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農業現代化需要職業農民,從2012年起,農業部開始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今年的7月4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又正式啟動實施。各地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制定了各種政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探索培育道路,涌現出了各種經驗。本期互動平臺刊登重慶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遼寧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浙江省農業教育培訓中心等地對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經驗所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提高認識是做好培訓工作的根本。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的奮斗目標。如何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需要從兩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大力宣傳農民朋友為社會作出的積極貢獻,爭取社會對廣大農民朋友的理解關心,從而增強對農民這一職業的認同感;二是通過全方位的農民培訓,使農民在提高基本技能的情況下提高綜合素質,從而逐步將有一定基礎的農民培育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民這一職業的榮譽感。
領導重視是做好培訓工作的關鍵。農民教育培訓是公益性、社會性的事業,需要社會支持和政府投入,因此,爭取領導重視是做好培訓工作的關鍵。一是及時向分管廳領導匯報全國農民培訓的形勢,農民培訓工作成績突出省市的先進經驗及好的做法;二是向分管廳領導書面總結我市的農民培訓成績、分析不足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三是及時匯總各區縣農民培訓的情況并報送分管廳領導閱示;四是在分管廳領導的帶領下,一年向主要廳領導報告一次科技教育方面的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爭取主管部門領導和分管廳領導的重視,實現農民培訓事業蒸蒸日上的目標。全市承擔國家陽光工程培訓的任務量穩步上升,農廣校系統承擔培訓任務的占比也在逐年提高,同時,地方安排培訓項目也在逐年擴展。
協同配合是做好培訓工作的前提。農廣校和科教部門是工作緊密相連的一個整體,正確處理好農廣校和科教部門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一是明確農廣校在農民培訓工作中的定位。科教部門是推進農民培訓的決策機構,是統籌規劃的部門,其職責是決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也包括一定程度上的如何做。而農廣校則是具體承擔農民培訓的中堅力量,其職責是完成機關設定的任務,決定如何做或如何完成任務。因此,市農廣校要甘做、善做“拐棍”,要圍繞主管部門的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來提供服務,提供支撐,加強機關和事業單位資源整合,實現工作對接和服務對接。二是農廣校要積極主動與科教部門溝通,及時反饋相關信息,全力做到農民培訓協調發展。三是嚴格按要求做好培訓工作,并主動接受主管部門特別是科教部門的監督指導,從而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切實做到多承擔農民培訓任務。
上下協調是做好培訓工作的保障。對于農廣校系統內部,首先是擺正市校的位置,市校既是培訓工作的承擔機構,也是各區縣分校的協調機構,因此,除十分重要的或各區縣無法承擔的培訓任務由市校統一辦好外,其他的任務直接交由區縣承擔;二是市校通過加強與區縣校的協調溝通,根據各區縣實際情況安排落實培訓任務;三是動員條件好的和積極性高的區縣積極申報承擔培訓任務。通過市校和區縣分校的協調溝通實現上下良性互動,從而使農廣校系統承擔培訓任務量和占比逐年遞增。
重慶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