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霧芬
摘 要:阿司匹林腸溶片的輔料在含量測定前需要進行過濾,以除去干擾。藥典2005版中未提及過濾方式及過濾材料,在實施該項目實驗時,出現了續濾液渾濁的現象。本文就該現象進行了探究,分析原因,以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阿司匹林腸溶片 含量測定 過濾 中性乙醇 實驗驗證 藥物分析
一、根據藥典標準設置的學生實驗中出現的疑問
在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內容中,阿司匹林是芳酸類的典型藥物代表,其含量測定常作為教學內容的一個重點進行講授。由于阿司匹林的酯鍵能在堿液中水解,2005版藥典中對阿司匹林采用氫氧化鈉滴定液滴定來測含量,而對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含量測定,則用中性乙醇溶解本品,濾過后,再用兩步滴定法測定。
這個測定過程中對阿司匹林腸溶片溶解后的過濾,是為了除去藥片中的腸溶性輔料——丙烯酸樹脂或鄰苯二甲酸醋酸纖維素等。2005版藥典中對此過程的過濾方式未做規定,也未提及過濾的儀器設備,所以,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采取了最為普遍也易于取材的濾紙過濾的方式濾過。但經過多次實驗,發現即使在操作過程中完全按照濾紙過濾的規范操作,所獲得的續濾液也是混濁的。到底原因出在哪里,是操作失誤造成的,還是所采取的濾紙過濾對于該測定過程不適用,混濁的續濾液對于下面的測定結果是否有影響?這些疑問吸引筆者進行了以下探究。
二、關于阿司匹林腸溶片混懸液濾紙過濾問題的探究
1.過濾操作失誤的排除
在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含量測定過程中,采用中性乙醇溶解該藥品后用濾紙過濾,續濾液總是混濁。筆者首先對比了阿司匹林腸溶片游離水楊酸檢查的過程,該過程是用乙醇溶解本品,在過濾后檢查其中的游離水楊酸限量。這兩個測定過程的溶解過濾,除了溶劑分別是中性乙醇和乙醇外,均采用濾紙濾過,對比過濾后的續濾液,均顯示混濁。多次實驗后,可以肯定地排除是因為操作失誤引起的續濾液混濁。
2.設計實驗,論證濾紙過濾是否合理可行
實驗室常用的濾紙包括定性濾紙和定量濾紙。本實驗采用的是定量濾紙。定量分析濾紙是由棉質纖維制成,在制造過程中,紙漿經過鹽酸和氫氟酸處理,并經過蒸餾水洗滌,將紙纖維中大部分雜質除去,所以灼燒后殘留灰分很少,對分析結果幾乎不產生影響。
續濾液出現的混濁是否與中性乙醇有關?筆者設計了以下實驗,論證中性乙醇對濾紙濾過的影響。
(1)探尋引起續濾液混濁的原因。
實驗一:溶解阿司匹林所用的溶劑對過濾的影響。
實驗過程:分別用中性乙醇、乙醇和純化水溶解阿司匹林腸溶片制成混懸液,再以定量濾紙對以上三種混懸液分別過濾,并分別收集續濾液30ml,對三種混懸液進行比對。
實驗用品:95%乙醇、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酚酞指示液、定量濾紙、漏斗、燒杯、納式比色管等。
參考標準:實驗用試劑均按藥典附錄規定配制。
實驗結果:對所收集的三種混懸液比濁,中性乙醇管顯示混濁、乙醇管顯示輕微混濁、純化水管顯示澄清。
結果分析:實驗結果表明乙醇和中性乙醇作為溶劑對過濾效果均產生影響,而純化水則沒有。由此推測中性乙醇和乙醇可能與濾紙發生了一定的作用,導致濾紙中的棉纖維分解,出現混濁。同時也證明所產生的混濁不是由阿司匹林及其輔料引起的,過濾過程中阿司匹林與濾紙沒有發生作用。
為什么中性乙醇對濾紙會產生分解作用?如果單是乙醇對濾紙的影響,經濾紙過濾的中性乙醇續濾液為何比乙醇續濾液更加混濁?藥典中采用中性乙醇溶解阿司匹林,但由于乙醇對于酚酞顯示酸性,為了消除溶劑對氫氧化鈉滴定阿司匹林的終點判定的影響,采用了對酚酞呈中性的“中性”乙醇。配制中性乙醇需要將酚酞指示劑滴入95%的乙醇,再用氫氧化鈉滴定液滴定至微紅色。所謂的“中性”是否加劇了濾紙的分解?
(2)探究中性乙醇的“中性”及其對濾紙的影響。中性乙醇是否真為中性,它的酸堿性到底如何,是否足夠影響濾紙的穩定性,可以由以下實驗進行推論。
實驗二:確定中性稀乙醇的酸堿性及其濾紙穩定性的影響。
實驗設計:用酸度計測定中性稀乙醇的pH值,進而推測中性乙醇的酸堿性,結合實驗一中兩種溶劑對過濾的影響,做出推論。
設計理由分析:
①若采用精確pH試紙測試的方法確定中性乙醇的酸堿性,乙醇的易揮發性會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性,所以不予采用。
②目前一般酸度計所用電極都只適用于水溶液。乙醇濃度高,測定時間較長時,對電極有損壞作用(對電極內參比溶液的脫水作用),測定誤差當然較大。所以,用酸度計測定乙醇溶液pH值時,測定時間不能過長、乙醇濃度不能過高。中性乙醇的乙醇濃度為95%,所以也不能采取酸度計直接測定的方法。
③由于乙醇對酚酞呈酸性,中性稀乙醇與中性乙醇的配制過程都是用氫氧化鈉滴定液滴至微紅色,中性乙醇的乙醇濃度高,配制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比中性稀乙醇多,實際配制過程的確如此,所以滴入中性乙醇中氫氧化鈉的量比中性稀乙醇中的更多,堿性更大。通過測定中性稀乙醇的pH值,即可推測中性乙醇的酸堿性。
實驗過程:配制50%的中性稀乙醇溶液,用酸度計測定其pH值,與相同條件下純化水測定的pH值相比較,確定其酸堿性,再對中性乙醇的酸堿性進行推測。
實驗用品:95%乙醇、純化水、賽多利斯pb-10酸度計、硼砂緩沖液、磷酸鹽標準緩沖液、苯二甲酸鹽標準緩沖液。
參考標準:實驗用試劑均按藥典附錄規定配制。
實驗結果與分析:經測試本實驗室純化水的pH值為7.34,中性稀乙醇的pH值為8.28,所以中性稀乙醇為弱堿性,而中性乙醇的也應為偏堿性。
定量濾紙是由紙漿經過鹽酸和氫氟酸處理,并經過蒸餾水洗滌,將紙纖維中大部分雜質除去,如果在這其中加入偏堿性的中性乙醇,勢必發生反應,使濾紙被腐蝕分解。所以中性乙醇的弱堿性及乙醇的溶解作用,使其不能使用濾紙濾過。實驗一中的現象證明了這種分解作用的存在。
三、解決方案
既然中性乙醇屬于有機溶劑,且呈現弱堿性,那么實驗室采用什么過濾材料才能更好地對阿司匹林腸溶片的中性乙醇溶液進行過濾呢?綜上,我們采用了尼龍膜進行過濾,配套使用實驗室的微孔濾膜濾器或現成的尼龍膜濾器可快速完成過濾操作。經多組學生實驗證實,確實能有效過濾,且無渾濁現象出現。
四、小結
以上對阿司匹林腸溶片含量測定中過濾操作的探究,是在2005版藥典標準的基礎上所做的。實際上,在最新的2010版藥典中對阿司匹林腸溶片等制劑的含量測定已經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取代了容量分析法,溶解阿司匹林1%的采用冰醋酸甲醇溶液,過濾的方式指明用濾膜過濾。而以上方法改進的兩步滴定法測阿司匹林腸溶片含量仍有其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喻歡成,徐俊.乙醇酸性溶液的特性及正確測定pH值方法[J].食品科學,1989(12).
[2]牛彥輝.藥物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海南省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