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通過景物表達的思鄉(xiāng)情;
2.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情趣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姿態(tài)各異的桂花圖、小詩、琦君資料等)
【教學流程】:
(課件展示一幅幅姿態(tài)各異的桂花圖)
一、復習導入,聽寫生字詞。
1.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琦君的童年時代,去沐浴一場奇妙——桂花雨。
2.讓我們就在這縷縷幽香中來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聽寫
桂花不與繁華爭艷,可它香氣真迷人;桂花開得最茂盛時,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朵朵完整、新鮮。
搖桂花時候,也是作者最快樂的,作者幫著鋪竹席,幫著使勁搖,跑前跑后,樂不可支。桂花搖落以后,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曬干后的桂花,可以泡茶,做桂花鹵,還可做糕餅。
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課件出示,生核對)齊讀
二、走進文本,品味語言文字。
1.作者多年來難忘家鄉(xiāng)桂花,難忘搖桂花給她帶來的快樂。課文哪個自然段具體寫了作者搖桂花的呢?瀏覽課文。
出示第三自然段:從那些語句中感受到搖桂花對作者來說是件快樂的事?(板書:樂)
2.交流,生暢所欲言。
3.“‘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為什么這能讓你感受到搖桂花是件快樂的事?
好,現在你們就是小琦君,我來當母親誰來纏纏我?
點評:一個“纏”表現出了作者那急切的心情(板書:纏)
過渡:當母親一看天空陰云密布,云腳長毛,就趕緊吩咐人提前“搖桂花”,盼望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小琦君會是什么心情?
“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⑴讀讀,想想哪些詞語表現了作者的快樂?(我可樂了、使勁地搖、幫著)
⑵“使勁地搖”使出多大勁?為什么?
⑶從這兩個“幫著”中你怎么看出作者快樂的?(板書:幫)
⑷齊讀
“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在畫面情境中、音樂聲中描述、朗讀)
(課件)描述:搖啊搖,搖得桂花紛紛落下,搖啊搖,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此時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樹下,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鼻子嗅嗅呢?(生說,師評)
搖桂花對作者來說可是期盼已久的事,置身于這如雨的桂花世界里,小琦君有何表現?(自由讀)(指名讀)(板書:喊)
齊讀。
4.搖桂花對我是件快樂的事,對大人們同樣是一種喜悅。
父親隨口就作了一首詩(引齊讀)
(出示詩句) 細細香風淡淡煙,
競收桂子慶豐年。
兒童解得搖花樂,
花雨繽紛入夢甜。
“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引齊說)這兩行描寫了兒童搖桂花非常——(快樂),快樂得甚至晚上回去還會——(做夢)那么小琦君會做些什么夢呢?(點擊出示)夜晚,小琦君做了一個甜甜的夢,她夢見_____。誰來說說。
(相機回讀)讓我們再去感受一翻那繽紛的桂花雨吧!“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正如你們所說的,作者夢見了桂花的豐收,搖桂花的喜悅。讓我們一起來讀(配樂)
5.讀中品味桂花的“香”。
過渡:搖桂花,搖花樂,搖得花雨繽紛,搖得滿樹生香,彌散四方。文章又有哪些句子是描寫桂花那迷人的香味兒的呢?(板書:香)瀏覽課文,找句子。
“桂花開得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這兩句話中各有一個詞最能體現桂花的香,讀一讀,找一找
(板書:浸 沉浸)
(指第一句)這句話中,老師想聽你說說桂花怎么個香法?
(你聞到了嗎?有樹的——沒樹的——整個村子——)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槐鄉(xiāng)五月》這句話大家還記得嗎?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這里的浸和沒有不浸在桂花里的浸都是寫花那迷人的——香氣。這個“浸”字,讓人覺得前后左右十幾家無論在田間地頭,還是在房前屋后到處流淌著桂花那迷人的香味。誰來讀?
花開總有花謝時,收桂花只有一個季節(jié),可作者為什么偏偏要說“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討論回答)
小結:是啊,當桂花盛開的時候走進小琦君家鄉(xiāng)的村莊,遠遠就能聞到濃濃的——(香味)當桂花落了,母親把曬干的桂花,用桂花做的桂花鹵送給鄰居們,桂花鹵就可以泡茶,做糕餅,一直享用到來年——桂花盛開的時候。所以作者說——(引齊讀)
彌漫在村子里的,有那桂花的香味,還有那濃濃的鄉(xiāng)情啊!(板書:濃濃的鄉(xiāng)情)
6.然而,作者11歲那年,就跟隨父母親離開了家鄉(xiāng),離開了給她全家?guī)頍o限歡樂的桂花樹。帶著這份桂花情結,作者每次從外地回家時,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卻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點擊出示)(引齊說)
從母親的這句話里你讀出了什么?
這里僅僅是母親思鄉(xiāng)情深嗎?作者在寫這篇散文的時候已經是一個60多歲的老人,自從她32歲離開家鄉(xiāng)到了臺灣,一直不能回到生她養(yǎng)她的故鄉(xiāng),再也看不到家鄉(xiāng)舊宅院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陣陣的桂花雨了……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三、深化主題。
其實,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發(fā)著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為了尋根,在她84歲時曾回到了故鄉(xiāng),喝一杯故鄉(xiāng)的桂花茶,嘗一口故鄉(xiāng)的桂花糕,聽聽那熟悉的鄉(xiāng)音,看看美麗的山山水水,不禁淚水漣漣。其實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故鄉(xiāng),因為故鄉(xiāng)就在她的心中。讓我們再深情地讀課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