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問津
青春,注定有夢,這里就是我創業夢想啟航的地方,相信有他們的幫助,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能成功圓夢,我的青春會因為創業而變得更加精彩。
青年是有夢的一代,創業是實現人生夢想的最佳途徑之一。青年,創業,當這兩個充滿活力的詞結合在一起,便能夠碰撞出最璀璨的火花,創造出無數美好的希望和未來。來自四川省綿陽市的梁橋,堅信時代能給青春機遇,創業定能讓他的青春,閃耀出不一樣的光芒。
今夏,記者和這個滿懷激情的青年一道走進了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創業培訓班,記錄下他一步步走進創業之門的成長經歷。
2013年7月,剛從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畢業的梁橋進入成都市雙流縣統計局工作,成為了一名政府雇員。在外人看來他的工作既穩定又有面子,令人羨慕。但在梁橋的內心深處,并不因此而感到滿足,“穩定固然好,但趁著年輕,在沒有過多負擔和牽絆的時候,就該到外面的世界去拼去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梁橋告訴記者,創業一直是他的夢想,即使苦累都不怕,怕就怕自己的青春被過早地定格,激情和夢想被磨滅。
為實現自己的夢想,梁橋一直在努力。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眼前這個有些書生氣的小伙子,曾經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嘗試著做過點“小生意”:春節賣燈籠、對聯;圣誕節賣雪花、美國棒;和朋友合伙承包過游泳池;跟朋友一起開過廣告公司……
“當年都是憑自己一時的感覺和興趣在做,因為沒有人指導方向,沒有任何經驗,同時也缺乏資金,所以最終都沒有做得長久。”回想起過去“下海試水”的經歷,梁橋說那都只能算是為積攢經驗的“小打小鬧”,離創業的門檻兒都還遠著呢。
一次偶然的機會,梁橋從同事那里得知,四川省對2009年及以后畢業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后五年內,在四川省范圍內創業的,可按規定享受專項資金資助;并在具備相應資質的職業培訓機構參加創業培訓并合格后,就可向實施培訓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管理機構申請補貼的消息。這讓一心想創業的梁橋再次有了信心和勇氣。
那年11月,梁橋向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創業培訓班遞交了報名申請表。在經過數月的嚴格審核后,今年6月,他得到了正式的上課通知。于是,他辭去了工作,一心一意地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7月1日早上8 點,離開課還有半個小時,一身休閑打扮的梁橋,背著書包走進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創業培訓班教室。
梁橋發現,和以前學校教學最大的不同是這里的課桌排列呈U 字型設計,同學們面對面入座,老師則坐在“U”字正中。他特意挑了一個靠近講桌的位置坐了下來,這是他自大學畢業后第一次走進課堂,很是興奮。
今天是本期培訓班開課的第一天,梁橋默數了一下,班上先后一共來了30 名學員。開課前主講老師張毅先給大家發了由國際勞工組織編寫,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培訓教材《創辦你的企業》,包括一本創業意識培訓冊、一本創業計劃培訓冊和一份創業計劃書。
“創業意識培訓冊衡量學員是否適合辦企業并有實際的創業想法;創業計劃培訓冊引導學員完成創業要經歷的各個環節和步驟,衡量自己的企業能否開辦下去;創業計劃書則是培訓的最后結果,并可根據創業計劃,采取行動,開辦自己的企業。”張老師告訴大家,這套教材是為微小企業家量身定做的,能一步步地幫助初學者們理清創業思路,提高創業成功率。
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培訓班特殊的教學方式更是讓梁橋充滿了興趣——課堂實行開放式教學,鼓勵學員間以及師生間互相討論、交流;同時,課堂上除了老師講課外,還在教學中插入了游戲環節和PK 環節,在第三節的“為自己建立一個好的企業構思”課上,張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了兩個小組,讓各小組各自擬辦一個企業,針對企業創辦的各個環節的特點,兩小組間互相辯論PK,讓課堂氛圍達到了高潮。
記者發現,所有學員每天都按時上課,并無一早退。上課時學員們也非常仔細地做著聽課筆記,并在課后認真總結歸納,學習的勁頭兒和在學校學習時一樣大。大家認為,老師所講的每一個知識點,大家討論的每一個問題,都能幫助自己在將來的創業路上少走彎路。
7月10日下午,在培訓班結業前的最后一堂課上,當梁橋帶著他長達12 頁的“創業計劃書”站上講臺,與學員和老師們交流自己的心得。
“‘你要是不會烤面包,你就不大可能開面包房’這是這十天來,讓我最受啟發的一句話。”梁橋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說道:“過去自己就是不會審視和利用自己現有的資源和優勢,去挖掘好的企業構思。但通過這十天的學習,自己的創業規劃已變得越來越明晰,越來越成熟,感覺自己離夢想越來越近了。”
記者看到梁橋在創業計劃書中“您所要創辦的企業名稱”一欄上填寫著“成都AEC 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梁橋解釋,以前自己在廣告公司做過兼職,在這個領域也積累了一些資源和經驗,而“文化”這個詞是個非常廣泛的概念,這無形中也擴大了公司的主營范圍,可以包括市場研究、整合營銷企劃、廣告公關企劃、展覽展示設計制作、汽車/房地產全程營銷、企業拓展培訓等多種綜合性的服務。
“創業培訓班的課程雖然結束了,但是培訓指導中心對學員們創業夢想的關心和幫助并不會就此結束。”
記者從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針對像梁橋這樣有創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從創業培訓班結業后,培訓中心會對其實行重點跟蹤和回訪,對在創業中有需要幫助的學員,還會直接安排指導老師進行電話或現場指導,同時還可申請職業培訓補貼。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向高校畢業生提供政策咨詢、項目開發、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小額貸款、開業指導、跟蹤輔導等“一條龍”服務。
據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大力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在促進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上也有許多相應的優惠政策,第一,除了像梁橋一樣可參加培訓機構的免費創業培訓外,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最高額度不超過10萬元;合伙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按規定適當擴大貸款規模;從事當地政府規定微利項目的,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扶持。第二,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三年內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并須按規定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第三,政府還可按相關規定給予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人員創業補貼和吸納就業獎勵。同時,其首次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經評估認定其項目的可行性高、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符合產業發展政策的,還可向創業項目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管理機構申請一次性創業補貼……
在了解到這一系列相關政策后,梁橋激動之余更多了一份驚喜,他沒想到自己能免費參加培訓班系統地學習創業知識,結業后還有機會享受到如此優厚的政策扶持,在他看來他的創業夢想因此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青春,注定有夢,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就是我創業夢想啟航的地方,相信有他們的幫助,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能成功圓夢,我的青春會因為創業而變得更加精彩。”梁橋目光堅定地看著遠方。
延 伸
成都成華區:創業培訓“私人訂制”
“啟動資金8萬元應該夠吧?”“每個月人工成本高嗎?”“這樣的店每天有多少客流量才能盈利?”日前,在成都市成華區龍潭街道辦事處的會議室里,創業培訓班正在上課,十多位學員興致勃勃地跟“創業導師”——一位當地瑜伽館的老板探討著創業前景。
“學員自己開店時,從選店址到啟動經營,‘創業導師’會為他們提供一對一的咨詢幫助。”成華區人社局局長劉方友介紹說。
定項個性化培訓提高創業成功率
2013年底,成華區開始設計個性化創業培訓模式,在培訓中引入具體的創業項目,即“定項培訓”。今年2月,區就業局開辦了定項式創業培訓實驗班。由于學員們以年輕女性為主,區就業局引進了美發、美甲等創業項目,實驗班40多名學員中,近30人創業成功。
學員如何在諸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業項目中選定最適合自己的項目?成華區引進國際勞工組織職業培訓體系中的性格測試題庫,組織人力資源專家根據性格測試結果,對學員是否適合創業、適合哪一類創業項目提出建議。如果性格測試表明學員確實不適合創業,他們會建議學員轉向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通過性格測試,學員按照個性分成適合不同類別創業項目的“小班”。目前,區就業局從首批學員中挑選出十多名組成“瑜伽館”小班,并請來當地小有名氣的瑜伽老板張超偉做創業導師,講解開設瑜伽館的具體步驟和商業技巧。
創業培訓不會隨著學員畢業而結束
現在像張超偉一樣的創業導師有40 多名。“創業導師”們對學員的幫扶指導都是無償的,是什么讓他們能傾注如此多的熱情?培訓可以幫助“導師”們進行品牌推廣,這對他們和學員來說是雙贏的。比如幾家瑜伽館的老板加入培訓,既可以吸引學員加盟,也可以擴大影響力。
私人訂制的創業培訓并不會隨著學員的畢業而結束。“我們正在打造創業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將引進的所有創業項目在平臺上進行展示,供學員參考挑選。”區就業局局長張青艷說,目前就業局共引進了36 個投資小、低風險的創業項目,今年年底將達到120 個,其中有適合大學生的電商項目,也有適合下崗再就業人員的餐飲等項目。
“一站式服務平臺上,我們還將設置‘創業導師專崗’,聘請創業導師輪流‘坐班’。”劉方友介紹,學員可以隨時咨詢創業事宜。
綿陽涪城區:創業者可“看菜下飯”
進入7月,綿陽創業者凌鏡淳遭遇了一件“幸福的煩惱”——創業項目已經敲定,只是在選擇創業地點時猶豫了一番,“我們對南河社區還是挺有感情的,公司是從這里起步的,但因為規模變大,最后選擇了城北街道創業中心。”
這兩個創業中心分別隸屬南河社區和城北街道,位置都在市中心。自2013年起,涪城區利用街道、鄉鎮的閑置資產發展創業服務中心,這些“次中心”與全區集中打造的軟件產業園形成了錯落互補的格局,滿足了創業者的多元化需求。
多重選擇,為初創企業提供了空間。
服務小微企業
南河社區創業服務中心是綿陽最小的創業中心,面積不到40 平方米,僅能容下9 張辦公桌,每兩張辦公桌就是一個公司。
據社區書記姜蓉介紹,創業服務中心針對的只是社區內初創的小微企業,為他們提供一個經濟實惠的辦公場所,讓他們先站穩腳跟。“就像一葉載小孩的小舟,孩子個子長大了,他們就要去坐大船了。”姜蓉說。
規模雖小,但創業服務中心應有的服務這里卻一樣不差。綿陽騰陽影視動畫公司張璐琳介紹,社區創業服務中心為他們提供了免費的辦公環境和創業輔導、政策咨詢、融資擔保、商務代理等服務。
7月初,凌鏡淳的四川帝江科技有限公司從這里搬出,他們選擇入駐鐵牛街道創業服務中心。鐵牛街道創業服務中心包括兩棟大樓,入駐企業接近30 家,每家入駐企業都有一間獨立的辦公室。據介紹,這里最大的優勢是房租低廉。周邊的房租多在每平方米40 元以上,而入駐企業只需支付15元,性價比高。
多樣選擇提供給創業者
在微型創業中心外,涪城區在金家林建有一座集中的創業園區——中國(綿陽)科技城軟件產業園,僅一期建筑面積就達6萬平方米,可容納上百家企業。
但新建的園區位于城郊,人氣尚未聚集,周邊配套也有待完善,最關鍵的是遠離市區的客戶。綿陽金石科技有限公司主營安全監控業務,需要經常上門為客戶服務,因此他們選擇將研發搬進軟件產業園,售后則入駐市中心的鐵牛街道創業服務中心,“多種選擇,可以使布局最優化。”“不同的創業團隊,看重的條件也各不相同,我們要做的則是盡可能滿足其條件,供其選擇,從而形成一個多點互補的平臺體系。”涪城區委書記廖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