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筠
摘 要:景德鎮,"千年瓷都,水土宜陶",承襲了最純正的傳統技術,匯集了能工巧匠,這塊土地上孕育出了無數的陶藝大師。近一二十年,景德鎮的陶瓷業卻猛然面臨著一個發展瓶頸,曾經像白金一樣的景德鎮瓷器,如今卻變成了地攤貨。景德鎮陶瓷這個世界上古老瑰寶,在現代化進程中又該何去何從。本文從陶瓷文化的傳承,景德鎮陶瓷行業發展的時代需求等方面分析創立陶瓷文化創意園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景德鎮;創意;文化;陶瓷
0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深,文化創意產業在生產力空前擴張的時代正在崛起。文化創意產業的形成,已經昭示我們生活的世界誕生了新的生產方式,它正在并且還將改寫經濟學的傳統定律,催生新的市場規則和生產規則。面對不可逆轉的全球化發展趨向,猶如“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創意產業的發展必須承擔起在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中的重大責任。
2010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建設的第一年,對于景德鎮而言,陶瓷文化創意產業作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下的一個重點品牌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景德鎮,千年瓷都,水土宜陶,承襲了最純正的傳統技術,匯集了能工巧匠,這塊土地上孕育出了無數的陶藝大師。近一二十年,是中國傳統陶瓷生產繼宋明清幾個朝代以來又一個鼎盛時期。規模之大、發展之快、社會之影響、地域之廣是空前的。同時景德鎮的陶瓷業卻猛然面臨著一個發展瓶頸,曾經像白金一樣的景德鎮瓷器,今天卻變成了地攤貨。景德鎮陶瓷這個世界上古老瑰寶,在現代化進程中又該何去何從?挑戰引發了許多研究者關注,其代表觀點如下:
(1)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成果認為:陶瓷文化應提升為景德鎮城市特色品牌。江西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對世界118個國家進行生態現代化定量評價后認為,世界向生態文明轉型的趨勢已不可阻擋,鄱陽湖作為長江的重要調蓄湖泊和具有世界影響的濕地,作為時至今日仍然一湖清水的大湖生態流域寶貴資源,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重新步入所謂的經濟與環境關系的倒U型曲線規律,是絕對不可取的。該課題組認為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生態文化、高效低碳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是必然選擇,并指出景德鎮千年沉淀下來的陶瓷文化、茶文化的潛力和優勢明顯應進一步挖掘、整合、規劃和設計并提升為城市發展特色品牌。
(2)2013瓷博會期間舉辦的陶瓷文化創意論壇認為: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是發展趨勢。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村長李見深認為,傳統產業模式需要調整,應大力發展陶瓷創意產業。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馮原認為應就近的創新經驗,反思一下什么叫創新,這對景德鎮的未來應該是更加有效。整個論壇討論下來一致認為陶瓷文化資源是景德鎮各類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之一,陶瓷創意文化產業是景德鎮經濟發展中最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實施“文化瓷都”戰略,加快發展陶瓷創意文化產業是景德鎮市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實現景德鎮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3)陳雨前教授認為:景德鎮學提升了“景德鎮”的品牌價值。景德鎮陶瓷學院陳雨前教授首次提出“景德鎮學”,重點推廣“景德鎮”這塊金字招牌,使得景德鎮千年瓷都名聲逐漸與“紅學”、“敦煌學”、“徽學”一起成為國際性顯學。景德鎮學的構想與提出,對于陶瓷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文化、歷史文化、藝術文化,在提升景德鎮品牌價值,發揮文化效益方面有極高的推動作用。景德鎮要發展,必須依靠陶瓷,而陶瓷要發展,必須依靠陶瓷文化,而陶瓷文化要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全方位的傳承和創新。
1 創立陶瓷文化創意公園必要性
將景德鎮打造成為一個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緊緊圍繞生態尋找出路、謀發展,“萬事開頭難”,出路要切合景德鎮的實際情況,千年的文化、遺址反而成為景德鎮最大的財富。目前日漸興盛的“文化創意熱”背后蘊含的低碳環保以及巨大經濟效應引起了我們課題組的注意,景德鎮陶瓷文化所獨有的文化特質是獨有的,景德鎮的陶瓷遺址是無法復制,景德鎮再人類陶瓷史上地位是無法被替代的。人類本來就有共同的根、共同的傳承、共同的美感,尋找一個共同點,就能讓我們的理念極大化獲取認同。在景德鎮利用現有的資源打造出一個陶瓷文化創意公園,讓這里成為猶如“798”一樣的藝術家的天堂,讓旅游者可以在這里一覽景德鎮的千年文化,讓有創意但是不懂如何制瓷的人在這里實現他們的創意。一旦這個共同點被成功打造出來,那就代表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引起其他人的共鳴,讓其他人愿意跟隨這里的生活形態,景德鎮就引領了時尚。一旦這里成了時尚的風向標,它就可以作為整個江西旅游的特色品牌在全世界推廣。
(1)弘揚與發展陶瓷文化的需要。陶瓷文化對中國文化、經濟、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對世界文明進程所帶來的影響,研究領域輻射藝術、歷史、考古、文學、民俗學、地理學、哲學、思想史、科技史、經濟史、陶瓷文化傳播、社會思想史、文物鑒定、古籍校勘等多個學科領域。可以說中國陶瓷史貫穿了中國的歷史,沒有陶瓷的歷史是不完整的。而陶瓷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已成為我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由于自然因素等不可抗力、經濟建設、旅游資源開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許多陶瓷文化遺產正面臨損毀。實現長期有效地保護陶瓷文化遺產已迫在眉睫。
(2)復興中華陶瓷文化的有效途徑。陶瓷是人類不可磨滅的共同記憶。瓷器與人類的生存環境、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社會制度、宗教信仰、審美情趣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而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瓷器也蘊涵著不同的歷史與人文內容,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瓷文化。在中世紀的歐洲,來自中華上國的瓷器曾有“白色金子”之譽。在英文中,china既有中國又有瓷器之意。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瓷器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并已成為中華文明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千百年以來,陶瓷始終以其獨特的形式承載著中華文化,飽含著兼容并包、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紅色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陶瓷與紅色文化的結合是中華陶瓷文化的發展需要和必然趨勢。
(3)拓展陶瓷文化創意平臺的需要。創意產業是指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千年瓷都,水土宜陶”,景德鎮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市內隨處可見一色的老舊磚墻,方方正正,外表平淡,它的清冷中自有一種樸實大氣之美,它以一種承載著歷史的空間感令發現者眼睛閃亮,給予打造陶瓷文化創意者一個良好的創意環境。依托這一優勢資源,開發陶瓷文化創意公園,重點挖掘十大瓷廠遺址、景德鎮民窯遺址、龍珠閣、三寶陶藝村、高嶺山、古窯民俗博物館、市區現存古建筑、古街道、古會館等。將優勢進行到底的同時變廢為寶。
(4)景德鎮城市發展的需要。景德鎮有著豐厚的文化資源,但景德鎮的瓷器卻一度從白金變成了地攤貨,欠缺的是創意而不是工藝。我們是活在當代的,我們的審美眼光和理念也在與時俱進,只有讓我們的產品跟國際接軌、全球化,那才能夠文化滲透,我們的瓷器才能成為白金。將景德鎮打造成一個陶瓷創意文化產業基地,將景德鎮的現有廢舊瓷廠、陶瓷遺址打造成陶瓷文化創意園,讓陶瓷文化在景德鎮開始復興與發展,讓景德鎮在未來能夠引領陶瓷文化的時尚,讓更多的有識之士,紛紛從文化創意的視角對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中的地位進行大量的思考和研究,助推景德鎮陶瓷行業和中華陶瓷文化的發展。在文化大碰撞與產業大競爭的歷史轉折關頭,深入挖掘陶瓷文化的價值與內涵,將“景德鎮”的品牌價值與陶瓷產業發展全面融合,推動陶瓷產業從傳統制造業向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創意產業轉型,走出既有中華民族文化特征的傳承,使瓷器再度成為向世界輸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無疑是景德鎮陶瓷復興的必經之路!
2 創建陶瓷文化創意公園的條件分析
(1)人力資源條件分析。強有力的陶瓷設計創意人才資源支持。人才是陶瓷設計創意產業的核心資源,人的主觀能動性直接決定著產業的興衰,沒有人才,產業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景德鎮陶瓷產業隊伍規模在10萬人左右,匯聚了大量的設計創作人才,僅陶瓷美術界的高級職稱以上人才就有500多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2人,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7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6人。全部從事或涉及陶瓷創作的人才達二萬人,包括陶瓷器型設計、陶瓷花面設計、陶瓷包裝設計、陶瓷品牌設計、陶瓷展示設計、陶瓷材料設計、陶瓷裝飾設計、陶瓷工具設計、環境與環境陶瓷設計、陶瓷模具設計等方面的系列、系統的人才。人才的密集度是其他地區設計人才無法比擬的,一旦將這些創意資源運用到陶瓷設計創意上效果顯而易見。
(2)文化地域因素分析。近年來,各地依托地域文化資源,以文化旅游為主線,以品牌運作為核心,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德國的埃森政府面對“煤都”的蕭條,把荒廢的工業區精心利用起來,集聚創意產業,使城市的“灰姑娘”變成了“白雪公主”。廣東中山市岐江公園,園址建立在舊“粵中造船廠”遺址之上,如今它已經成為一座新穎、懷舊、現代和文化價值的市民公園,還有北京的798廠和倉庫改造的登琨艷大樣工作室。我們有了這么多成功的案例,具備成功的前提,有著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地域優勢。除此之外,在景德鎮創立陶瓷文化創意園既有地域上特有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優勢,又可以吸收來自世界各地的陶瓷文化。創意文化與實踐的結合形成一種創意產業,從縱向歷史和區域空間來看是未來文化產業的主導趨勢。
參考文獻:
[1] 陳雨前.中國陶瓷文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 陳雨前.景德鎮學[M].中國出版集團,2007.
[3] 黃勇,等.景德鎮陶瓷創意文化產業體系構建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8.
[4] 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1982.
[5]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J].江西省社會科學,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