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倡導學習和緬懷紅色革命精神,紅色旅游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借紅色旅游重溫革命圣地、追憶歷史、緬懷革命先輩成為很多游客的選擇。因此,紅色文化景觀也成為各旅游地競相建設的重點。廣州市的革命資源并不少,但紅色資源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本文首先對紅色文化景觀進行了定義和辨析,然后對廣州市的紅色文化景觀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期為廣州市以及其他市區紅色文化景觀的開發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紅色文化景觀;分類;分析
一、緒論
1.研究背景
《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的下發實施,拉開了全國各地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序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展紅色旅游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文化工程,是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經濟工程。在廣州市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廣州紅色旅游正穩步發展。紅色文化景觀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吸引游客、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元素,更是紅色文化的具體體現,理應受到重視。因此對于廣州市的紅色文化景觀的分析和開發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2.紅色文化景觀的相關概念
(1)紅色文化。“紅色”是中華的傳統色彩,更是中華民族的典型代表色彩之一。“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進行活動的遺留和產生的影響,是中國革命時期特有的一種文化形態,是當代先進文化的源頭。
(2)紅色文化景觀。雖然國內對于紅色文化和紅色文化遺產研究較多,但是對于紅色文化景觀的研究較少。筆者認為紅色文化景觀是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包括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存在、產生和建造的與中國共產黨相關的兼具人文與自然特性的建筑物、構筑物、園林等,記載革命歷史事跡,開展緬懷學習和參觀游覽,傳承希望和革命精神的紀念物或紀念地。包括紅色革命事件、活動遺址,革命偉人、名人故居和舊居(如湖南韶山毛澤東故居等),革命年代的仁人志士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寓所,陵園墓祠,紀念館以及主題公園等。
(3)紅色文化景觀的特征。紅色文化景觀與一般的紀念性景觀如壇廟、陵墓等有所不同,又區別于其他旅游景點或景區,如風景名勝區、公園等,因此除了具有一般景觀具有的特征外,紅色文化景觀還具有其獨特的特征。紅色文化景觀既能保留或喚起某種特殊的記憶,其本身又富含特殊的精神含義,是能夠使人回憶或傳承中國共產黨革命歷史、事跡和精神,組織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活動的區域,具有特殊精神內涵和紀念意義,具有政治性、紀念性、故事性、文化性、娛樂性等特點。
二、廣州市紅色文化景觀現狀分析
1.廣州市紅色文化景觀現狀
2.廣州紅色文化景觀的特點
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與眾不同的發展歷史,廣州的紅色文化景觀,除了具有教育性、紀念性、文化性等特點外,還具有稀缺性、不易識別性、包容性、開放性等特點。
(1)教育性。廣州紅色文化資源是在特定的革命歷史環境下形成的,代表著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不同于其他文化的資源。由于其具有的濃厚的革命歷史內涵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珍貴教材,同時也擔任著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2)紀念性。廣州的革命史是廣州市人民的集體記憶,因此紅色文化景觀的開發不僅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紀念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者,更是為了留住這些人們心中的記憶,為了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生活。
(3)文化性。在繁多的文化當中,紅色文化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紅色文化景觀作為紅色文化的承載,自然具有“文化性”。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因而廣州市的紅色文化景觀不僅具有紅色文化的先進性,也具有嶺南文化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的特點。
(4)稀缺性。廣州的革命活動比較豐富,但大多是國民黨的活動。自1938年廣州被日軍占領,廣州不再是抗戰活動的主戰場,只有部分游擊隊與日軍周旋。因此,與中國共產黨相關的名人、事件、活動遺跡等相較其他地區較為稀少,而相對應的紅色文化景觀更為稀缺。
(5)不易識別性。廣州的革命景觀多與國民黨有關,國共合作的也是從廣州開始,因此一些活動中既有中國共產黨的參與,又有國民黨的身影,這就造成了紅色文化景觀的不易識別性。如果不是十分了解廣州再近代史,對于國民黨、共產黨的活動區分不大的話,很難認識到某些景觀為紅色文化景觀。
(6)包容性。廣州市的紅色文化景觀也體現嶺南文化包容并蓄的特點。在景觀類型和風格上,既有廣州傳統園林風格也吸收容納了西方的建筑風格。
(7)參與性。廣州作為中國發展比較快的城市,先進的技術被用到景觀營造當中,紅色景觀不僅能觀賞,游覽者還能參與其中。如廣州起義紀念館中,通過數字化的媒介,游覽者可以親自動手去點擊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
(8)地域性。作為廣州市的紅色文化景觀,在其設計營建時除了突出紅色文化的特征外還融入了廣州特有的地域文化。如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中紀念碑四周的密林和廣州市樹紅木棉也起到點景的作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前身為番禺學宮是典型的學宮式建筑格局,具有嶺南文化特色。
(9)生態性。除了突出紅色這一主題,廣州市的紅色文化景觀在建設上開始提倡生態這一主題。紅色的紀念性和城市的生態性相結合,使得紅色文化景觀不在單調乏味,而是具有了更加豐富的城市功能。廣州市的幾條城市綠道把一些紅色文化景觀與其他城市綠地有機地串聯起來,構成了廣州市的綠色基礎設施。
三、廣州市紅色文化景觀的不足
1.知名度不高,資源優勢不明顯
廣州并不是全國聞名的革命圣地,也不是具有意義重大的戰略要地,知名度遠不如井岡山、西柏坡等著名的紅色景區。在國家公布的十二個“國家重點紅色旅游區”里,并沒有廣東省的名額,而在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中,也沒有提到廣州市。在國家公布的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中,屬于廣州市的有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市烈士陵園、廣州起義紀念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和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屬于紅色文化景觀??梢姡瑥V州市的紅色文化景觀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并沒有特別突出。endprint
2.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表現方法比較陳舊,生動性、體驗性和參與性不足,市場吸引力有待強化
廣州紅色文化景觀多以展示為主,對于市場的吸引力不足。雖然一些景觀場所已經嘗試用和游客互動的方法增加參與性和趣味性,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如烈士陵園這種面積較大、功能性比較齊全的景觀,主要是靠烈士陵園本身具有的紀念性或者紀念碑等大型的紀念物來吸引游客,而園林區的游船、兒童游樂場等項目主要吸引的是本市市民;而一些展覽館、博物館等有的雖然有一些小游戲區、互動區,但是只是針對參觀的游客設置,對外形不成具有號召力的參與性活動。而一些小型的博物館、展覽館之類的紅色景觀,多以展示為主,因為場地有限所以即使有參與互動的,也僅限于館內小范圍的,小型的游戲互動。
四、廣州紅色文化景觀保護和開發的建議
1.加強資源整合,“紅”“綠”結合
加強資源整合,景點串聯開發,形成景觀片區,中共三大會址片區就是很好的例子。 “紅色”主題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和愛國教育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熬G”在這里有多重含義,一指景觀本身。紅色文化景觀提倡的是景觀,是“綠色”主題。二指綠道,廣東省的綠道建設近幾年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用綠道將各紅色景點(區)連接起來,形成“紅色綠道”。這樣既可以改善紅色景觀分散的特點,加強資源整合,又可以形成紅色景觀一條線,方便游客參觀游覽。
2.完善交通,開辟多條紅色旅游線路
廣州市2市10區均有紅色文化景觀,除了越秀區相對集中以外,其他市區的景觀均相對分散,不容易形成較為系統的參觀路線。比較知名的紅色文化景觀主要集中在越秀區,可以考慮針對其集中性,分區開辟參觀線路。如紅色一條線: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起義紀念館—海珠廣場線路;國民黨一大會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中共三大舊址紀念館線路;北伐紀念碑—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孫總理紀念碑—黃埔軍校紀念館線路等。
3.突出廣州國共合作的特色
廣州曾是“國民革命的中心”,也是國共兩黨合作的發源地。因此,廣州市有著大量國共合作的印記,挖掘并充分發揮國共合作的資源優勢,突出“國共合作”的主題,增加吸引力。
4.全面保護與重點開發相結合
廣州市的紅色資源相對于其他地區本來就少,更要加強對自身的保護和開發。要在加強全面保護的同時開發影響力重大的紅色景觀。對暫沒有開發傾向的紅色景觀(物)要先保護起來,確保紅色資源不會流失。如除了大力宣傳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黃埔軍校、中共三大會址外,對于像王福三烈士墓、各村級黨支部舊址、村級工委舊址等可以采取以保護為主的措施留待以后開發。
5.豐富景觀內容,開發多種體驗形式
對現存的紅色文化景觀資源進行篩選,優先選擇出具有資源優勢和潛在客源市場的景觀產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 精心設計和開發出符合當代民情的紅色旅游產品??梢愿鶕煌慰偷男枨?, 建設不同主題的產品。例如紅色景觀和農田景觀相結合,開辟紅色農家樂模式;紅色景觀和都市生活結合,發展現代紅色文化模式;紅色景觀和廣州傳統民俗相結合,突出地域優勢;紅色景觀和生態體驗相結合,突出“紅綠”主題等。還可以推廣使用高科技手段,變單一的平面展示為平面、立體、動態、表演等各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來體現紅色文化的內容。
(作者單位:廣州市公用事業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