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霞
【摘 要】教學再設計《第一次世界大戰》,首先對課本知識進行梳理與整合,形成有機的三大板塊,以鮮明的主題統領之。充分挖掘課本資源,有效達成三維目標。
【關鍵詞】梳理與整合;主題統領;三維達成
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也為了展示學校課程改革的成果,學校組織了大型公開教研活動,本人代表歷史學科上了人教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展示課,結合聽課專家、同行的分析和本人的實踐,下面就本課的教學設計談談自己的做法與思考。
一、對課本知識的梳理與整合
課本分三個分標題介紹一戰的歷史,即“帝國主義爭霸世界”;“大戰爆發”;“空前的災難”。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一戰爆發前的時代背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的根源、矛盾的實質、矛盾的表現及其危害。第二部分介紹了一戰爆發的導火線和一戰的爆發。第三部分介紹了凡爾登戰役、一戰的規模、加速戰爭結束的事件、一戰的結束、一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課本這樣的安排是與本課的三條課標要求一一對應的:課標一:簡述“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的組成國以及相關條約的主要史實,了解歐洲兩大軍事對抗集團形成的嚴重后果。這一要求對應第一部分的矛盾的表現及其危害。課標二:講述薩拉熱窩事件的主要過程,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這一條對應第二部分一戰爆發的導火線。課標三:以凡爾登戰役為例,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這一條對應第三部分凡爾登戰役和一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課文顯然突出了課標,但卻使戰爭的幾個要素支離破碎。所以結合學生學習戰爭史的經驗和本課的課標要求進行了重新整合,形成三個有機板塊:一、探究一戰爆發的背景和原因;二、總覽一戰的概況;三、思考一戰給我們的啟示。
二、以主題形式統領三大板塊
分板塊教學可幫助學生提綱挈領,做到一目了然。同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愿望,我決定分別給三大板塊構思一個主題,這個主題的表述首先要能統領板塊的內容,同時還要形象生動,富于探究意味。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最終為三大板塊相應地確立了三個主題: 即第一章:山雨欲來——探究一戰爆發的背景和原因;第二章:腥風血雨——總覽一戰的概況;第三章:痛定思痛——思考一戰給我們的啟示。
三、注重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
1.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強化基礎知識和能力訓練。本課資源豐富,包括了漫畫、文字材料、地圖、圖片等等。例如,針對《德國向英國提出挑戰》這幅漫畫,我要求學生結合當時兩國經濟實力和占有殖民地的情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簡潔的語言設計一句對白,這樣既考察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又通過這一特定情境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揮。再如,學習一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結合美國歷史學家關于一戰前的歐洲形勢的一句話,先讓學生上黑板對照《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地圖指出歐洲的“火藥桶”巴爾干半島所在的位置,并說明它的地理位置從而理解其成為歐洲“火藥桶”的原因,再讓學生結合《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巴爾干半島》的地圖簡述引爆火藥桶的“火星”即薩拉熱窩事件的主要過程。利用地圖教學,學生對歷史事件發生的空間感更強,講述歷史事件對學生的能力也是一個鍛煉。
2.優化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通過不斷實踐總結,我校的導學案教學模式日趨完善。導學案教學模式以導學案為載體,形成了課標要求、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習過程、拓展反饋五大板塊。其中學習過程又分為課前導學、組內交流、合作探究三個流程。特別在合作探究重點、難點在編寫本課導學案時,根據課標要求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表述力求明確而簡潔,使學生一目了然。課前導學抓住戰爭的要素提問,使學生對戰爭的概況有所了解。在對一戰的背景和原因進行探究時,指導學生解讀漫畫《壟斷資本家控制下的美國參議院》,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分析材料,提示要點讓學生講述故事等等,使課堂真正成為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讓學生不僅要學會更要會學、樂學,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3.深入挖掘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尋找一個突破口。本課要求以凡爾登戰役為例,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樹立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的現代意識。學生沒有經歷過戰爭,對戰爭的殘酷性、破壞性認識不足,相反他們有些人對戰爭還很向往。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首先課件展示一組戰前德國、英國部分人支持戰爭的游行活動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對此的認識;接著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凡爾登戰役的慘烈;最后圖片展示戰后城市的滿目瘡痍、精美建筑的斷垣殘壁、一眼忘不到邊的陣亡將士的墓地。至此學生對戰爭的殘酷性、破壞性有了立體、直觀的印象,對一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也感同身受,就會自發地生成遠離戰爭、熱愛和平的意識。
四、注意歷史與現實的聯系
首先,聯系現實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如在導入的處理上,我以今年英、法、美紀念一戰陣亡將士的圖片配以背景音樂導入,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聯系現實鍛煉了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意大利歷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曾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學習歷史不僅僅是為了探究發生了何事,為何而發生此事,更重要的是探尋發生此事的結果如何及帶來什么后果教訓以便為現代人更好的生活服務。因此在本課最后提出思考題:當前世界仍不太平,地區沖突不斷,通過一戰的學習,你認為當前仍存在哪些引發戰爭的因素?怎樣才能減少戰爭對人類的威脅?這樣的提問就幫助學生建立了一個歷史聯系現實的橋梁,使學生的歷史學習不但是為了解決課本里提到的過去的歷史知識的問題,而且使學生參與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從歷史中吸取各種各樣的經驗教訓,給現實提供各種各樣的啟示,鍛煉了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聯系現實可以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在薩拉熱窩事件的教學中,在學生認清了該事件的性質、影響后,進一步使學生明確了恐怖主義的含義,澄清了思想,糾正了過去的模糊認識,認識到反對恐怖主義的必要性。學生列舉了9.11事件及其后果,并聯系最近因為釣魚島問題國內群眾的打砸燒日系車事例,明確要理性愛國。