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星星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在高度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努力提高閱讀能力與鑒賞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篇文章所要闡述的內容就是“發揮語文教學魅力,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閱讀水平
前蘇聯的一位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也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由此可見,閱讀對于中學生的重要性。當今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對于閱讀也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在目前實施的新課程標準實施條例中提出,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積極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努力提高閱讀能力與鑒賞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教會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教會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首先,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必做過多的講解,而應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之前,布置“課外作業”,即設計課文中所涉及的幾個主要問題,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比如,讓學生在預習中解決生字與生詞的問題,初步了解課文的全貌與主要內容等,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進行快速通讀,再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讓學生說一說課文中的重點段落與重點詞句,以檢查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程度,并了解不同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從文章的整體著手,進一步進行分析與講解,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文章中的相關內容與要點,并引導學生對于文章的思想意義與寫作特點進行的深入的思考,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科學的閱讀方法的前提是,必須首先要轉念教學理念,端正教學思想,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無形決定有形,思想決定行動,如果教師固守傳統觀念,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勢必會沿襲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得現代教學理念無法實施,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要求。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與鑒賞作品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對于語文的應用與審美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當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與鑒賞作品的能力。比如,教師在教完一篇課文后,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辯論和相互交流,讓學生加深對于課文的理解,與對現實世界的思考,讓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發展個人的健康個性,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完《項鏈》這篇文章之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悲劇是由何而起?
“借項鏈”繼而“丟項鏈”,是她命運的轉折點,那么,她為什么會“借項鏈”?她的“丟項鏈”雖然是偶然,為什么又是一種必然?
“識項鏈”是在“借項鏈”十年之后,相隔十年,女主人公瑪蒂爾德才知道她借來的項鏈竟然是假的,那么,從文章內容來看,瑪蒂爾德從女友處借得的竟然是一條假項鏈是否符合情理?同學們可以從文章的哪些描寫中找出這樣的“蛛絲馬跡”?
……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在閱讀與思考中參與閱讀的實踐與情感的體驗,誘導學生對課文內容加深理解,對現實世界加深思考,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
三、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著重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新課程標準著重提出,閱讀應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大搞“一言堂”,以模式化的講解,取代學生的個體體驗,從而使得同學們在對于文章的閱讀與理解上形成了固定的思維和統一的理解,繼而造成了同學們閱讀能力低下,缺乏個性化理解的局面,不僅約束了學生的自由思維,也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更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這顯然與現代教學理念背道而馳。鑒于此,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樹立給予充分的重視,即在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的前提下,著重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營造激勵性的教學環境,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開動腦筋,積極發言,從而真正樹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高中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但是,畢竟其能力與水平相對有限,因此,教師在樹立學生主人翁地位的同時,一方面,不可“放散羊”,撒手不管,另一方面要作適當的點撥,而不是大包大攬,即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當講時,要講,但三言兩語即可,而不是長篇大論;當問時,要問,但只是點到為止,而不是“越俎代庖”,從而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引導,誘導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促進自身閱讀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
綜上所述,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與習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與鑒賞作品的能力。當然,語文閱讀教學,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提高閱讀能力的路,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閱讀水平的提高過程,還需師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姚竹青.我的閱讀教學──“大語文教學法”之軸.《中學語文教學》,1999年10期
[2]王新惠.論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許昌師專學報》,1998年02期
[3]吳樹蓮,吳正炳.生活與語文教學.《教學與管理》,200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