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生,付甫剛
(貴州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淺談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
張金生,付甫剛
(貴州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構建貴州省高速公路網并與國家高速公路網相銜接,形成西南片區的交通大動脈,是貴州省當前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戰略目標。對當前貴州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過程中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
高速公路建設;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
高速公路建設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分為三個階段,即設計期、施工期和運營期。設計期的影響主要是路線走向可有選擇性的在適宜位置跨越水體;施工期的影響主要是施工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營運期的影響主要是高速公路的初期雨水及附屬設施產生的生活污水在處理不當的情況下對地表水的影響。
高速公路建設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影響主要表現為:(1)設計期,選線是否通過水源保護區,或位于保護區匯水區域的上游;(2)施工期,施工產生的廢水及生活污水對水源保護區的影響;(3)營運期,其影響主要來自道路的初期雨水及危險品對水源保護區的影響。無論是哪個時期,高速公路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影響都是重大而影響深遠的。
(1)設計期。設計期的保護措施主要體現在高速公路選線過程及橋梁形式選擇過程中,如在江津(渝黔界)經習水至古藺(黔川界)高速公路工程設計中充分體現了選線時對水環境的保護,該高速跨越貴州赤水河,設計在考慮跨河橋梁位置時,做了三個方案,從環境保護、工程施工難易程度、工程投資等多方面進行了比選,最終選擇的是中橋位跨河方案。在橋型選擇時,盡量選擇不在水體中設橋墩的橋型,避免施工期水下作業對水環境的影響,在盤縣至興義高速公路支線工程中跨越清水河時橋梁最終確定的是水中無橋墩的中承式鋼桁架拱橋,而不是連續鋼構橋。
(2)施工期。施工期的產生的廢水會對項目建設所在地的水環境產生影響,最主要的防護措施是采用沉淀池收集,待沉淀后完全用于施工過程中;生活產生的污水采用化糞池收集,有條件的區域進入城鎮污水處理廠,沒條件進污水處理廠的應該經基本處理后用于農灌。
(3)運營期。營運期的主要水環境保護措施是對橋梁初期雨水的收集處理和附屬設施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理,在貴陽至惠水高速公路中跨越漣江的橋梁則是使用了污水收集系統。
(1)設計期。路線選線對水源保護區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高速公路的選線不得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一級保護區,因此在設計期時應首先避免違法,其次是所選路線盡量遠離保護區。如織金至普定高速公路設計中涉及夜郎湖水源保護區,由于該水源保護區呈東西走向且范圍很大,而該高速公路項目為南北走向,在無法避開的情況下,設計單位對原來涉及二級保護區的路線進行了調整,調出二級保護區,在陸域的準保護區進行布線,最大程度減小了高速公路對水源保護區的影響。
(2)施工期。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施工作業,如果不能有效防止施工對水環境的污染,其影響是十分惡劣的,因此高速公路在水源保護范圍內施工時,要求不得在水源保護區內設置臨時工程,包括施工生產生活營地、棄渣場、取土場等,施工期的生產廢水要求完全回用,不得外排,這些保護措施均是在預防污染事件的發生,在發生污染事件后還要有完備的應急預案,包括事故響應、應急措施和應急處理材料等。
(3)運營期。營運期的路面初期雨水不得直接進入水源保護區水體,因此在營運期需要對水源保護區內路段的路面初期雨水進行收集,并采用管道或溝渠將初期雨水引出水源保護區或者引入水處理構筑物經處理后排放。風險防范中有幾個內容在水源保護中是不可缺少的,首先是要有事故池和收集危險品溝渠,其次是在高速公路兩側的防撞要采用加固的混凝土護欄,防止運輸危險品的車輛沖出路面進入水源保護區,尤其是橋梁跨水源保護區路段,另外在高速公路進入水源保護路段之前應設有警示標牌,告知駕乘人員,車輛進入水源保護區路段應該小心駕駛,最后是要有很好的風險應急預案。
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涉及的水環境的問題繁雜,雖然其影響不像污染型項目對水質的影響那么巨大,但如果在整個過程中不重視其對水環境的影響,出現污染再來治理就會事倍功半,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從設計到施工以及營運期整個系統中都將水環境保護納入項目建設,會有助于項目建設地地表水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1] 王明山.江津(渝黔界)經習水至古藺(黔川界)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遵義市交通運輸局,2012.
[2]程曉慧.盤縣至興義高速公路支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貴州省高速公路開發總公司,2011.
[3]王志剛.高等級公路路線設計與環境保護[J].北方交通,2009,(2).
U415.1
C
1008-3383(2014)03-0021-01
2013-12-06
張金生(1982-),男,安徽合肥人,工程師,研究方向:交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