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鶯
【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典型形式是課題研究,本文通過實例就《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中課題研究性學習的可操作性,步驟及其優(yōu)點進行闡述,旨在探討高中英語課堂中新型的教學模式,從而全面推進以德育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牛津高中英語》;課題研究性學習;素質教育
一、研究性學習的定義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從自身學習或生活中選擇并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通過研究主動地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確定研究專題,在真實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英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在研究過程中進一步獲取新的英語知識、技能、能力并使自身的學習潛能和個性得到發(fā)展的學習活動。
二、《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中課題研究性學習的可操作性
1.由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決定的
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優(yōu)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英語教師要想辦法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fā)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
2.由《牛津高中英語》的特點決定的
《牛津高中英語》著重體現(xiàn)“做”中學英語,教材的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放在學習主人的位置。因此,在《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中大膽運用研究性學習,對于實施以德育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素質高、能力強的智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牛津高中英語》中課題研究性學習的步驟
高中英語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典型形式是課題研究。一般來說,用英語作為媒介的英語學科課題研究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1.確定所研究的課題
任何問題研究首先要提出課題情景,由于學習英語的特殊性,英語學科的課題情景一般是由教材提供或在教師指導下提出的。比如說,在上《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二第一單元Tales of the unexplained,學生非常感興趣,從上Welcome to the unit開始就把學生分成四組,每一組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和學生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的課題,比如說金字塔之迷,外星人,尼斯湖水怪等等。
2.展開實踐活動
在確定研究的課題之后,重要的是根據(jù)課題安排開展實踐活動的計劃。比如,研究實踐活動的小項目的內容及具體分工,收集處理信息材料的過程和方法,呈現(xiàn)手段和方式并確定各項工作的截止日期等等。以外星人為例,確定兩名同學查找關于外星人的電影資料,兩名同學查找有關目擊者的新聞報道以及他們描述的“外星人”的形象,一名同學查找科學家的觀點,然后所有組員一起討論,把有用的材料匯總。再由兩名同學把匯總的材料歸納為文字材料,再由三名同學做成根據(jù)文字和音像材料做成PowerPoint及宣傳海報,最后選出代表呈現(xiàn)材料并把組員的重要體驗、感悟與全班分享。
3.呈現(xiàn)成果,總結交流
各小組選出代表來展現(xiàn)各自的成果,并且向全班交流匯報在完成這次實踐活動中的感悟和體驗。在匯報交流前,各組把海報貼到教室的學習園地,以供同學分享和大致了解各組的情況。正如后來學生們所說,完成這項活動,我們所提高的決不僅僅是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在這一項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加強了,主體精神得到了培養(yǎng)和鍛煉。
4.客觀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充分激勵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主動性,改善師生的學與教的過程方法,提高全面素質教育的質量。評價時應采用學生自評,互評,他評以及教師評價等比較科學的全方位評價方法。這樣,學生既是被評價者更是參與自我和對其他學生的評價者,旨在促進學生群體的發(fā)展,增強自己的判斷力和社會責任心。評價內容從學生完成課題的方法,過程,效率,積極主動性以及解決問題,探索問題等多方面考慮。最終評出最佳課題小組,最佳海報設計者,最佳課件獎,最佳講解員等等。因此,獎勵方式以精神獎勵為主,讓學生在“做”中體會學習英語和團結合作的快樂。
四、實施課題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點
1.課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學習意識及增強其語言運用能力。
課題研究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動學習的機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學習,主動探究的學習意識得到了加強。同時,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大量語言實踐是英語學習的最佳途徑,從而學會了學習,并且增強了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
2.課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們學會了和別人合作。
課題研究性學習為學生的人際溝通創(chuàng)設了廣闊的空間,學生們在此過程中必須發(fā)揚團隊精神,學會合作與分享,即要分工又要合作,齊心協(xié)力,共同完成任務。在這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個人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3.課題研究性學習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和研究的源泉,課題研究性學習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及學習熱情。并且,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學生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系,從而每個人的自尊都受到保護。這種愉快的學習經歷和輕松的學習氛圍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對學生來說,在英語學習中激發(fā)這種內在的動機比給予外部的獎賞更有意義。
五、結束語
課題研究性活動在《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不僅能為英語教學活動提供真實的情境,而且使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也能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提高。當然,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組織和主導作用,使每一位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能力都在某一課題中擔任特定的角色,完成該角色所規(guī)定的內容,以達到人人參與,實現(xiàn)分工合作學習,共享學習成果,并在完成任務中體驗學習英語的喜悅,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章兼中.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年第3期
[2]許艷君.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吉林教育.2006年9月
[3]何鋒.《牛津高中英語》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