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燕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2)
今年是中韓建交的第22個年頭,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發展迅速,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大量韓國企業紛紛進駐中國,對韓語的專業人才需求呈現大幅上升的趨勢。在這種背景下,吉林電大作為培養專業韓語的辦學機構,如何才能培養出實用型和應用型的韓語專業人才成為韓語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吉林電大開設韓語專業時間較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學過程中延續傳統外語教學的重語法、輕聽說、輕實踐的模式。如果一直采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恐難在韓語人才培養方面有更大的成績。因此,筆者認為,韓語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據相關權威機構調查,目前整個市場對于韓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缺口為每年百萬左右,隨著中韓合作的不斷加深,這個缺口還在不斷擴大。而國內整體高職教育中,學歷教育部分對于韓語專業所提供的教育資源缺相對較少,這與整個就業形勢對于韓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呈反比現象。
吉林電大韓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一般就職于中小韓國企業或者中韓合資企業。這些企業都不是很愿意對應屆畢業生進行相關的崗前培訓,對于韓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特別高,尤其是要求具備一定的口語和翻譯能力的學生,這也慢慢成為韓語專業應聘的入門門檻。綜合來看,整個市場對于具有韓語專業技能的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依賴性特別嚴重。不可否認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對于外語的教學的特殊性,對于每個學生單體的情況差異、受教育的程度等不同,尤其是吉林電大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差,教材所發揮的作用大大降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整理出來的學習資源集中體現在教材本身,備課及上課的內容多全部按照教材來講,缺少創新,內容單一,沒有設計出針對適合吉林電大學生學習所需要的課程模板。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呈現出外語教學中重語法、輕聽說。可以說,目前所有大學對于外語教學所采取的教學模式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對學生集中進行語法和詞匯的講解,從而忽視了對語言表達及聽力的教學,沒有理解吉林電大本身對于韓語專業人才教育的初衷,也就是說要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韓語專業的學生具備語法知識當然是一定要有的能力,但是一味注重這些基礎知識的教育,學生肯定會缺少實際的語言鍛煉,嚴重忽視韓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具有韓語專業知識,但是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于韓語專業綜合能力的實用性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完全展現出吉林電大學歷教育的特色。
3、教學過程和課程資源與社會實際需要存在分離現象。當前社會發展迅速,行業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教學已經很難適應實際的企業需要。中國目前外語類學生都在集中精力考取語言等級證書的考試上,閉嘴學習語言的基礎知識,雖然考察學生語言學習水平及能力能從這些證書中體現出來,但卻不能反映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而用人單位往往只重視綜合能力的掌握程度。另外,吉林電大韓語教學仍然多以老師為中心,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抹殺,雖然有教學平臺等課程學習平臺,但是真正運用教學平臺學習的學生卻寥寥無幾,具體原因也很多,比如學生工作沒時間、學生不會使用電腦等。在強調培養綜合韓語人才的同時,依然使用傳統守舊的教學模式,離目標越來越遠。口號喊得響,卻完全得不到落實。
4、師資隊伍比例不協調、結構不完善。吉林電大韓語專業自開設以來,師資隊伍比例嚴重不協調,主要矛盾越來越突出。近幾年來,隨著招生的規模不斷擴大,學生的數量與教師的數量明顯不對稱。吉林電大韓語教師中,年輕教師比例過大,這些老師剛參加工作不久,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水平不高、課題隨機應變能力不夠。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與吉林電大本身的快速發展和整個韓語教育事業的發展不相匹配,要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吉林電大師資隊伍無論在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上都有待提高。
5、考試形式單一。目前的考試形式均以分數來衡量學生掌握課程的程度,即以筆試為主。但是整個吉林電大是以培養綜合型韓語專業人才為主,如果只以筆試為主,不采取口筆譯能力共同考核的方式,就很難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能體現吉林電大的辦學優勢。
總之,要培養出綜合型、實用型韓語專業人才在吉林電大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如此下去,勢必影響培養韓語日常交流的能力,也就是說輕視聽說的能力,這樣的話,學生畢業以后將不能運用自己所學從事用人專業所提供的適合本專業的工作。
1、吉林電大韓語教學依然存在應試教育的傾向。吉林電大韓語專業學制為兩年半,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時間明顯不夠,為了使學生在這么短的時間學到知識,學校應采取應試教育為主的以考試為核心的考核方式,學生以教師為主,教師以教材為主,學生主觀能動被遏制,缺少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
2、吉林電大教學目的不夠明確。吉林電大韓語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知識層面的教育,忽視了學校應以就業或者繼續教育為中心的特點。吉林電大的學生多以在職人員或者繼續深造的學生為主,畢業后從事生產、服務等一線工作。所以,課程設置上應該有別于普通高等學校的更傾向于研究性的教學,應該側重實踐性教學,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用人單位所需要的人才,有針對性的掌握實用型的能力。因此,吉林電大教學目標要緊密聯系辦學本質。
3、吉林電大韓語專業教師隊伍結構單一。吉林電大韓語專業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缺乏良性競爭。老師是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學過程中老師起到導向作用,老師的價值觀念也都影響著學生。但吉林電大韓語專業老師多是剛畢業走向社會的畢業生,即從課堂走向課堂,教學經歷基本為零,缺乏教育經驗,勢必會影響教學的質量。另外,教師數量偏少,導致競爭性大減,使得老師的積極性不夠強,也制約著教學的優化。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和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如何利用吉林電大韓語專業的教學優勢,把學生的綜合質量提高到一個適合用人單位需要的高度呢?就吉林電大而言,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討論一下韓語教學的改革策略。
1、統一韓語教學思想和內容。韓語等小語言不同于英語,大學英語是在學生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繼續學習的,對于韓語則都是初學者,沒有基礎,一切從零開始。所以,必須根據韓語本身的特點、學習規律及學生的基本情況,制定出符合電大特色的韓語教學思想:在保證韓語基礎如語法和詞匯的教學基礎上,結合培養綜合型人才的目標,在不同教學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和目標,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大力加強韓語聽、說、譯的教學。同時,改變以課堂學習為主,無視語言教學的練習重要性,改革教材,編寫適合電大本身的教學特點的文字教材和視音頻教材,增強其實用性特色和競爭性。
2、打造品牌、特色培養。吉林電大要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區別與其他普通高校甚至是高職院校培養模式,培養出能夠對韓語駕輕就熟的綜合型人才。針對目前國內就業市場對韓語綜合型人才需求的形勢,開展復合型韓語專業,比如旅游韓語,韓國概況、酒店韓語等。另外,可以承辦校企結合的模式,同用人單位合作,定向培養專門的韓語人才,降低用人單位對于求職人員的崗前培訓成本,提高用人單位用人效率的同時擴大學校的招生規模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加強吉林電大韓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前面已經提到,目前吉林電大韓語教師數量與吉林電大整體事業發展嚴重脫節,并且結構簡單。學校再引進基本的科研型師資力量的同時,也應該引進適合學校辦學特色需要的面授型教師,比如韓語各領域名師名家、國家開放大學韓語教師等,改善當下吉林電大韓語教師的配備。同時,加入良性的競爭機制,把教學與評優相結合,激發師資隊伍的積極性,提高整個韓語教學的質量。
4、采用科學的評價體系。吉林電大幾年來采取的考核評價方式相對單一,主要是筆試,以考試成績作為韓語培養的最終評價方法,這樣做違背了吉林電大韓語專業培養綜合型人才的教學理念,過分強調分數,也使得學生有投機的心里。所以,考核應該與日常教學緊密聯系,平時課堂實行情景對話、演講、討論、辯論等形式,并將平時分數算入期末總成績,這樣才能培養出韓語專業辦學目標所提到的綜合型人才。
吉林電大目前韓語教學存在的瓶頸是客觀的,擺脫困境就要進行必要的改革,必須牢記以學生就業為主導,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創新教學方法及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他們在未來的發展上起到應盡的幫助。
[1]陳潔.基于教學需要的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08:33—34.
[2]紀艷青,韓妮娜.高職韓語教學方法淺析[M].科技信息,2008,35.
[3]金銀花.韓國與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M].外語研究,2006,10.
[4]朱贊瑜. 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嘗試[J].外語研究文教資料,200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