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政道德不僅是領導干部為民服務、秉公用權、遵守黨紀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立身之本。當前一些領導干部在從政道德方面存在著權力觀異化、名利觀錯誤、政績觀錯位、生活觀腐化、人際觀庸俗化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因此必須從強化理論學習,提高思想境界;堅持實事求是,保持優良作風;保持清正廉潔,樹立公仆形象;加強監督問責,構建科學評價機制等方面加強從政道德建設。
關鍵詞:領導干部;從政道德;問題;對策
D262.3
從政道德是指領導干部運用公共權力,對公共事務進行組織、協調、管理和領導活動時,應當具備的思想品德和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是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立身之本。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強黨員干部的道德建設,在選人用人時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真正把品德高尚、德行一致的黨員干部選任到黨和人民需要的崗位上來。這些論述對新形勢下黨員干部的從政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領導干部作為我們黨的骨干和中流砥柱,在黨的事業中發揮著決策、指揮、組織作用,具備良好的從政道德,事關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事關全社會道德素質的提高,事關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加強從政道德建設的現實迫切性
為政以德、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歷來都是我們黨考察和使用干部的基本原則。良好的道德品質是領導干部從政的基礎和根本所在,它關系到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望,事關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以及社風民風的建設。
(一)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加強從政道德建設,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迫切需要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僅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領導干部從政道德的核心,是搞好干群關系、官民關系的中心內容。因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領導干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領導干部要踐行好這一根本宗旨,必須遵守政治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利益觀,加強黨性修養,講操守,重品行。因為德為立身之本,德是為政之要。正所謂:“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有政德才會有政績”。對于我們國家而言,良好的從政道德是我國政治理念和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它決定著領導干部的價值取向、從政理念和為政方式,事關領導干部為誰執政和如何執政的根本問題,不僅有助于形成優良的黨風政風,而且能引領社會風尚,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良好的從政道德主要包括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端莊正派的良好作風,民主謙遜的優秀品質,謙讓容人的豁達胸襟,嚴于律己的自我批評精神。領導干部如果具備這種道德素養,就能自覺做到秉公用權,不以權謀私;依法用權,不假公濟私;廉潔用權,不貪污腐敗。因為道德的墮落往往是腐敗的開始,“不法”源于“不道德”,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領導干部只有時刻注重從政道德修養,才能在工作崗位上自覺拒絕一切有損黨的形象和威信的不正當行為,真正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才能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加強從政道德建設,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迫切需要
先進性和純潔性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資產階級政黨的一大特點。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這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根本政治任務,也是我們黨的根本建設和目標之一,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和生死存亡。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重點在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關鍵在于提高領導干部的從政道德,領導干部的從政道德直接影響著其管理能力、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黨的領導干部作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組織者、領導者、執行者和實踐者,其從政道德的好壞直接關系著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事關社會道德和風氣的好壞,事關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常言道:“官德正,則民風淳;官德毀,則民風降。”黨員干部從政道德影響著全社會的道德風氣。黨員領導干部如果沒有良好的從政道德,就極易導致工作懈怠,滋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急功近利的作風。這樣的作風必然會損害黨的執政形象和威信,玷污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因此,作為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養、恪守從政道德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基礎和內在要求;不堅守從政道德,就談不上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鄧小平同志曾說過:“黨是全社會的表率,黨的領導干部是全黨的表率。”領導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務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服務者,只有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恪守從政道德,才能為社會道德風氣的好轉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三)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加強從政道德建設,是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的迫切需要
黨的十八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執政骨干隊伍。關于這個問題,毛澤東曾經講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高素質執政骨干是黨的干部隊伍中最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黨的事業的中堅力量。一般而言,領導干部的素質主要包括先進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自覺地奉獻素質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質等,而先進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領導干部所有素質的核心和基礎,是領導干部政治素質、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的綜合反映,而從政道德當然是領導干部必備的素質。我們要建設高素質的執政骨干隊伍,最根本的是首先要加強領導干部從政道德建設。抓住了道德建設,就抓住了當前干部隊伍建設的關鍵。胡錦濤同志曾強調,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成為加強道德修養的表率”,要“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常修為政之德”。李源潮同志曾在浦東、井岡山、延安干部學院秋季開學典禮上指出,“現在干部出問題,多數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眾對干部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德上。”對此,十八大報告強調,“選拔任用領導干部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個基本原則,特別提出要抓好黨員干部道德建設這個基礎。”因為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操守,領導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真正抵擋得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才能保持共產黨員的品質和人民公仆的形象。因此,必須不斷加強領導干部的從政道德建設,使他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成為一支高素質的執政干部隊伍。
(四)加強領導干部從政道德建設,是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迫切需要
胡錦濤曾經講過,加強反腐倡廉建設首先要從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抓起,牢筑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因此,領導干部加強從政道德建設是黨風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設關鍵之所在,是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關鍵之所在。正如古人所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作為領導干部,高尚的道德品行不僅是為官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具有崇高黨性和從政風范的具體體現。我們黨一直強調領導干部要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其中重品行就是注重思想道德修養,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品行不僅體現著領導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作風,也反映著領導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領導干部做到清正廉潔,必須首先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它是領導干部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火線。列寧曾經講過,“政治上有修養的人是不會貪污的。”領導干部一旦忽視了道德修養,就會把手中的權力視為特權,出現權錢交易、權商交易、權色交易,道德淪喪,行為失節,人性泯滅,追求紙醉金迷、奢靡腐化的生活方式,最終走向違法犯罪。近年來查處的干部違法違紀案件說明,很多領導干部滑向腐敗的第一步往往是從道德品質出問題開始的。因此,良好的從政道德是領導干部廉潔奉公的題中應有之義。領導干部只有加強從政道德修養,為政以德,以德養廉,廉潔奉公,才能筑起一道拒腐防變的堤壩,才能有效遏制腐敗的蔓延。
二、當前領導干部從政道德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當前領導干部從政道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總體上看,當前絕大多數領導干部具有優良的從政道德,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忠心耿耿,在領導崗位上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廉潔勤政。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也有一些領導干部在從政道德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權力觀嚴重異化。一些領導干部對“權為民所賦”這個問題認識不清,認為權力是上級領導賦予的,所以在工作中只對上負責,而不為普通老百姓盡職盡責;一些領導干部對“權為民所用”的基本理念定位不清,認為權力就是用來為自己服務的,正如一些腐敗分子所言“當官不發財,給我也不要”,所以在工作中對群眾的正當訴求,經常吃拿卡要,故意設置各種“壁壘”,搞不正之風,敗壞整個社會風氣;一些領導干部對“權為民所監”不以為然,認為一旦擁有權力就可以為所欲為,群眾對自己沒有直接的約束力,有的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大搞權錢交易、以權謀私,獨斷專行,暗箱操作,恣意踐踏法紀,無視人民群眾的感受和評判,大肆利用權力搞權權交易、權錢交易和權色交易,導致貪污腐敗現象屢禁不止。
2.名利觀嚴重錯誤。由于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深入發展,社會分層加劇,各種利益群體不斷涌現,其價值觀和利益觀也使一些領導干部在價值追求和利益獲取上出現了嚴重錯位,認為“為官一任,就是為了攬錢”,如果不能擁有足夠的金錢,說明自己的權力沒有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于是他們在工作中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只講權利不講義務。工作是為了個人利益的滿足和最大化,是為了撈取各種好處,完全陷入了“名利觀的怪圈”,缺乏工作的責任心,嘩眾取寵,弄虛作假,不講信用,官僚主義思想盛行。
3.政績觀嚴重錯位。一些領導干部“以GDP為中心”,為了追求增長速度,不計成本,不管民生,不計后果;一些領導干部追求“出名”、熱衷“評比”,有條件要去“評”和“比”,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去“評”和“比”;部分領導干部為了個人目的或小團體利益,急功近利、心浮氣躁,不顧群眾需要和當地實際,往往只求本屆任期有政績,不給下屆發展留余地,“吃祖宗飯,斷子孫路”,因而不惜利用手中權力大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部分領導干部唯上是從,說話辦事不是“以民為本”而是“以官為本”,在追求政績的過程中往往不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沒有把精力和財力放在為廣大群眾辦實事、謀利益上,而是花在分析揣摩上級領導的意圖上。
4.生活觀嚴重腐化。有些領導干部崇尚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貪圖享樂,講奢華、擺排場、比闊氣,喜好吃大餐,熱衷開豪車,向往住別墅;有的領導干部不講道德,不修品行,缺乏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一味追求低級趣味,導致其精神不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甚至消極頹廢,沉醉于吃喝玩樂,穿梭于燈紅酒綠,流連于聲色犬馬,嫖娼狎妓,養情人、包“二奶”;有的領導干部思想空虛,意志消沉,整日搓麻打牌,賭博成性甚至求神拜佛,算命占卦,祈求神靈保佑。有的領導干部不注重加強黨性修養,沒有是非鑒別力,經不起外界的各種誘惑,不能堅守共產黨員的應有氣節,不能抵制社會上存在的不良現象。
5.人際觀庸俗化。一些領導干部不把為民服務的理念用在工作上,而是整日費盡心思搞所謂的“人際關系”,對上缺乏原則立場,點頭哈腰,搞哥們關系,左右拉攏所謂的“親信”;對下搞派系和劃圈子,搞裙帶關系;一些領導干部借同學、戰友、老鄉等名義,到處搞“轉折親”,在用人上放棄任人唯賢的原則,搞任人唯親,拉小圈子,自稱“老板”,形成所謂的利益同盟,嚴重破壞了部門、單位的整體團結,敗壞了黨的良好形象。
(二)領導干部在從政道德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學習重視不夠。對于領導干部來說,理論上的成熟,往往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領導干部道德缺失往往是從放松理論學習開始的。由于不講學習,不講政治,到放棄思想改造,導致理想信念發生動搖,直至背離黨的根本宗旨,個人私欲膨脹,道德也就失去了根基。現在一些領導干部成天忙忙碌碌,渾渾噩噩,平時很少讀書,很少花時間掌握政策,即便參加學習班,也蜻蜓點水,不用心思,不肯動腦,不求甚解,完全用應付任務的觀點去對待學習。有的干部把學習當作看不見摸不著的“軟指標”,以工作擠掉學習,甚至認為理論學習是浪費時間,學習會影響業務工作。因此,不讀書、不學習是領導干部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2.理想信念不堅定。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領導干部必備的品德。然而一些領導干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動搖甚至喪失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黨的忠誠度下降,喪失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喪失信心,對社會主義前途心存渺茫;干工作不講大局,不顧全局,而是千方百計給自己找“退路”,留“后路”;宗旨觀念淡漠,不擇手段追逐個人名利,私欲膨脹,貪污受賄,腐化墮落,最終嚴重脫離群眾,與黨離心離德。正所謂“理想信念是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理想的動搖是最致命的動搖,信念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
3.人生價值取向出現偏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領導干部在道德建設方面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價值取向的偏差是一個重要原因。有的領導干部工作價值取向趨向功利性,注重短期“政績”,忽視長遠功績;有的領導干部追求單項冒尖,忽視全面建設,或者只顧眼前,不想長遠,甚至不惜“竭澤而漁”,表現出一種實用主義傾向;有的領導干部工作僅滿足于過得去,以求穩為本,不出問題萬事大吉,在工作中回避矛盾和問題,能推則推,能躲則躲。
4.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舊有的道德體系仍然發揮作用,適應社會轉型發展的新道德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從而使一些領導干部無所適從,出現道德迷惘,把市場經濟這種交易經濟理念運用于日常工作中,認為工作中的一切都應該等價交換,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變成等價交換的商品籌碼,于是出現了權錢交易、權權交易、甚至權色交易;特別是西方價值理念中的消費主義觀使一些領導干部大肆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車消費,完全脫離了共產黨人艱苦樸素和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完全喪失了領導干部應有的道德素養。
5.權力過分集中且缺乏有效監督。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民主法制走上了快車道,但是由于建國以來我國長時間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民主和法制曾一度遭致破壞和踐踏,所以民主集中制在一些部門和地方貫徹執行不力,甚至流于形式,導致個別領導者的權力過分集中,一些領導干部儼然成了“一霸手、一言堂、一支筆”的代名詞。加之監督不力,一些領導甚至在干部使用和管理上不按照程序辦事,任人唯親、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官僚主義和特權現象恣意泛濫,有的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完全不顧黨紀國法的約束,大肆濫用職權,公款消費,為所欲為,這種行為必然使領導干部放松從政道德的修養。
三、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加強從政道德建設的對策
加強領導干部從政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才會取得實質性成效。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化理論學習,提高思想境界
強化理論學習,是提升領導干部理論素養的根本途徑。理論上的缺失往往導致思想道德的蒼白。作為領導干部,只有時刻加強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的學習,才能真正在內心深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確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和政績觀。領導干部在理論學習過程中,要結合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和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實際,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自己的頭腦。加強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道德和黨的宗旨的學習。加強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特別要學好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和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精神,掌握和運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教育引導領導干部提高認識,明辨是非。不斷加強政治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學習修養,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思想境界。通過對領導干部經常性的理論學習,切實解決他們思想上入黨的問題,確保領導干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從源頭上筑起一道抵御各種資產階級腐朽價值理念侵蝕的思想道德防線。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夠具有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黨忠誠并矢志不渝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在思想理念上與資產階級劃清界限,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立場不動搖,敢于拒絕各種錯誤思潮的蠱惑,努力成為有遠大理想、道德高尚的人。
(二)踐行實事求是,保持優良作風
實事求是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和精髓,也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之一。踐行實事求是是衡量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堅強黨性與科學世界觀的基本標準。毛澤東同志曾講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作為領導干部,要真正踐行實事求是,必須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廣泛進行調查研究,虛心傾聽群眾意見,只有這樣才能集中群眾智慧,不斷總結工作經驗。踐行實事求是,對領導干部而言,首先要有實事求是的學風,要靜下心來扎扎實實地學習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理論和知識,而不是走馬觀花式地裝樣子應付學習;其次,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共產黨人的工作作風應該是盡職盡責,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人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而不是“一張報紙一杯茶”來虛度人生,更不是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和責任互相推諉、扯皮,最終釀成群體性事件;再次,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作為領導干部必須明確:領導就是服務,領導就是率先垂范,領導就是群眾的主心骨,要扮演好人民公仆的角色,而不能當官做老爺,搞官僚主義;第四,要有實事求是的生活作風,生活作風是領導干部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風范,良好的生活作風能夠使領導干部樹立良好公眾形象和威信。作為領導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必須保持言行一致,不能臺上講話時滿嘴“艱苦樸素、清正廉潔”,臺下卻鋪張浪費、貪污腐化,這樣就會喪失人民群眾對自己的信任,因此在生活方面領導干部必須為人民樹立楷模和榜樣。只有真正踐行了實事求是理念,領導干部才能始終保持優良作風。
(三)保持清正廉潔,樹立公仆形象
清正廉潔,不僅是黨和人民對領導干部最起碼的要求,也是領導干部的基本道德準則和必備的基本品格。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強不強,直接關系著領導干部的作風和形象。領導干部必須樹立“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的基本理念,掌權用權必須為民謀利,而不能以權謀私。如果忘記了權力是人民給的,私欲膨脹,以權謀私,必將墜入腐敗的深淵,給國家和人民造成損失,自己也會身敗名裂。領導干部要自覺從腐敗案件中吸取教訓,帶頭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把好地位關、權力關和利益關。始終增強黨員意識、群眾意識和自律意識,做到慎權、慎獨、慎微、慎初。“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勤儉節約,艱苦創業,廉潔自律,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要情趣健康、慎擇愛好。要見賢思齊、擇善而交。領導干部身份特殊,在交友問題上一定要格外慎重,要甘于清靜,不要怕門庭冷落。古人云:“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以義交者,天長而地久。”不少領導干部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就是交友不慎,掉進所謂朋友設置的陷阱中,最后悔之不及。要敢于堅持真理,堅持原則,敢于扶正祛邪,主持公道,堅決同各種腐敗現象和歪風邪氣作斗爭,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
(四)加強監督問責,構建科學評價機制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嚴格規范權力行使,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利的監督。”監督是加強從政道德建設的根本途徑。首先,要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人,是監督的主體。群眾的監督是最廣泛、最徹底的監督,也是最公正、最客觀的監督。只有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人人負責,人人監督,才能防止權力行使者為所欲為。特別是要發揮好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做到領導干部的權力行使到哪里,領導活動延伸到哪里,對他們的監督就跟蹤到哪里。其次,要完善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從政道德建設的前提和基礎,造成官德敗壞的重要原因是制度的缺失和執行不力。沒有法紀和制度的保障,單純依賴領導干部自覺和自律很難遏制道德的淪喪和權力的腐化。因此,要扭轉社會風氣和道德敗壞,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如從根本上健全和完善從政道德的問責追究機制,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再次,要引入道德評價和問責機制。要充分發揮道德評價和問責作用,必須改變現有單一的、軟弱低效的考評方式方法,拓展多渠道的、有效的綜合評價和監督方式。整合組織管理、社會輿論和新聞媒介、公眾監督多方面評價力量,推動干部從政道德建設的深入發展。特別是在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中,要將干部道德素質和評價結果作為一條硬性的標準,防止“帶病”上崗。
作者簡介:段鵬飛(1972―),男,陜西府谷人,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法學博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黨建理論、意識形態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李直)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科基金資助項目“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2XKS0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