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萍
摘 要:對臨床工作環境不適應、操作不熟練或失誤等因素易導致實習護生的職業發生暴露。對職業暴露危害的防護意識淡薄,使得實習護生成為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面臨許多職業危害。我們應在職業教育中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實習護生對職業危害的認識,遵守操作規程,落實防護對策,從而有效防止職業危害和感染的發生,確保實習護生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實習護生 職業暴露 防護
實習護生是護理隊伍中的特殊群體,在臨床工作中面臨嚴峻的職業危險。對職業暴露危害認識不足、診療操作技術不熟練,缺乏臨床經驗和防護知識是實習護生成為職業暴露高危人群的主要原因。本文對2011級185名實習護生的職業暴露相關知識和職業暴露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職業危害的現狀和原因,提出采取的對策,以期有效防止職業危害的發生。
一、對象與方法
選擇2011級實習期滿6個月的185名護理專科生作為調查對象,對職業暴露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和職業暴露情況調查。相關知識內容包括院內感染的概念、途徑、原因、職業防護的內容、針刺傷的概念、預防、銳器盒的使用及經血傳播的疾病。
二、結果
1.相關知識情況
185名實習護生對知識掌握、熟悉、了解、不知道的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對院內感染的概念、途徑、原因掌握和熟悉的人分別占38.9%、40.6%、28.2%,都不到50%。職業防護的內容不知道的占17.3%、熟悉和掌握的占26.5%。醫療銳器傷的概念不知道占到了8.1%。針刺傷的預防不知道的占10.3%。銳器盒的作用掌握和熟悉只占47.9%,經血傳播疾病了解占40.5%、不知道的占4.3%。在臨床工作中,實習護生每天要完成大量的注射、輸液等護理技術操作,與各類病人、注射器、輸液器及采血針等醫療銳器接觸的機會多,許多實習護生防護知識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增加了職業暴露的機會。
2.職業暴露情況
185名實習護生中,被銳器或針頭扎傷手高達16.8%,被患者體液污染皮膚或黏膜占29.25%,被患者抓傷占13.5%,被病房內物品損傷占26%。實習護生已成為院內感染的高危職業群體。
三、討論
1.實習護生防護知識缺乏
學院未設置職業安全防護課程,老師的防護知識不足,實習護生在校學習的知識掌握不牢。實習醫院重點抓學生的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職業安全教育普及和安全管理不到位,對職業暴露疏于防范,是造成實習護生職業暴露重要原因。職業暴露的主要環節:在整理銳器物、拔針、加藥過程中、穿刺過程中、分離針頭、操作后重套針帽等操作過程中。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經驗不足、技術不熟練。另外,實習護生常接觸到各種化學消毒劑、固定劑等,可以通過呼吸道和皮膚的接觸對人體造成傷害。
2.職業暴露自我防護意識薄弱
實習護生對職業暴露的嚴重后果認識不足,如抽血、輸液、輸血時,在進行某些具有化學危害性損傷的操作如配置化療藥物、使用某些消毒劑時不帶手套。發生職業暴露問題后, 未按正確程序處理傷口,未進行血液檢測和及時上報,面臨針刺可傳染乙型肝炎等嚴重的職業隱患,個人身心健康受到威脅。
3.護理環境不安全
一些安全的護理工具,如利器盒、負壓標本試管采血針等沒有在臨床普遍使用。
四、對策
1.加強職業暴露的防護教育
增設護理職業暴露防護課程,正確講解銳器物、針管等危險物品的開啟、使用及處理方法。實習前開展職業暴露防護的強化培訓,進行系統管理干預,使學生盡早樹立職業安全意識,能有效提高實習護生的職業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職業危害重在防護, 而防護的關鍵則是防護意識、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接受職業防護相關教育非常必要,能降低實習護生銳器傷的發生,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職業危害的有效措施。
2.加強職業暴露的防護帶教
加強對帶教老師的職業防護培訓,提高帶教老師的自我防護意識。帶教老師要告知操作的程序、要點、注意事項及可能造成的職業暴露和防護措施。帶教老師要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職業防護習慣, 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使實習護生自覺接受和培養防護意識,對預防職業暴露是非常關鍵的。
3.加強職業防護管理和指導
制定使用銳器時的安全操作守則, 提供使用安全性護理用具, 進行新產品安全使用的培訓。建立職業暴露后報告、登記制度及暴露后管理辦法。開展對實習護生銳器傷后感染乙型肝炎等經血液傳播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疫苗接種等。另外,對實習護生職業暴露后要重視心理干預。
(作者單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