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賢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公路管理站)
底盤設有軸心(磨心)和環形軌道板:軸心起定位和承重作用。磨心頂面上的球缺形鋼鉸及上蓋要加工精細,使接觸面達70%以上。鋼鉸與鋼管焊接時,焊縫要交錯間斷并輔以降溫,防止變形。軸心定位要反復核對,軌道板要求高差±1mm。注意板底與混凝土接觸密實,不能有空隙。
在軌道板上按設計位置放好承重滾輪,滾輪下面墊有2~3mm厚的小薄鐵片,此鐵片當上盤一旦轉動后即可取出,這樣便可在滾輪與軌道板間形成一個2~3mm的間隙。這個間隙是保證轉動體系的重量壓在磨心上而不壓在滾輪上的一個重要措施。它還可用來判斷滾輪與軌道板接觸的松緊程度,調整重心。
滾輪通過小木盒保護定位后,可用砂模或木模作底模,在滾輪支架頂板面涂以黃油,在鋼球鉸上涂以二硫化鉬作潤滑劑,蓋好上鉸蓋并焊上錨筋,綁扎上盤鋼筋,預留灌封盤混凝土的孔洞,即可澆上盤混凝土。
要求主牽引索基本在一個平面內。上轉盤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在上轉盤前方或后方配臨時平衡重,把上盤重心調到軸心處,最后牽引上轉盤到預制拼裝上部構造的軸線位置。這是一次試轉,一方面它可檢查、試驗整個轉動牽引系統,另一方面也是正式開始上部結構施工前的一道工序。為了使牽引系統能夠供正式轉體時使用,布置轉向輪1、2時應使其連線通過軸心且與軸心距離相等,使正式轉體時的牽引力也是一對平行力偶。
上轉盤試轉到上部構造預制軸線位置后即可準備澆筑背墻。背墻往往是一個重量很大的實體,為了使新澆筑的背墻與原來的上轉盤形成一個整體,必須有一個堅固的背墻模板支架。
為了保證背墻上部截面的抗剪強度(主要指臺帽處背墻的橫截面),應盡量避免在此處留施工縫。如一定要留,也應使所留截面往外傾斜。也可另用豎向預應力來確保該截面的抗剪安全。
可利用兩岸地形作支架土模,也可采用扣件式鋼管作為滿膛支架進行拱圈混凝土澆筑。為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支架不均勻沉降產生的裂縫,澆半跨主拱圈時應按規范留施工縫。主拱圈也可采用簡易支架,用預制構件組裝的方法形成。
當拱圈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即可進行安裝拉桿、張拉脫架的工序。為了確定拉桿的安全可靠,要求每根拉桿鋼筋都進行超荷載50%試拉。正式張拉前應先張拉背墻的豎向預應力筋,再張拉拉桿。在實際操作中,應反復張拉2~3次,使各根鋼筋受力均勻。為了防止橫向失穩,要求兩臺千斤頂的張拉合力應在拱橋軸線位置,不得有偏心。
通過張拉,要求把支承在支架、滾輪、支墩上的上部結構與上轉盤、背墻全部聯結成一個轉動體系,最后脫離其支承,形成一個懸空的平衡體系支承在軸心餃上。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工序,它將檢驗轉體階段的設計和施工質量。
當拱圈全部脫離支架懸空后,上轉盤背墻下的支承鋼木楔也陸續松脫,根據楔子與滾輪的松緊程度加片石調整重心,或以千斤頂輔助拆除全部支承楔子,讓轉動體系懸空靜置一天,觀測各部分變形有無異常,并檢查牽引體系等,確認均無誤后,即可開始轉體。
把第一次試轉時的牽引繩按相反的力向重新穿索、收緊,即可開始正式轉體。為使其平穩轉體,控制角速度為0.5°min。當快合龍時,防止轉體超過軸線位置,采用簡易的反向收緊繩索系統,用手拉葫蘆拉緊后慢慢放松,并在滾輪前微量松動木楔的方法徐徐就位。
軸線對中以后,接著進行拱頂高程調整,在上下轉盤之間用千斤頂能很方便地實現拱頂升降,只是應把前后方向的滾輪先拆除,并在上下轉盤四周用混凝土預制塊楔緊、楔穩,以保證軸線位置不再變化。拱頂最后的合龍高程應該考慮橋面荷載以及混凝土收縮,徐變等因素產生的撓度,留夠預拱度。
軸線與高程調整符合要求后,即可先將拱頂鋼筋以綁條焊接,以增加穩定性。
封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宜選用17~20cm,且各邊應寬出20cm,要求灌注的混凝土應從四周溢流,上下盤間密實。封盤后接著澆筑橋臺后座,當后座達到設計要求強度后即可選擇夜間氣溫較低時澆封拱頂接頭混凝土,待其達到設計要求后,拆除拉桿,實現橋梁體系的轉化,完成主拱圈的施工。主拱圈完成后,即是常規的拱上建筑施工和橋面鋪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