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巧俐
【摘 要】課程改革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創造性地學習是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就初中語文自主性學習教學談幾點認識與做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性;教學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但在語文實際教學中,人們往往走入單純“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采用“一刀切”“齊步走”大運動量的辦法“孜孜樂教”,這看起來好像對學生很負責任,實際上對學生不管是身心,還是智力都受到很大的壓抑與摧殘,是嚴重違背教育的初衷的。課程改革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創造性地學習是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就初中語文自主性學習教學談幾點認識與做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是好學的基礎,是學生積極地、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語文源自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加工,其本身就不乏樂趣。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因而,充分發掘語文文本的素材,使之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師自身的富有吸引力的語言(包括口語、書面語、形體語言),將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古語云:“親其師而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幽默生動的談吐也將極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進一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和諧的學習氛圍也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盡信書不如無書”。再好的文章也不是白璧無瑕,處處經典,老師的理解也并非完全正確,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才是一種理智的學習行為。“學者須要會疑”。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鼓勵學生提問,哪怕是一些極其簡單的或是極古怪的問題,因為有問題才會有動力,有問題才會吸引學生自覺地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從而充分發揮創造力。
四、創設學生學習平臺
“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教”。初中語文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變化是角色的轉化,教師不再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教法,更要研究和探討如何有效地實施舉一反三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觸類旁通地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自主設計、練習、探究、評價和思考地進行創造性學習,從方法上探究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與原理,掌握如何運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更好地提高自學效果,促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的轉變。
五、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我們都知道,要上好一節語文課,使課堂始終處在一種積極主動的氛圍之中,單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它需要我們站在高處,從整節課、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層次、有步驟的系統化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認真解讀文章,使課堂學習從多方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乃至創造能力。如在學習童話《犟龜》一文時,就可以采用這種分層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我設計了一組問題:犟龜的基本性格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出來;然后再問:他要參加的是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可是,它最終參加的卻是獅王二十九世的婚禮,小烏龜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下學生的熱情高漲,紛紛回答;在此基礎上,我繼續設問、啟發:他雖沒有參加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但有一點是它是有收獲的,那是什么?學生由于有了前面的問題作鋪墊,可以不費勁地回答:“克服了艱難險阻”。最后,我又順勢利導,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成功的意義到底何在?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環環相扣的設問,使學生在自己的誘導下,學生的熱情空前高漲,在反復研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對本文的重點難點很容易地就解決了,同時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強化學生學習習慣
語文課最根本的任務是學習和運用母語表情達意,讀、寫、聽、說、思是語文學習的五種基本形式,學習過程中僅僅深挖教材是顯然不夠的,必須盡可能地擴大閱讀面,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面向廣闊的語文世界去獲取知識,開拓發展的空間。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獵取知識的途徑,又有利于自主學習習慣的強化。
自主學習習慣的強化,實際上是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外因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特別是對青少年學生而言,但內因仍起主要作用。因而在課外閱讀的訓練過程中,除老師反復強調閱讀目的,進行強制性的要求外,如每周檢查一次讀書筆記或摘錄,每月進行一次讀后感交流,家長監督檢查等,還特別注意抓住時機,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加以表揚和鼓勵,變“要我讀”為“我要讀”,進而養成一種自覺的閱讀習慣。經過課外閱讀的強化訓練,你就會發現有不少學生已開始不再滿足于老師的要求,他們會自己去購買了《論語》、《唐詩三百首》以及一些外國名著進行閱讀,并時不時的向老師請教。閱讀和交流課外讀物已成了不少學生的一大興趣和愛好。
總之,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要求我們教師要將“外部”的指導轉化為“內部”的能力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運用最適宜自己的學習方法展開學習與鍛煉,這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可持續發展的建構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更有利于學生終身語文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它符合當前語文改革的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