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山
新聞談話類節目是一些圍繞社會熱點以及時事政治事件,給予客觀而獨到點評的脫口秀節目。這些節目起到引導受眾思考,幫助受眾客觀看待新聞時事、樹立正確輿論觀念的作用。這樣的節目在中國電視發展中曾出現過很多次,如1998年鳳凰衛視竇文濤創辦的《鏘鏘三人行》,2009年上海周立波開創的《一周立波秀》,梁宏達2010年在山西衛視播講的《老梁故事匯》、2012年為遼寧衛視主持的《老梁觀世界》、2014年初為河北衛視錄制的《老梁有看法》,等等。
分析河北衛視的《老梁有看法》這檔節目可以看出,國內新聞談話類節目基本呈現出如下特色:以傳播時事政治信息見長,抓住了受眾與信息兩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節目的內容定位緊追時代步伐,在向受眾第一時間提供最準確的時事信息的同時夾敘夾議,體現了節目以最大限度滿足受眾信息需求為己任的目標。具體如下:
可以設想這檔節目如果不是梁宏達來主持,而是由其他新聞節目主持人包括央視的當紅主持人來做的話,節目很難達到制作者的預期效果。因為老梁不是一個科班出身的主持人,他早年的經歷造就了這樣一位“主持人+說書人+演員……”的混合體。而這檔節目明顯看出是為老梁量身打造的談話類節目。由于沒有給老梁太多設限,所以他可以自由地發揮,將一件件新聞繪聲繪色地描述出來。
分析《老梁有看法》可以發現,國內新聞談話類節目對選題往往從觀眾的興趣點入手。2014年1月17日之后的幾期,標題就很吸引人:“東北‘二王’”,“明星違法犯罪受關注 遲志強流氓罪被判四年”,等等。相比之下,第13到17期的標題就遜色一些,像1月14日的“廢止勞教制度”和1月16日的“英雄變成殺人犯”,由于選題的限制,盡管老梁使出了渾身解數,效果也明顯與上述幾個選題有差距。
一期新聞談話類節目,首先標題醒目與否決定了節目對受眾的吸引程度,這背后實際上反映了策劃團隊的選題能力。好的選題能夠調動觀眾的收視興趣,老梁侃侃而談的背后體現了節目組整體策劃的能力。綜合現有節目資源分析,節目制作方在選題方面也在做嘗試:試圖把當下的新聞與講述結合,或者就從歷史舊聞中挖掘出觀眾的興趣點:曾經發生的案件,觀眾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或者對新聞細節根本不了解的。
國內新聞談話類節目往往注重從人性化視角解讀事件。例如《老梁有看法》節目的定位就是“用冷靜的理性溫暖人間”,整體節目的確體現了溫暖的基調,尤其是老梁結合自身豐富的人生閱歷,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比如在1月20日《被交易的女人》這期節目,就在結尾介紹了年輕女性如果被陌生人糾纏,可以冷靜地呼喊“人販子,打110!”并向附近的警察、保安等求救,同時給對方致命一擊,等等,這樣的建議很實用,同時也很解氣。此外1月21日《超級富豪綁架案》也提供了富人如何規避不必要風險的措施。這樣的例子很多,老梁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向觀眾傳達人性的關懷,令觀眾看節目后長知識,受啟發。
但是應當看到,新聞談話類節目在受到業內追捧的同時,也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視狀況:河北衛視第一季度對收視率、收視份額調查顯示,《老梁有看法》均只排在衛視參與調查節目的第四位,位置處于中游靠下,并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v觀國內新聞談話類節目,在收視率數據的背后,節目的未來發展趨勢令人擔憂,其原因如下:
如果說名人脫口秀節目受到觀眾的歡迎,那么省級衛視的隱憂就是能否長期鎖定像老梁這樣的名嘴。但現實是,如果有一天老梁甩手不干了,這檔節目就難以為繼。給老梁更多的話語空間,給他相較其他衛視更多的權利,往往是省級衛視的無奈選擇。由于名嘴的稀缺性決定了其在省級衛視的市場中會四處受歡迎,這就導致像老梁這樣的主持人會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多的衛視節目主持工作中去。這樣的結果可以預料,主持人投入在一檔節目的精力被分散,節目質量難免會被削弱;并且觀眾在不同衛視看到同一人對同一事件侃侃而談,時間久了也會厭煩。因而主持人資源稀缺的問題對節目的傷害會逐漸顯現。
由于老梁等名人的個人魅力,必然會產生穩定的收視群體,在追逐收看名人節目的過程中,觀眾會發現同一時期不同衛視的不同節目,名人講述的內容往往相同或相近。長此以往,會給觀眾節目內容越來越“水”的印象。這固然有主持人個人精力有限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視內容同質化背后,選題能力不足這個重要原因。以《老梁有看法》為例,3月17日播出了《復旦校園投毒案》,而這個案件在2月18日已經宣判,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里,各家媒體已經做了相對充分的報道,此時再選擇這個題材明顯就不占優勢,相反還給人一種“撿剩飯”的感覺。
即使老梁在相當大范圍內受到觀眾追捧,也不難發現,他受歡迎的地域更多局限在中國的北方地區。他的風格鮮明,有相聲演員和說書藝人的特質,這種風格更受北方觀眾的歡迎。并且他在講述新聞事件、發表新聞觀點給人淋漓暢快之感的同時,也會不經意間流露出說教的意味。觀眾往往都有防范心理,當其體會到欄目只有一個立場且太過強勢時,就會產生排斥的心理,這種現象在南方觀眾中更為普遍存在。因而《老梁有看法》在南方城市收視率較低。相反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由于注意了觀點的平衡與中立,利用三個人物的參與和辯論,最終達成了內容在某種程度上的和諧與統一,從而巧妙地消解了南方觀眾的抵觸心理,因而達到了更好的收視效果。
1.強化對新聞題材時效性的關注
國內新聞談話類節目普遍缺乏時效性,評論缺乏新穎觀點,導致觀眾收視意愿下降。盡管有觀點指出,名人脫口秀節目作為社教類節目不必強調時效性,能夠跟新聞點結合當然好,不能結合也不強求。但是從實踐來看,名人脫口秀節目更需要新聞時效性。因為就中國觀眾的收視習慣而言,如果能從新聞談話類節目中獲得所急需的資訊,很多觀眾就不需要再去尋找其他相關新聞源,從而對節目的依賴性增強,有利于培養節目的粉絲。
2.在新聞題材的論點新穎性上下功夫
還以上文提到的《復旦校園投毒案》為例,若是在宣判之后立即播出談話類節目,觀眾可以在老梁的講述中,了解事件的前后細節以及由此得出的正確判斷。而在宣判過去一個月后,電視節目若再做這個選題,就需要在“第二落點”——觀點上下功夫,否則沒有精彩的觀點作支撐,老梁即使再口若懸河,也不能達到很好的吸引高端觀眾的目的。
3.打造節目未來競爭力,從培養本臺主持人入手
與其使用一位對節目未來走勢帶來各種不確定性的主持人,不如著手培養本臺自己的明星主持人。每個人的風格往往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不應迷戀老梁等名人的現有能力,而要相信新人的魅力自成一派。省級衛視既要趁當前名人正火時機培養節目的粉絲,又要逐漸物色、培養跟節目氣質相符的主持人,待時機成熟時再擇機推出,讓忠實觀眾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他并逐漸擴大收視人群份額。
面對主持人稀缺帶來的節目內容同質化問題,提早發現這些隱憂,并在后備主持人培養與挖掘等方面提前布局,鍛煉扶持自己的編輯策劃團隊等,相信是破解名人脫口秀節目隱憂的有力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