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強(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437100)
隨著我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機械技術及管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再增加。而由于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人才市場與職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二者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加大,主要因為高職院校目前的教學課程設計現狀無法滿足人才市場對相關機械專業人才的需要。針對當前高職院校教學設置與專業技術人才市場需求存在不適應的問題,以及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應從各自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以順應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總體原則,進行專業教學改革,為社會輸送一批專業技能過硬、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機械專業人才。
優秀的師資隊伍能夠顯著提高高職教學質量,教師的職業能力是影響改革是否能落實到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當前大部分高職教師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再者由于高職學生大多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在學習和實踐中需要老師的細心講解和耐心指導,因此優秀、高素質的老師才是學生真正渴望的,才是高職院校改革計劃中必須著重注意的。具體來講高職院校要落實教師的職業道德的培養,在教學深化改革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從教師的結構來看,高職院校機械專業課的授課老師應該由技師、工藝師、工程師以及現場專家等成員構成,此外學校還要聘請一些高級技師、工程師,這些技能型教師比較熟悉當前機械行業市場情況以及目前職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在教學中能夠按照社會需求來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加強內部老師培養計劃,通過采取進修、頂崗實踐、項目研究及技能實訓等方式來讓老師不斷更新知識信儲備,及時了解新知識理論、新技術工藝和新材料設備,并最終將這些引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
為了滿足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職業教育,高職院校應該針對各自實際情況進行課程內容及體系改革。下面就壓縮學時、更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案等方面來具體闡述實際改革過程中所采取的的措施。
對傳統的專業課程進行優化選擇,并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教學內容。以《機械制造工藝學》這門學科為例,可以以這么課程為基礎基礎,將傳統的機床、切削原理、零件質量控制與分析和機械、刀具加工實習等課程進行一定的優化選擇后進行重組,從而可以打破原有的課程內容界線,將理論介紹這種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轉變為學生完成相關零件工藝規程編制的實踐性學習。具體來說有軸類零件規程的編制、叉架類零件規程的編制、箱殼類零件規程的編制等,將每個項目分成若干塊,包括相關工藝編制、工裝設計以及工件再加工等學習內容,針對零件結構的不同,每個項目的側重點也不同。
作為傳統的工科專業,機械制造類專業的課程設置有了較為固定的特點及模式,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及時代的進步,為了滿足當前新型工業對機械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傳統的機械制造專業教學體系要進行相應的改革。當前企業的機械設計與制造中開始采用集設計、制造與分析功能為一體的三維軟件,高職院校可以適當的增加三維設計及制造的相關課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分析、設計、制造這三個模塊穿插在整個教學中,做到教學與企業零距離接合,提前為學生以后能勝任其工作崗位打下堅定基礎。
對于機械專業的教學課程設置改革要以市場需求為主要導向、同時注重實際工作過程的要求,通過設置若干不同的教學項目并落實到位,以達到鍛煉學生的學習和實際工作能力。
項目教學指的是由老師設計一個教學項目并引導學生共同完成該教學活動,在項目完成過程中老師主要起到指導、答疑的作用,學生作為主體主要負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分析與實施以及項目完成后的成果評價等任務。項目教學可以有效的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從而夯實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并提高其實際動手能力。
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離不開先進、完善的校內實訓設施及校外實訓基地,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企業頂崗實習以及工程訓練基地是構成學習實踐教學的主要構成部分。校內實訓作為主要實踐教學手段是高職教育區別其他教育的主要方面,要想突出辦學特點并進行人才輸出就必須加強工程實訓基地的建設,高職院校的辦學意義便是為社會培養一批批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教學改革中要充分注意到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調整教學模式以為順應社會的需求。
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高職院校在進行機械專業教學改革前要做好分析及預算工作,通過科學投入來加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教學實訓基地建設、改善工程實訓條件、優化教學課程設置,以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條件來為社會培養出大量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從而達到高職辦學的目的。
[1]藍衛東.對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2(23).
[2]陳銘,張淑會.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新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3(08).
[3]張東鳳.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方法探討[J].廣西輕工業.2009(05).
[4]賀愛俠.高等職業教育中機械制造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J].科技資訊.2010(36).
[5]陳祥敏.高職機械類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