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促進農民工市民化,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工作,也是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崇州市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及農民工市民化實踐中取得的成效即是證明。
截至今年5月底,崇州市有農村富余勞動力19萬人,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15.4萬人,轉移就業率達81%,實現勞務收入10.86 億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按區域分布:崇州市內6.8萬人,成都市內及四川省內5.4萬人,四川省外3.2萬人。
近年來,崇州市農村從事二、三產業人數比例持續上升。2011年農村勞動力從事一產業的占農村勞動力的21.07%,二產業的占42.57%,三產業的占36.36%;而2013年農村勞動力從事一產業的占農村勞動力的16.87%,二產業的占48%,三產業的占35.13%。
崇州市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通過以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建筑業農民工技能培訓示范工程等為載體,依托技師學院崇州分院等陣地,積極推動職業培訓快速穩健發展機制、高技能人才社會共同參與培養機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培訓機制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機制的建設。
首先是開展引導性培訓,促進農民提高認識、轉變就業觀念,加強轉移就業思想建設。其次是以“三化”培訓為補充,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針對全市農村勞動者文化程度偏低,觀念相對落后,缺乏一技之長且不愿離家太遠等實際情況,結合農村勞動者意愿,開展“量體裁衣”培訓。在組織培訓的方式上,將集中培訓、分散培訓、聯合培訓等多種方式有機結合,確保有就業意向需要培訓的農村勞動者能夠及時得到培訓,保證培訓的普及率。同時,把提供的工作崗位和勞動者的就業意愿結合起來,統籌考慮,分門別類提供培訓,實現培訓的務實性、針對性、高效性。
2012年至2014年6月,崇州市開辦創業培訓班40 個,培訓1146人,完成成都市下達的目標任務的104%,培訓合格1043人,合格率91%;截至目前已有556人實現自主就業,223人實現自主創業,帶動就業1430人。
同期,通過技能培訓有13494人實現了就業,職業技能鑒定6130人,其中4876人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取得了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254人取得了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實現城鄉充分就業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大力營造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氛圍。建立市、鄉(鎮)、村(社區)三級政策宣傳網,廣泛宣傳“參加培訓、增長技能、脫貧致富”的就業政策,同時,深入抓好“春風行動”和“春臺會送崗位”等就業專項活動,扎實做好企業用工需求調查和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情況調查,推動勞務市場開發,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更適合的就業崗位。
根據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趨向,全市實行城鄉統一的就業促進政策,推動農民工市民化工作取得成效。從2011年至今,全市失地農民申報靈活就業補貼414人,補貼金額393.29萬元;各類用人單位申報補貼人員中失地農民859人,補貼金額1675.41萬元。
強化基層服務平臺建設,為農村勞動力就業提供便利條件。一是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原則,精心規劃設計,嚴格質量監管。崇州市計劃用三年的時間,逐步推進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初步構建起覆蓋市、鄉(鎮)、村(社區)的三級公共服務網絡格局,以“五個到位”為標準,切實加強軟硬件建設,力爭建設一個,規范一個,鞏固一個。二是基本實現“平臺建設整體化、硬件設施統一化、人員隊伍專業化、管理服務規范化”。同時,為及時掌握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的分布狀況和勞動力結構,結合實際情況對全市的勞動力分布情況和勞動力數量,進行了摸底調查和統計,并對各種資料進行分類匯總,建立內容全面、數據詳實、轉移后人員去向清楚的各類檔案。三是促進就業信息服務、社會保障、勞動關系協調,通過網絡信息平臺讓廣大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