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綏德縣水土保持工作隊 陜西 綏德 718000)
陜西北部黃土高原屬于丘陵溝壑區,地貌上以多沙粗沙區為主,地形破碎,溝壑縱橫。據《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專項規劃》,僅在黃河中游河龍區間12.1萬km2范圍內,就有大小溝道近8萬多條,其中 0.5km2~3km2的 溝 道 7.3萬 條 ,3km2~10km2的溝道 6785 條,10km2~30km2的溝道 752條,溝壑密度2km/km2~5km/km2,這些溝道一般都有建壩條件,可以大規模開展淤地壩建設,具有天然的建壩資源和條件。
自二十世紀50年代試驗示范以來,目前淤地壩已進入以治溝骨干工程為骨架、完善提高的壩系建設階段。據調查統計,經過50多年的建設,黃土高原地區現有淤地壩11萬余座,淤成壩地450多萬畝,可攔蓄泥沙210億m3,其中陜、晉、蒙三省區共有淤地壩9萬余座,占總數的82.5%。在陜西北部地區,隨著淤地壩建設的發展,逐步在各級溝道空間上構成了群體集合壩系,有效發揮了其蓄水、防洪、灌溉、攔泥、淤地等特點。除攔沙以外,淤地壩對于農業生產也具有較大的優勢,具體體現在:其一可改良土壤。淤地壩之所以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主要是壩地的質量遠優于坡耕地和梯田,具有較高的自然生產能力。壩地主要是由山坡表土隨坡面徑流匯入溝道淤積而成,水分條件較好,抗旱能力強。同時,大量的牲畜糞便、枯枝落葉以及有機肥料流入壩內,使壩地非常肥沃,成為高產穩產基本農田。一般壩地的土壤養分較坡耕地高3%~8%,新淤壩地高于坡耕地28%~36%,壩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坡耕地土壤含水量的86%。其二可增加耕地面積。淤地壩將泥沙就地攔蓄,使荒溝變成良田,增加了耕地面積,許多溝道實現了川臺化,水沙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發展淤地壩是氣候干旱、良田稀少的陜西北部農業爭產增收的“良方”。
淤地壩壩體為人工夯實均質土壩,受施工之初技術條件限制,壩體標準低,質量差;再加之多年運行,壩體質量及后期運行管理均出現較多問題,面臨失管垮壩危險,而一旦失事壩內多年的攔泥成果將面臨功虧一簣。如綏德韭園溝流域,據調查統計,多年壩系建設和運行,流域壩系237座壩,總庫容2877萬m3,已淤庫容占60%,大多數中小型淤地壩已淤滿,無滯洪能力,使防洪標準降低。另外,上世紀60、70年代群眾修建的淤地壩工程不配套,不僅未進行統一規劃,缺少骨干壩,而且設計施工未進行勘測設計,缺少排洪泄水設施;僅注重淤地壩建設,輕視水庫、塘壩、灌渠等配置,水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運行期管護制度不健全,農戶只種不管護,已出現了較多的病險壩,嚴重影響工程安全和壩地利用等。這些問題急待解決,以確保壩系可持續利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1)配套不夠,運行時間久,攔沙能力不足。
很多早期的淤地壩建成于上世紀60、70年代,早期的設計缺乏規劃,施工質量不高,再加之淤積年代過長,攔沙能力普遍降低。例如,陜北黃土丘陵溝壑區綏德縣的王茂溝流域,面積5.97km2,該流域自1953年開始綜合治理以來,在溝谷建成大小淤地壩45座,已攔泥176.18萬 m3,淤墊壩地 33.3hm2,形成較完整的壩系,使年輸沙模數由18000t/m2減少到460 t/m2。隨著淤地壩的逐年淤積,壩系的抗洪攔沙能力有所降低,暴雨中水毀壩體和壩地作物保收問題尚未得到很好解決。
(2)工程管理主體缺位,責任落實困難。
目前,大多數的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退出之后,其歸屬問題一直未能明確,淤地壩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這樣就導致權力、義務分工不明,造成了“有人用,沒人管”的混亂局面,從而嚴重的影響到淤地壩的正常效益,其服務功能也是大打折扣。
(3)施工隊伍素質參差不齊,設備陳舊,技術水平差。
淤地壩工程一般情況下,具有工程項目小,投資少,技術簡單等特點。這對于素質高、設備好的專業施工單位來講,無疑是不具備吸引力的。所以,這些工程的主要施工單位多數為當地資質差、缺少先進設備以及技術職稱的“泥瓦匠”,這樣的施工隊伍很難保證其工程質量。
(1)對壩系進行整體規劃,適當除險加固加高。
在調查分析壩系布局和抗洪能力基礎上,按壩系相對穩定條件和標準,以流域為單元,對流域內的淤地壩進行統一規劃,適當加高加固,使其達到壩系相對穩定,以實現對流域洪水泥沙的長期控制。
(2)建立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提高工程建設質量。
實現項目法人責任制,有效的確保工程質量、進度,完善資金管理,并對生產安全負責。由項目法人對實施項目立項、籌資、建設和生產經營、還本付息以及資產保值增值的全過程負責,并承擔投資風險。同時,為了更好的利用現有投資,實現預定的的建設目標,對施工進行招標。招標方式可采取公開招標或邀請招標。
(3)設計施工單位應嚴守質量關。
設計單位要具備丁級以上設計資質(含丁級),注重淤地壩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實行項目設計總負責制,對工程設計質量負直接責任。嚴禁“三邊”工程,要按規定履行設計文件的審核、會簽、批準和審報制度,及時供圖,妥善處理設計變更。對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有關設計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理。
施工單位要實行項目經理制,對所承擔工程質量負直接責任。要建立專職質量管理機構完善質量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職責,按照施工合同要求配備足夠的施工機械和施工人員,特別是技術人員和技工。要嚴格執行“三檢制”,按規定對工程原材料、中間產品、設備進行試驗、檢測和驗收,嚴格工序質量管理,做好單元工程質量評定和整理技術資料。
(4)充分發揮政府質量監督作用。
市級水務(水利)局設置工程質量監督站,對項目工程質量進行巡回檢查,重點對參建單位質量行為和質量管理體系監督檢查,核定項目劃分和單位工程質量等級,確認單位工程外觀質量評定標準和評定結論,進行工程竣工驗收。監督站是執法主體,要依法對工程建設進行強制性監督。通過對工程建設參加各方進行總體評價,使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走上正規化、法制化軌道。
(5)落實運行后的管護責任。
淤地壩的建設也應該參照“明晰所有權、放開建設權、強化管理權、明確收益權”的原則,貫徹執行“誰投資,誰建設,誰所有;誰經營,誰管理,誰收益”的政策,健全運行期管護制度,杜絕只種不管護現象,對于已出現的病險壩,及時安排維修維護,以確保工程安全和壩地合理利用等。
淤地壩適合黃土地區地形破碎、溝壑縱橫水土流失的特征,在黃土高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根據《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和各?。▍^)淤地壩發展潛力調查統計,黃土高原今后可新建骨干壩2萬座,淤地壩13萬座,累計攔蓄泥沙350億t,同時新增壩地33.3萬hm2,將有效減少入黃泥沙,實現黃河下游河床不抬高。只用建好、管好、用好淤地壩,才能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