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
摘 要:在全世界范圍內,經濟責任審計的環境都越來越復雜,其中的風險也就日益突出,所以對這種風險的控制就顯得格外重要。結合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特點(包括綜合性、復雜性以及政策性),為滿足社會各個階層對設計工作的期望,必須要做好風險的評估和防范。本文從闡述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含義出發,介紹我國在經濟責任審計領域存在的風險的概況。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評估和防范
一,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涵義
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是審計監督績效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的法律責任,具體審計項目的可能性,因為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和言論責任或損失。例如,被審計單位的財務,財政收入和支出,不具有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整合,審計師,具有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發出了一個積極的意見;或受審核方的金融,財政收入和支出具有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審計人員不符合的話,表示否定的意見。
二、經濟責任審計風險主要類型
1.期限劃分的判斷風險。由于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的特殊性和審計目標,經濟責任審計需要人為地劃分的前任和現任的術語,在必要的時候,也需要由審計署在今年,為了評價經濟責任審計。
2.審計范圍和違約風險的內容。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是在辦公室和財務術語審計,財務收支有關的經濟行為。因此,會計數據的經濟行為,是履行經濟合同管理制度,都屬于審計范圍。如果數據是不完整的,真正是不夠的,沒有審計人員進行測試,審核和評估以及使用權和財務收支審計的經濟行為無關的行為,將會帶來審計風險。
三、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成因
1.審計技術風險知識的局限性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理論還不完善。在實踐中,仍然存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存在的問題:一是自己還沒有形成嚴格的,科學的系統,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持。風險基礎審計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主觀而非客觀標準工作;二是在審計實踐中還缺乏有力的證實。在2001~2002美國出現一系列跨國公司財務舞弊審計失敗的案例,主要在審計技術方面問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不恰當的廣泛使用,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實施審計質量要求高。風險導向審計失敗的風險評估,有可能導致審計或審計失敗是無效的,對審計人員的要求很高的能力審計模型。事實上,現在非審計業務已成為會計事務所和審計的主要企業,人才流失嚴重。通常被稱為一流的審計人員進行咨詢,二流的審計審計,即使主要采取風險基礎審計模式的“五”也面臨著高素質的審計人才的缺乏。
2.自身因素
成立時間的長,并不能決定一項制度就是完美無缺的。成立已經有20年,我國國家審計規范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待提升的,審計準則體系還不是很完善,一些業務規范不合理,審計質量保證系統不完善。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由于經驗有限,導致工作底稿體系不健全,使得審計評價無跡可尋,職能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取證。審計員的個人素質也是審核的一項重要標準,這些審計員審計方式單一保守,尤其是地方工作人員,對于工作的積極勇于探索的精神缺乏,所以大家還是沿用以前的老方法。此外,沉重的財務審計機構,輕,重的懲罰,光分析、數量和質量,導致經濟責任審計不深,審計質量不高,綜合分析并不多,不是從體制,機制和系統,提出的對策和建議來解決這個問題,黨委、政府的宏觀決策提供了基礎。
經濟責任審計是經濟活動,正確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術語,如法律,結果對部門任命干部調整提供依據,并領導干部,促進和完善干部管理系統。此外,由于經濟責任審計揭露腐敗,它可以有威懾作用,使領導干部隊伍建設,減少腐敗,腐敗的預防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提倡領導干部的管理,正確認識其作用,認真履行職責。形成統一的認識在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角色規范的警告,在今年年底前,機關單位進行匹配,以實現審計目標,反映經濟事實。
從法律建設的角度,應不斷完善的法律和經濟責任審計中的應用的相關法規,建立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導向審計機制,在審計結果的合理應用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的方法,應該多指標,多角度的評價體系,在立法體現完整性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形式,不僅滿足了真實,合法,更突出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有效性。
2.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加強審計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只有審計人員有良好的政策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風和業務技能,保證審計質量,審計風險是可以控制的。提高質量第一的審計員選擇,嚴格按照《審計法》及相關實施細則的要求,組織原則,是指由企業,機構或政府機構的經濟組織的身份,書面的協議或合同,如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審計委托審計,根據審計委員會的范圍和內容,或組織人事部門,委員會的建議,對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紀檢監察機關,對政府審計制度的實施,應選擇有經濟責任審計的專業能力,質量和數量,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審計。
3.改進審計方法,對審計評價體系的建立
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任務是執行審計對象經濟責任的合法性評價、經濟活動、真實性和盈利能力。等審計方法,可以根據社會審計的思考,大多數的審計關注金融數據中心,但是一個更加開放的視野,從一般財務審計擴展,財務收支審計的相關管理權威。進一步的績效考核,關注的可能影響控制較弱,低效率,糟糕的探索和擴大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指標的選擇應該反映相關性原則,并能充分反映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傳統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反映了績效審計的內容,使用所有政府資金從領導干部管理、國有資本,社會資本,本文建立了一個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和標準,公平的經濟責任和性能水平和綜合評價。(作者單位:高郵市審計局)
參考文獻:
[1] 嚴天斌.提升黨政領導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效果對策研究[J].審計月刊,2011.6.
[2] 謝偉.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模型分析[J].中國內部審計,2012,(2).
[3] 呼婷婷.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管理[J].財會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