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琰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可見,從小學階段給予學生自主自學空間尤為重要。以往的課堂,英語教師是“獨奏者”,學生是“觀眾”。這種教學模式儼然把學生變成學習“吸收器”,更是壓抑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導致課堂教學變成“無效”、“低效”。因此,為了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英語教師應還學生自主自學權利。
所謂小學英語自主學習,主要是指:基于對學生學習方式、水平、特點等方面的了解下,通過教師的有效影響,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從而使學生具備自主自學能力。那么,應如何以自主自學引路,從而使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提升呢?
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供自主自學環境
語言學習與環境相關。于學生而言,英語環境天生匱乏。針對此,為了給學生自主自學提供環境,英語教師需要采取策略,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室里留下一小塊空間,即作為英語墻,讓學生自主寫上自己最喜歡的英語句子、小笑話、英語動畫片等(內容不限,但以短小的內容為主)。課后,學生可以隨時參觀英語墻,有所收獲;還可以為教室中的實物貼上相對應的英文,如桌子(desk)、椅子(chair)、黑板(blackboard)、窗戶(window)、墻(wall)、門(door)等單詞。這些單詞可以利用于日常對話交際,實用性強;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建立“英語角”,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英文讀物,交換閱讀,獲取更多的英文知識。此外,可以在課間10分鐘,利用廣播、收音機等設備,播放英文歌曲、英文小故事等,營造濃濃的語言環境。在良好學習環境的感染下,學生自主自學意識被喚醒;同時也實現了在校園內隨時隨地學習英語,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奠定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二、豐富課堂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自主自學
好動、好玩、好奇等都是小學生的顯著特點。為了促進學生自主自學,英語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特有的特點,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凸顯趣味性的一面,真正實現新課改提倡的樂學。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3A Unit 6 colours這一單元時,我讓學生在教室中尋找顏色,比一比誰發現的顏色最多。這一活動吸引了學生。有學生說黑板是黑色的;有學生說我的上衣是白色的;有學生說同桌的裙子是紅色的等等。在學生說出各類顏色之后,我再利用多媒體呈現新單詞,即black, red, yellow, orange, white, blue等,教學生發音。在學習完發音后,為了強化學生對顏色單詞的印象,我讓學生拓展想象,即想一想生活中顏色對應的實物,例如紅紅的太陽、藍藍的天空,而學生則需要畫上太陽,涂上紅色,并用英語寫上red。這個活動提供了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增強了學生自主自學能力。又如在學習小學英語3A Unit 8 Happy new year這一單元時,課前我準備好了教學實物,例如toy car, robot, clown, CD, doll, ball等。我把這些實物分放在兩張桌子上,讓學生拿起實物進行問答,如:Happy birthday, Betty. This is for you. Whats this? It is...實踐證明,在多種手段的刺激下,學生自主自學的欲望更強,也能在各類實踐活動中使自身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
三、注重學習方法引導,教學學生自主自學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由此可見,注重學法滲透尤為重要。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學習方法,教師才能逐漸教會學生自主自學,逐漸擺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局面。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3B Unit 7 on the farm這一單元的單詞時,我引導學生利用聲音、動作等強化對單詞的認識,如pig, cow, chicken, duck; 又如在學習小學英語4A Unit 8 dolls這一單元時,我設計了小小活動。活動如下:If I say “touch your eyes” , you do it and say “eyes, eyes, eyes”。這一活動有助于活躍氛圍;有助于教會學生利用動作幫助學習等。在學習本單元的句型,如This is...her/his hair/nose/eye/mouth is...時,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最喜歡的人物角色幫她/他配音,充分尊重學生自主自學需求。
四、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生參與評價是自主自學中所要求的;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須。在英語課堂中,學生是主體;學生參與評價是體現學生主體的一種方式。學生通過參與評價,能清醒認識自我。那么,應如何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呢?首先,每節課都留下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例如,在學習完小學英語4A Unit 8 dolls這一單元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自身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是否學會自主學習、是否會運用句型進行基本會話、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等方面進行自評。學生通過自評,才會認識自身在自主自學中的長處與不足。其次,建立學習成長檔案。這一檔案主要記錄學生的自主自學情況、階段性成績等。實踐證明,利用學習成長檔案,能有效記錄學生的自主自學過程,并能發現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以提出針對性策略。總之,新課改下,英語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評價。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英語教師應以自主自學引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當然,學生的自主自學不是教師“放任不管”;在自主自學道路上,英語教師依然要付諸努力,如以何種方式調動學生自主自學;如何滲透學習方法;如何利用自主自學提升教學有效性等。筆者堅信,小學生的自主自學能力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必將會得到更大的提升,學生必將在語言學習道路上走得更遠。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長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