過道口,減少道口事故的發生。狠抓站場及沿線行車環境治理,及時清理雜物、雜草以及影響瞭望的樹木,定期巡視和補充道口、倉下、人行過道等重點部位的安全警示標志。
經過十多年的實踐探索,通過加強現場管理,強化員工安全思想教育,強化員工操作技能培訓,加大安全投入,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不斷改進和完善安全設施,完善安全措施,改進操作方法,通過加大對沿線群眾的鐵路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等手段,礦區鐵路安全形勢實現了持續平穩安全可控,為礦區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提供了安全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