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武(錦西石化公司黨委組織部 遼寧葫蘆島 125001)
干部能上不能下問題,是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延續,是干部“終身制”的桎酷,是需要在干部管理工作中長期抓好、抓實的關鍵。能上亦能下是各級干部隊伍建設強有力的措施手段之一。今年初,黨中央制定并下發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對于全面提高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水平,為提高干部隊伍建設水平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長期以來,在干部管理制度的執行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干部能上不能下,干部一旦上來了就很難再下去。雖然在考核中不稱職的領導干部只是少數,但其負面影響卻很大,若不及時調整和改進,勢必會挫傷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影響干部隊伍的威信和凝聚力,損害我們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改革發展,同時也更不利于干部的成長進步。能上不能下給干部隊伍建設造成了較大危害:
1.嚴重損害了干部隊伍的生機與活力。不稱職干部,不但干不出好的工作成績,而且盡是做些“表面文章”,達到應付下級,忽悠上級的目的。自己本身不干實事,不盡崗位責任,對工作沒有扎實勤懇的態度,往往注重搞人際交往,把心思都用在人情世故上。還有的干部,自己工作能力差,不思進取,對工作上進、有能力的同志嫉妒,搞打擊報復等不正當手段,嚴重地阻礙了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干部“脫穎而出”,妨礙了他們的領導活力和崗位作用發揮,極大地破壞班子之間的團結。
2.嚴重破壞了干部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機制。對于工作不稱職的干部是庸者,難以完成本職工作任務,自己不下來,別人也不愿得罪他,這樣就間接的加重了其他同事的工作量。一些單位又不得不吸收新人進入干部隊伍。長此以往,也就造成了干部指數不斷增加,機構不斷臃腫,辦事效率逐漸低下的“病癥”。一些單位也出現了讓位保職的官場現象,干部不能下形成普遍現象。近日,網絡報道安徽國家級貧困縣臨泉縣設11個副縣長、廣東茂名茂南區一部門設19名副局長,出現龍多旱人多亂現象。如何踐行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機制,提高行政效率,降低運行陳本,令人值得深思。
3.加重滋生了干部隊伍腐敗現象的發生。不稱職的領導干部下不來,長期占據“官交椅”,工作進取心不強,惰性較重,無創新意識,是一種干部權力的腐敗。另外,少數不稱職干部濫用職權,為個人、小團體謀福利。同時,“權利崇拜”也誘導了“跑官要官”現象的出現,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黨中央在《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加強干部交流是有效抑制干部滋生腐敗的有效做法。
1.陳舊思想根植,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嚴重。過去,一些單位對不勝任現職、綜合素質不高的干部存在遷就心理,怕傷感情、得罪人、出亂子,而致不忍調整、不愿調整、不敢調整。從被調整對象和社會輿論看,“升榮下辱”的舊“官”念較重,使得被調整對象思想包袱重,人們習慣于把干部的“下”同犯錯誤相提并論,認為干部不犯錯誤下不來,被調整下來就是犯了錯誤,因此造成一些干部把職務的升降、崗位的調整看得很重,只能上、不能下,職務往下調整時,就鬧情緒,要求組織上“給說法”,造成了干部“下”的有壓力。
2.干部考核機制不完善,針對性不強,對不勝任千部不能及時發現和調整。領導干部稱職與否,關鍵要看工作實績、群眾公認,但如何明確的崗位職責要求和量化考核指標尤為關鍵。對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沒有明確具體的考核標準,考核標準模糊,尺度也就很難把握,組織部門很難認定一個干部不稱職或不勝任現職。針對干部“下”和“出”,自上而下尚沒有一套完備的制度規定,動態有序的調整機制尚不健全。
3.干部之間形成一定的所謂的親情、友情等“圈子”勢力也是不容忽視“下”的阻礙。在一個單位到處是親戚裙帶關系、工作久了形成的哥們式友情、上下級領導庇護等等中國式的各種復雜關系,會讓一些干部“下”的很難。到處是說情、到處是得罪不起的關系網,使單位缺乏公平正義的土壤和氛圍。
“能上能下”是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必須堅持的原則。讓優秀稱職者上、不稱職不適合者下,有利于發揮干部潛能,調動積極性,更好地打造堅強有力的干部隊伍,促進改革事業的發展。
1.思想上要弄通,營造能上能下的思想輿論基礎。解放思想、轉變“官”念,要加強思想教育,徹底改變那種不到年齡不能下,不犯錯誤下不了的陳舊思維觀念,樹立正確的從政觀念。要說服干部,克服“上榮下辱”、“下必有錯”的陳舊思想觀念和認識偏差,讓廣大干部群眾熟悉了解干部能上能下的有關情況,為干部能上能下營造積極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一方面要強化對干部的思想引導,淡化“一時為官,終身為官”的陳舊觀念,破除思想認識的誤區,構筑干部能上能下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要加強輿論引導,使全社會認識到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樹立干部的升降去留是人才資源正常優化配置的共識,從而支持和正確理解干部調整,營造寬松的干部能下的社會氛圍,避免給“下”的干部造成不必要的社會輿論壓力。
2.加大科學選拔干部工作力度,把好“入口”關。從干部“上”的工作入手,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和組織選拔等方式,提高選拔質量,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使一批優秀的年輕干部脫穎而出,活化干部隊伍建設和結構組成。
3.優化考評方法,堅持干部調整的科學性。首先重點解決的是干部“能下”的客觀、公正依據問題,要在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加強對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科學發展實績、作風表現、廉潔自律情況的考察。其次認真建立健全干部目標責任制和崗位規范。要制定詳實的崗位職責說明,明確領導職位的層級、特點,規范任職資格、崗位職責、工作目標等,從而為人崗匹配創造條件,又為認定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提供依據。
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就要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干部能上能下的新的用人機制,著力解決領導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逐步形成“注重品行、崇尚實干、重視基層、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管理機制,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的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充分調動各級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