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省政府第4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5月6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大力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在全省啟動實施新一輪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意見》從調整完善創業補助資金使用政策、完善就業創業政策、搭建創新創業交流平臺等方面著手,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意見》對現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包括:為鼓勵在校生創新創業并為畢業后創業打下牢固基礎,完善高校畢業生創業補貼資金使用政策,將補貼范圍擴大到在校大學生;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將部分現行有效政策在對象范圍和實施年限上進行擴展;為滿足當前大學生急需的創新創業交流需求,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及網絡平臺等。省政府決定在落實好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就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出臺新政。
新政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創新。
目的: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促進創業比例不斷提高。
措施:將創業補貼的對象范圍擴大到在校大學生。從2014年1月1日起,對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高校創業園、孵化園、科技園、創新創業俱樂部等創新創業平臺內孵化的創業項目,經學校和有關部門確認,給予創業團隊或項目1萬元創業補貼。同一領創主體有多個創業項目的,補貼最高可達到10萬元。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上述高校創新創業平臺內通過工商注冊或民政登記的創業主體(含其他依法設立、免于注冊或登記的創業主體,如在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開辦“網店”、農業職業經理人等),給予1萬元創業補貼。在上述高校創新創業平臺以外進行工商注冊或民政登記的創業主體(含其他依法設立、免于注冊或登記的創業主體,如在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開辦“網店”、農業職業經理人等),由地方政府給予1萬元創業補貼。
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地方建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內孵化的創業項目,經有關部門確認,每個項目給予1萬元補貼。同一領創主體有多個創業項目的,補貼最高可達到10萬元。
將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對象從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擴展到在校創業大學生。在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開辦“網店”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
目的: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不斷提高。
措施:對小型微型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對企業給予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執行期限暫定至2015年底。科技型小微企業招收高校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請不超過200萬元的小額貸款,并享受財政貼息。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并辦理實名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的,2年內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從2014年起,將現行只限于城鄉低保家庭畢業生的求職補貼擴大到殘疾畢業生。
目的: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交流平臺,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
措施:建立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及網絡平臺,組織創新創業論壇、創業講座培訓、創業規劃大賽、創業經驗交流、創業項目推介等專題活動;搭建大學生之間及大學生與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創業導師、金融投資經理人、政府部門負責人之間隨時溝通、深入交流、學習研討平臺;提供法規政策咨詢、創業項目評估預測和投資融資服務;推薦大學生創業項目入駐創業園區(孵化基地)。
目的: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更加公平和高效。
措施:各高校要全面開展職業發展指導和就業創業教育,將就業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建立貫穿整個大學教育期間的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將選調生、公務員等省公招項目的考試錄用時間提前到畢業學年的上學期進行,中小學教師錄用考試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組織一次性招考。
國有企業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除涉密等特殊崗位外,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實行公開招聘,招聘信息在相關網站公開發布,對擬聘人員應進行公示。
各市(州)、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大學生創業服務窗口,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減少工作環節,提高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