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摘 要:通過以《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為依據對秦皇島技師學院電工專業進行數學模塊化教學實驗,筆者發現,模塊化可以提高中職學生的數學成績,有利于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中職數學 模塊化 教學實驗
2009年1月,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其中規定:教學內容由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三個部分構成;基礎模塊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和應達到的基本要求,職業模塊是適應學生學習相關專業需要的限定選修內容,拓展模塊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需要的任意選修內容。
中職學校開展數學模塊化實驗教學,能夠優化中職數學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并將所學的專業和興趣相結合,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筆者以秦皇島技師學院2012級電工專業為實驗對象,進行了為期一學年的課堂教學實驗,以便檢驗中職數學模塊化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
一、數學模塊化課程教學實驗設計
實驗對象是秦皇島技師學院2012級電工專業,即電高12班(44人)和電高13班(45人),兩個班都是男生班,在電高12班按照筆者所設計的新方案實施教學,在電高13班仍按原來方式教學。教學實驗時間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進行了基礎模塊實驗,第二學期由于學生校內專業實訓課程的干擾,只進行了職業模塊教學實驗。
二、數學模塊化課程設計案例
1.數學基礎模塊:子模塊實數
(1)教學目標。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按要求對實數進行分類;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
(2)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對實數的兩種分類。難點:對無理數的充分認識。
(3)課題分析。本課題旨在令學生了解數系擴充,體會其對人類發展的作用,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初步的發現能力。
(4)教學策略分析。該課題屬于知識型的教學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從生活中常見到的數過渡到生活中罕見的數,從數學親近生活,從生活感受數學。每個學生都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數學領域里各種各樣的數,從而產生濃郁的探究熱情。
(5)教學反思。在準備過程中,預設內容比較抽象,所以留給學生思考的內容比較多,沒有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練習的時間,課堂內容沒有及時消化。滿意之處:在無理數建立過程中,放手讓學生操作、思考、分析,讓學生不僅有行為上的參與,也有思維的參與;對學生分析產生的問題能及時反饋;例題講完后,引導學生解后反思,加深對實數分類的理解。
2.數學職業模塊:子模塊余弦定理
(1)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余弦定理的內容,用向量法證明余弦定理,用余弦定理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度量問題。
第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實例體會余弦定理的內容,體會使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過程與方法,發展用數學工具解答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
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探索利用直觀圖形理解抽象概念,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余弦定理的應用,感受余弦定理在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中的意義。
(2)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對三角形邊角關系的探索,證明余弦定理及其推論,并能應用它們解三角形及求解有關問題。難點:余弦定理的靈活應用。
(3)教學流程。
第一,設置問題,知識探究。
我們可以先研究計算第三邊長度的問題。從哪些角度研究這個問題能得到一個關系式或計算公式呢?
考慮用向量的數量積或者還可以考慮用解析幾何中的兩點間距離公式來研究:引導學生運用此法來進行證明。
余弦定理: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教師補充完整。
第二,典型例題剖析。
例1:在?ABC中,已知b=2cm,c=2cm,A=120,解三角形。
教師分析、點撥并板書證明過程。
例2:在?ABC中,acosA=bcosB,試確定此三角形的形狀。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思考,運用多種方法求解。
(4)課時小結。運用多種方法推導出余弦定理,并靈活運用余弦定理解決解三角形的兩種類型及判斷三角形的形狀問題。
(5)課堂教學反思。立足課標和教材,尊重學生實際,實行層次教學。在教學中采取“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網絡。
數學教師改變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至關重要,應采用組織引導、設置問題和問題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問的方法,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數學模塊化教學實驗效果
經過一學年的教學實驗,筆者采取了問卷調查方法、學業成績測驗方式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比較,以檢驗教學實驗效果。
1.數學學習態度變化
實驗前,對數學很感興趣的同學占23%,感興趣的占31%,不感興趣的占46%。實驗后,對數學很感興趣的同學占32%,感興趣的占57%,不感興趣的僅占11%。
可見,經過數學實驗,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達89%),表明數學模塊化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興趣。
2.數學學習的自覺意識比較
實驗前,能積極學習數學的學生比例為28%,一般的為44%,沒有數學學習自覺性的學生占28%。實驗后,能積極學習數學學生的比例提升到73%,一般的只有23%,沒有數學學習自覺性的學生下降為4%。
可見,實驗前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意識有了明顯提升,70%以上的學生積極地要求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的自覺性得到了明顯加強。
3.完成數學作業方式的變化
實驗前,通過自己思考、動手完成作業練習的學生比例僅為28%,抄襲作業答案或他人作業的學生比例高達53%,不完成作業的學生的比例為19%。實驗后,通過自己思考、動手完成作業練習的學生比例僅為77%,抄襲作業答案或他人作業的學生比例高達18%,不完成作業的學生比例僅為5%。結果表明,數學模塊化課程可以有效改善學生數學作業完成方式。
4.數學學習成績比較
學期初,兩個平行班學生的數學基礎基本相同,數學模塊化課程教學實驗后,第一學期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期末數學成績如下:
實驗班的平均分為85,最高分為100,及格率為91%;對照班的平均分為78,最高分為90,及格率為73%。
根據這兩個班入學時考試的成績分析來看,當時這兩個班的成績差不多,平均分最多不超過2分,現在實驗班的數學成績比對照班有了顯著提高。
可見,數學模塊化課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利于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
綜上所述,數學模塊化課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有效改善學生數學作業完成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利于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同時表明,數學基礎薄弱的中職學生也能適應模塊化課程。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驗證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參考文獻:
[1]吳峰.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數學課程模塊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大眾科技,2009(9).
[2]湯娟.關于職業中學數學課程改革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6(7).
[3]李斌.數學實驗教學的基本設計及其應用[J].遼寧教育,2007(4).
(作者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